APP下载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索

2018-09-05吴玉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尺蠖病虫茶树

吴玉玲

(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徽宣城 242000)

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森林覆盖率达75.9%,是典型的山区县(市)。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宁国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茶树上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对茶叶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自2013年以来,宁国市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的基础上,开始积极实践和探索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控制病虫危害,确保茶叶增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1 茶树病虫害发生现状与特点

宁国市茶树虫害发生共有9目40科71种,其中鳞翅目13科33种,同翅目8科14种,鞘翅目5科8种,直翅目6科7种,真螨目3科4种,等翅目2科2种,半翅目、缨翅目和柄眼目各1科1种;重发虫害有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中等发生虫害有斜纹夜蛾、茶毛虫、黑刺粉虱。病害共有27种,其中叶部、枝干、根部病害分别为11种、12种、4种;中等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茶煤病。宣城市丘陵、山区茶区病虫害发生有所差异,宁国市属于山区茶区,其病虫害发生在山区茶区中具有代表性,其绿色防控手段也有所不同。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近年病虫发生种类和规律发生了变化。灰地老虎、小卷叶蛾在20世纪80—90年代发生危害较重,受气候、生态环境的变化,2000年后逐渐减轻,近年来几无发生。近年来,受防治影响,咀食性叶面害虫为害减轻,刺吸性隐匿强性小型害虫危害加重,茶尺蠖发生有所减轻,刺吸式口器害虫黑刺粉虱、假眼小绿叶蝉、茶红蜘蛛、茶绿盲蝽等害虫的危害加重,发生频繁。近年来1—2月气温回升快,有效积温高,黑刺粉虱卵历期缩短,发生时间提前。

2 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2.1 农业健身栽培

2.1.1 择选抗性强树种 优先考虑高产、适制性强无性系良种。同时,所选品种要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好抗性,如“黄花山大叶种”、“宁国猪耳茶”等。

2.1.2 科学施肥 定向定量施肥,均衡茶树营养供给,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恶化茶毛虫、茶尺蠖等害虫滋生环境,降低下一代害虫发生基数。

2.1.3 及时采摘 分批适时采摘,科学清园修剪,改善茶园生态,减少有害生物发生源和控制发生蔓延途径。特别是对在幼嫩芽叶上为害的病虫,如茶小绿叶蝉、茶蚜、茶芽枯病等病虫,除直接予以消灭外,还可以其食料条件,使其为害减轻。

2.1.4 中耕除草,铲除寄生源 11月中上旬前后,对茶园进行深中耕,结合培土施肥,使落叶层中和表土中的一些越冬害虫暴露于土表而死亡,降低茶尺蠖等成虫羽化数量;第2年的2月底至3月初,浅中耕改善土壤通透性,破坏地下害虫栖息场所,降低茶尺蠖、丽纹象甲等害虫侵蚀;中耕同时配合勤除杂草,可有效减少假眼小绿叶蝉对茶园的危害。

2.1.5 清园和封园 茶季采摘末期,利用茶园停采的清闲时期,将正遭受病虫害的残损枝叶清除后再集中销毁的清园行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杀灭病虫,降低来年茶园病虫基数;秋末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封园,也可有效减轻叶类病害和土壤中越冬害虫的发生。

2.2 物理防控

2.2.1 杀虫灯诱杀技术 安装并运行太阳能杀虫灯,主要诱杀茶尺蠖、茶毛虫、茶蚕、茶小卷叶蛾、茶细蛾、茶蓑蛾、茶蜡蝉等害虫成虫。于4月初安装运行。挂灯高度根据树高而定,一般接虫口距茶树树冠60cm左右为宜。两灯间距在100m左右最好,单灯控制面积在0.6~1.3hm2以内。开灯时间为20时至次日2时。

2.2.2 性息素诱杀技术 安装茶毛虫、茶尺蠖信息素组合诱捕器,主要诱杀茶毛虫、茶尺蠖成虫。于茶毛虫、茶尺蠖主害代成虫羽化(一般在4月初)前安装到位。诱捕器高过树冠5~10cm,分别安装2种诱捕器各225~300/hm2。

2.2.3 色板诱杀技术 分别安装诱虫绿板、黄板。绿色板主要诱杀茶小绿叶蝉成虫等,于主害代成虫始盛(一般在5月下旬)前安装实施。黄色板主要诱杀粉虱、茶蚜成虫等,于主害代成虫始盛前安装实施。色板安装要高过树冠0.5cm,分别安装两种色板各225~300个/hm2。

2.2.4 生物防控 应用生物农药苦参碱、鱼藤酮、蛇床子素(天惠虫清)等,对茶园中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等实行虫量达标防治。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幼虫,Bt制剂、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毛虫幼虫,BT制剂、白僵菌防治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

2.3 生态控害 改善提高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表1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技术模式

3 效益分析

3.1 病虫防控效果 绿色防控各项技术对病虫均有一定防控效果,据调查示范区使用信息素诱杀技术可使标靶虫口减退率达到55.2%~58.2%,使用色板诱杀技术可使标靶虫口减退率达到31.4%~46.8%。病害防控效果达到75%以上。

3.2 经济效益 示范区绿色防控投入成本约1620元/hm2,使用生物农药防治1次,防治成本约180元/hm2,平均纯收入约7.24万元/hm2;农民自防区化学农药防治2次,防治成本约1260元/hm2,平均纯收入约6.55万元/hm2。通过近几年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示范,茶叶产量、品质及茶园生态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提升,防控效果显著,生产成本降低,规模效益逐渐显现。

3.3 生态效益 培育了新型茶农,更新了观念,对“绿色植保”理念有了进一步认知,而且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农业污染,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发生,同时茶园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

3.4 社会效益 通过示范区建设,推广普及了绿色防控技术,特别是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综合集成应用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稳步推广;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不断提高,社会关注度也在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对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建立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并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必将为宁国市茶业发展、茶农的增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4 适宜区域

该模式为农业健身栽培技术+理化诱杀技术+生物防控技术+生态控害技术,是各项技术的集成优化,确保实现茶叶生产、品质和茶园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该模式只是在宣城市山区茶区试验示范基础上总结得出,因此适宜在皖南山区茶园,茶园面积在33hm2以上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面积小的,灯光诱杀、性诱剂的应用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5 存在问题

5.1 成本较高 绿色防控技术使用成本远高于传统化学防控技术成本,导致总体种植成本的加大,农户受传统思维影响十分关注直接经济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5.2 应用难度较大 绿色防控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是栽培、理化诱控、生防等相关技术为一体的技术集成,各项技术要科学衔接、融合,各项技术均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生物防治要在当地病虫监测预报的基础上应用,因此该模式的应用还需要灵活掌握。

5.3 相关配套技术较少 相关手段不多,特别是高效手段欠缺,在病虫害高发季节仍需要进行化学农药防治,以保障茶树稳产。

猜你喜欢

尺蠖病虫茶树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为尺蠖寻求庇护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果树病虫藏在哪过
茶树湾
一三○团春尺蠖的发生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