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嗔”,是不是你的痛苦之源?

2018-09-04杨司佼

祝您健康 2018年9期
关键词:坏脾气言行心理咨询

杨司佼

一位母亲找我咨询,说她上初中的女儿经常容易生气,责怪埋怨小伙伴,以致她的小伙伴都说她很“怪异”,不喜欢与她玩,以致女儿变得越来越孤僻。所以她想向我请教,怎样才能改变女儿这种坏脾气。

这种在人际交往中容易生气、责怪、埋怨别人的现象叫作“嗔”,就是非常容易对别人的言行不满意而内心里生闷气,以致他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生气,时间久了,与他交往的人都很怕自己做不好,又会被怪罪,玩起来束手束脚、不开心,自然就不太想与这种人交往。其实,有这种坏脾气的人不仅影响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生气而经常情绪不好,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而重视心理调节,走出“嗔”的阴影,对人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认识到经常生气的危害。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的儿茶酚胺等内分泌物质比在任何情绪时都复杂,且具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有研究证实,经常生气对健康有长色斑、脑细胞衰老加速、胃溃疡、心肌缺氧、伤肝、引发甲亢、伤肺、损伤免疫系统八大损害。认识到生气的危害,才会形成“生气就是自己伤害自己”,有了这个理念,才会有想改变自己的动力。

其次,要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理念“只记恩不记仇”。人的认知趋势上有个偏差:得到的是应该的,失去的是不应该的。这就使我们容易忘记对自己好的人和需要感恩的事,耿耿于怀对自己不好的人或事,心中的不满常常多于欢快。所以我们要学会改变得失认知观,只记恩不记仇。心中充满恩典、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会心胸宽阔,只记恩不记仇这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再则,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对方的行为。不少人生气时都会说,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为什么要忘恩负义等。其实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关键时刻利己甚至伤人是一种本能反应。多数时候我们是为自己的亲朋及为之有过付出的人所气,其实冷静地想想,换作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与行为呢?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行为,理解对方这么做有他自己的理由,从而做到对别人的行为想得通,看得惯,心态自然就平和多了。

从个性的角度来看,容易“嗔”的背后根源往往是不自信。因为不自信,就很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与评价,自然就很注意别人的言行;又因为不自信,容易有负性的认知方式,从不好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言行,从而容易感知到别人“不友好”的态度,自然就容易处处感受伤害。所以,有容易“嗔”的习惯的人,最好要学会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自信心心理训练”。有了足够的自信心,关注与在乎的就不再全是别人怎么说、怎么想与怎么做,而是我自己想怎么说、怎么想与怎么做。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我情绪调节要真正做到是有难度的,如果你调节不了,真的很生气的话,还有最后一招,就是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疏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而不是将气压在心里生闷气。如向信得过的亲人朋友或找心理咨询师倾诉,甚至是痛哭一场;或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狂喊乱叫,甚至是痛骂对方。这样,疏泄不良情绪,就等于给你的心理空間装上了一个漏斗,把心理垃圾放出去,留在心理空间里的只是有益的东西,心情也就会轻松了,同时也不会伤害到他人。

(编辑 王 幸)

(投稿邮箱:wx0208@126.com)

猜你喜欢

坏脾气言行心理咨询
老爸的坏脾气从哪里来?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