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必须争取的三个先决条件

2018-09-05马学峰

发展 2018年8期
关键词:兰州试验区区域

马学峰

向心力、辐射力、带动力是评判和衡量区域中心城市最基本的标准。加快兰州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必须把增强和提升在区域中向心力、辐射力、带动力作为工作的落脚点、着力点和突破点。不断凸显自身在区域中的核心地位。

中心城市,是在若干省(区)、市组成的区域板块中具有向心力号召力,能够聚合辐射区域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把兰州建设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市,是兰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兰州在甘、宁、青以及内蒙古西部这个区域格局中座中四联的区位优势,分析比较域内各城市间的综合实力,深入研判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以及内外部条件发生的新变化后做出的战略决策,是兰州、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区域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当前,影响兰州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制约因素很多,向心力、号召力不大,聚合力、辐射力不强,引领力、带动力不足是三个需要必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积极争取兰州成为副省级城市。放大兰州在整个西北区域的向心力号召力

关于兰州争取成为副省级城市,多年来一直争议不断,争论主要集中在兰州有没有必要争取成为副省级城市;兰州有没有资格成为副省级城市;兰州成为副省级城市是不是就脱离和削弱了甘肃经济体,能不能得到省上的支持。对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其一,兰州完全有必要成为副省级城市。区域性的中心城市,行政级别和规格高于域内其他城市,其龙头地位才能够得到域内其他城市认可,吸引整合区域要素资源的向心力才能够凸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才能够有效发挥。因此,争取成为副省级城市,是建设兰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先决条件中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的战略举措。其二,兰州具备升格副省级城市的资格和条件。副省级城市,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以点带面地对区域发展做出的战略布局,与城市的经济实力没有必然的关系。比如,改革开放之初,厦门的经济实力虽然较弱,但国家为了对外开放和对台工作的需要,将其升格为副省级市。1983年,西安与兰州无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区位优势以及交通基础地位都不相上下,但当时国家为了带动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其计划单列。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西安已进入中部地区队伍序列,与西北其他地区的经济位次已经拉开距离,欠发达地区的代表性逐渐丧失。兰州是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节点城市,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西北各民族交汇融通的地缘中心。兰州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拥有核原料加工、航天科工、重离子加速器等战略部门,是原兰州军区总部(其他六大军区总部所在地都是副省级城市)、兰州铁路局所在地。兰州是西北交通枢纽,工业基础雄厚,科技人才力量强大,拥有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国家级的兰州新区,发展潜力巨大,能够代表西北各地区各城市的广泛利益,能够担负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因此,把兰州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对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强化民族团结,稳定边疆局势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其三,兰州成为副省级城市,不仅不会脱离甘肃经济体,削弱全省的财政实力,相反,随着兰州作为副省级城市地位的提升,争取中央支持的力度加大,吸引要素的能力增强,经济实力将显著壮大,对全省经济直接或间接的贡献将进一步提高,将更好地服从服务全省经济大局。据了解,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财政虽然直属中央财政,但都通过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向所在省份承担财政义务,都是所在省份的“钱袋子”和“顶梁柱”。因此,兰州争取成为副省级城市,一定会得到省上的大力支持。

二、积极争取兰州成为国家自贸区。提升兰州对区域资源配置的聚合力与辐射力

改革开放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程度。三十年来,西北地区之所以与东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根本原因就在于体制机制不活,开放的程度不够,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能力不强,各类生产要素向区域外流失的趋势加剧。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是升级版的“经济特区”,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去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四川、陕西六省及重庆市设立七个新的自贸试验区。至此,在国内自贸区的试验改革方面已经形成了“1+3+7”的新格局。目前,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正在紧张地策划和落实之中,估计不久将陸续挂牌启动。从新增的七个自贸试验区基本是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趋势分析,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极有可能中西部地区仍是重点,作为拥有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以及开通中亚、中欧和南亚货运班列的区域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兰州机会很大,要确立兰州在西北对外开放和资源配置的核心地位,必须抓紧积极争取。兰州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是:规划上,以“并船出海”方式统筹推进甘青宁三省对外开放,按照“一区三园”格局进行功能互补。“一区”就是兰州自贸试验区,“三园”就是“兰州自贸试验区西北中心园区”“兰州自贸试验区(西宁)中国与南亚国际合作园区”“兰州自贸试验区(银川)中阿国际合作园区”。平台上,以充分用域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目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兰州泛中亚能源储备交易中心、泛中亚国家兰州贸易采购中心、兰州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和CFD(即中央金融商务中心),形成服务西部的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跨区域的金融结算中心。产业上,突出发展以跨境电商物流为主体的新型外向型业态,打造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以电子商务促进贸易流通、以贸易流通促进产业落地生根。

三、积极争取黄河中上游绿色产业率先发展特殊政策,增强兰州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引领力带动力

作为区域核心地位的中心城市,不仅要拥有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能力,还应拥有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和实力。甘青宁三省区同属黄河中上游,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既承担地区发展的重任,又担负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使命,因此,国家应当给予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北地区量身定做必要的特殊政策,促进西北与东中部同步协调发展。一是牵头西宁、银川等西北各城市,联合向国家建议建立黄河流域生态建设梯级补偿机制。根据使用黄河水资源的受惠差异与生态保护的贡献大小,沿黄各城市从下游到上游由高到低分级出资,用于建立黄河中上游生态建设及绿色产业发展流域补偿基金,支持甘青宁三省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积极争取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探索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延伸产业链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区域绿色产业发展蹚出新路。三是积极争取国家金融扶持政策。加快兰州银行和甘肃银行两个地方性金融机构上市融资以及在区域外分设金融网点,允许兰州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地方债,支持在兰州新区试点放开信贷市场,实行利率市场化,允许在兰州新区试点金融产品创新,开发金融后台业务。四是积极争取兰州新区建设国家级节水节能及新能源新材料应用推广示范城。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对兰州新区在工业和民用中的节水节能设备及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推广给予财政补贴,促进兰州新区循环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示范带动区域节水节能及新能源新材料应用推广和关联产业的培育发展。五是牵头成立兰州、西宁、银川三市旅游联盟。加快规划建设兰州西北旅游客源集散中心,建立兰州、西宁、银川旅游联盟合作机制,共同谋划旅游发展规划,共同打造推介西北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共同拓展旅游市场,共享区域旅游资源。

猜你喜欢

兰州试验区区域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分割区域
擦桌子
中国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区域发展篇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