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题要细心推理要耐心
——赏析特级教师刘德武执教的二年级“解决问题”练习课

2018-09-04杨迎冬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多长定式刘老师

◇杨迎冬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上海顾汝佐先生有非常风趣的“抓痒”之说:“我听了好多课,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学生痒的地方没抓到,不痒的地方倒是抓到了,结果还是痒。”顾老的意思是好的教学要从学生的视角望出去,在他们真正困惑之处下功夫。的确,好的课堂应该是“关乎痛痒”的。那么,二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痒”在何处?不妨梳理一下:审题不够仔细,容易漏掉信息;推理不够耐心,容易顾此失彼;思维僵化,如看见“一共”就用加法等。我们不妨来看看刘德武老师在执教二年级“解决问题”练习课时,是如何在学生的“痒处”下功夫的。

一 思考要安静,手势有神功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可爱,乐于表现,踊跃发言,对老师提出的简单问题往往忍不住要抢答,这样势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独立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平时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安静思考的机会,老师会把食指放在嘴巴上做手势提醒:嘘——(意思是请安静,请等会儿)针对这一点,刘老师在课件上进行了巧妙的提醒。练习的第一题,是“口算——先想好再抢答”。刘老师在等号后面巧妙地增加了一个图案,即“嘘——”的提醒图案(如图1),要求学生在题目出示以后,先思考,等图案飞走了再抢答。图案童心童趣,生动传神,再着急的学生也耐着性子“等着图案飞走”。

图1

我们都知道,养成教育、学习习惯都需要训练。怎么训练?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像刘老师这样,用图案进行提醒,形象生动,言简意赅,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使课堂安静了。

二 审题要细心,审题如审贼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古语说“审题如审贼”,审题最忌讳不整体考虑,像盲人摸象一样,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审到细处,我们会发现,有些题目字字值千金,处处有陷阱,没有一双火眼金睛,还真审不出来。二年级的小学生往往还不太会审题,理解不够深刻、审题不够仔细的学生甚至会产生一些错误的思维定式:看见“一共”,就用加法;求“现在比原来多”,就一定用减法。怎么训练?刘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题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1)二(4)班有男生 27人,女生 20 人。二(4)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2)三个篮子里一共有70个苹果,其中一个篮子里有30个,其余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3)书架上原有30本图书,后来又放上去20本故事书和14本科技书,现在比原来多几本书?

第(1)题:有“一共”,是用加法进行计算。

第(2)题:有“一共”,却是用减法进行计算。

第(3)题:求“现在比原来多几本”,大部分同学都用现在的减去原来的,即:30+20+14-30=34(本)。刘老师利用图2中的课件来帮助学生审题,分析题意,得到另一种简便思路:“现在比原来多的”就是“又放上去的”,即 20+14=34(本),简便极了!再一次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审题的重要性。

图2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领悟到:不能简单教条地看见“一共”就用加法计算,求“现在比原来多”不一定用减法计算,而是要认真审题,根据实际,抓住本质,灵活解题。

再看练习题四(如图3):

多数学生审题之后,就用两人姓名的笔画数相减:24-23=1(画)——这是常规思路。

部分学生审题之后,去掉两人姓名中相同的“林美”两个字,用7-6=1(画)——这是简便思路。

在老师和同学的启发之下,大家深入研究后发现,“花”和“华”字中相同的“化”也不用理会,“更简单了”,就有了:3-2=1(画)——这是最简便思路。

图3

我们都知道:学生审题如果不够仔细的话,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高”的情况。刘老师巧妙设计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多角度、灵活地思考问题,在三种不同策略比较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 推理要耐心,推理似剥笋

1.推理要耐心,找出隐藏条件。

刘老师首先让学生看题目(如图4),数数已经铺好了几块砖,学生数出是20块。接着引导学生从问题着手思考,提出:“这道题问我们什么呀?”生:“要把地面铺满,还需要多少块?”再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生:“移动已铺好的砖的位置,正好能变成两排。”刘老师顺势肯定,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规律:一排10个,共有5排,就有5个10块。50-20=30(块)。

图4

细心地分析和推理,就像剥笋似的层层深入,找到隐藏着的“一排10个,共有5排”这样的条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推理要耐心,灵活解决问题。

刘老师又出示了第六题(如图5)。这道题有难度,我们注意到,刘老师在设计这道题时,非常注重问题的层次性,问题层层递进,以便学生能拾级而上,“跳一跳够得着”。

图5

第一问:油画棒可能多长?(取整厘米数)

求1号油画棒多长,这道题虽然是常规性题目,但是有一定的挑战性:顺向思维,起点是0,但是终点不确定。

求2号油画棒多长,这道题是综合性题目,挑战性很强:把7当作终点时,起点不确定;或者逆向思维,把7当作起点,终点不确定。

第二问:两根油画棒接起来可能长多少厘米?最长多长?最短多长?

在两根油画棒的长度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要求加在一起最长、最短各是多少,这道题挑战性更强了,它实际上是在求极值,最长的是12+6=18(厘米),最短的是 10+4=14(厘米)。

1号油画棒从0开始,学生很容易就猜对了油画棒可能的长度。2号油画棒反向从7开始时,就有很多学生不适应。这个不适应实际上折射出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中的问题:我们一般都是让学生感受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这样顺向的常规性描述,对于学生建立“1厘米”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拓展感知,进行逆向描述,让学生明白7到6也是1厘米,6到5也是1厘米——认识到尺子上1格就是1厘米,无论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这样能有效避免让学生形成“只有0到1,1到2是1厘米”的思维定式。

波利亚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位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向刘老师学习,尽量选择这样“有意义但又不复杂的题目”,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耐心推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老师凭借对数学内涵的深刻理解、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真切洞察,切切实实地抓到了学生的“痒处”,使得表面化的学习变成充满深邃思考的学习过程,给学生以“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带给学生数学认知能力上的解放与超越。

猜你喜欢

多长定式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一秒有多长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需要多长的彩带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高中物理中一种常规题型的解法判误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汉语里定式句和非定式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