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8-09-04执教黄增锐指导评析王长义曲曰辰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路程速度学生

◇执教/黄增锐 指导、评析/王长义 曲曰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

【教学实录】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研究有关快慢比较的问题。有三辆小汽车在进行比赛,这是现场发来的比赛信息(如图1),这些信息告诉了我们什么?

图1

生:①号车4小时行驶了280千米,②号车4小时行驶了240千米,③号车3小时行驶了240千米。

师:说得真完整。这也就是告诉我们每辆汽车行驶的时间(板书:时间),还有路程(板书:路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爱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创设比赛情境,初步理解速度

1.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1)第一次比较:时间相同比路程。

师:有没有哪两辆车你一眼就能看出快慢?

生:我能一眼看出①号车和②号车的快慢。

师:快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①号车和②号车行驶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①号车行驶了280千米,②号车只行驶了240千米,①号车行驶的路程远一些,所以①号车更快。

(2)第二次比较:路程相同比时间。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觉得②号车和③号车的快慢也能一眼看出来,它们行驶的路程一样,但是③号车用的时间少,所以③号车比②号车快。

师:看来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就能知道它们的快慢;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也能知道它们的快慢!

设计意图:将比赛中出现的几种情况进行分割,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让学生感受本节课的侧重点,也借助比赛体会已学知识的应用。

2.尝试探究,引出“速度”。

(1)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师:(指①号车和③号车)这两辆车比谁更快?还能一眼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这两辆车的路程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

师:你还有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快慢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上。认真听要求: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快慢,也可以利用老师按照一定的长度关系画出的两条线段,用分一分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快慢。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解决方案,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体现了算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交流分享,梳理比较。

师:谁是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快慢的?给大家分享一下。

策略一:比较1小时行驶的路程。

(出示学生作品,如图2)

图2

生:我用 280÷4=70(千米),求出①号车 1 小时行多少千米,然后用 240÷3=80(千米),求出③号车1小时行多少千米。70<80,所以我认为③号车快。

师:他是怎么比较的?

生:他是通过比较两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比较快慢的。

策略二:比较3小时或4小时行驶的路程。

生:我突然来了灵感,既然可以用1小时来比,是不是也能用3小时来比呢?①号车4小时行驶280千米,则每小时行驶70千米,3小时行驶210千米,然后用210千米和③号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240千米比较一下,就可以了。

师:你的方法和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生:他用1小时行驶的路程比,我用3小时行驶的路程比。

生:我还有一种方法。用240除以3……

师:他比较的是4小时行驶的路程。看来,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时,同学们也能把时间统一起来,然后比较它们的路程。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想法展现出来,不同的策略代表了不同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勤思考。

(3)借助直观,引出“速度”。

①利用线段图,直观比较。

师:我刚才看到有些同学是用画图的方法比较的。(出示图3)这是谁的?快来说一说。

生:我先把①号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再把这3份和③号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相比。

图3

师:看来他是比较3小时行驶的路程,受他的启发,还能怎么比?

生:比4小时的。

师:你会画吗?借助刚才同学的学习单,在上面画一画,边画边说。

(学生画图并解释。略)

生:其实,每个算式都可以配一幅图。

师:听懂他说什么了吗?那这幅图(指图4)配的是哪一组算式?

图4

生:这幅图配的是刚才比较4小时的算式。

师:看呀,他把算式和图联系起来了。这种数和形结合起来看的想法真好!

师:(指图5)再看看,这还有一幅图。谁画的?你是怎么比较的?

图5

生:①号车跑了4小时,我就把它行驶的路程平均分成4份。③号车跑了3小时,我就把它行驶的路程平均分成3份。先遮住①号车后面的3份,只留下1份,再遮住③号车后面的2份,只留下1份,留下的1份谁多谁就跑得快!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跟你交流,为什么你只比较1小时行驶的路程,就能最终确定③号车比较快呢?

生:因为③号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比①号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远。

师:2小时呢?

生:还是③号车行驶的路程远。

师:3小时呢?

生:还是③号车行驶的路程远。

师:所以你比较的是其中的1份,也就是比较①号车和③号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①号车和③号车同时出发,1小时后,③号车比①号车远了多少?

生:10千米。

师:如果①号车和③号车快慢均保持不变,再行驶1小时,③号车比①号车远了多少?

生:20千米。

师:再走1小时呢?

生:30千米。

师:1小时远了10千米,2小时远了20千米,3小时远了30千米。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每小时都增加10千米。

师:为什么?

生:每走1小时,③号车都比①号车多行10千米。

师:正因为每小时③号车都比①号车多行10千米,3小时、4小时累加起来肯定也会比较多。所以我们只需要比较1小时行驶的路程,就能知道它们的快慢。

设计意图:巧妙借助线段图将路程与时间的比例关系蕴含其中,同时在几次比较中突出对相关数量的观察,引起对相关联事物的关注,继而追根溯源,促进对比较方法的理解,从而发现求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简洁和学习速度知识的必要性。

②阐释学习速度的意义,关注速度单位的书写和理解。

师:①号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我们就说它行驶的速度是70千米每时。(板书:70千米/时)速度的单位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

生:它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师:看来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啊!速度是怎么求出来的?

生: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

③速度计算方法练习。(略)

三、解释应用,感悟生活中的速度

1.连线:感受快慢,关注速度单位。

(教师出示图6,要求学生连线)

图6

2.跑步的速度。

师: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选手谢震业打破了亚洲纪录。(播放视频,然后出示:10米/秒)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概10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秒大约跑10米,什么感觉?

生:太快了!

3.电闪雷鸣:客观分析。

师:生活中有速度,自然界中也有速度,下大雨时电闪雷鸣的,我们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

生:先看见闪电!

师:你们了解的生活常识可真多呀!事实上,雷和电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老师提供两组数据(如图7),你们能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吗?

图7

生:同样的1秒,闪电跑30万千米,雷声跑340米,闪电的速度快太多了,所以先看见闪电。

4.高速路上的速度。

师:正因为速度有快有慢,才被我们应用在生活中。路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标志,(出示限速牌,图略)你能看懂吗?

(师生交流后得出:超速了不安全,车上的人不安全,路上的行人也不安全)

师:高速公路上有时也有这样的标志,(出示图8)你们能看懂吗?

图8

(师生交流后得出:高速公路上的车速一般比较快,速度太低反而不安全,所以需要有个最低限速。一般公路上不能高于某个速度,是为了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速度可以用来规范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安全保障)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多组素材,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步体会、理解速度,体会速度中包含着路程与时间两个要素,调动多种感官体会、解释、感受数据背后的真实速度,深刻理解速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5.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快慢现象:动态中感知速度。

师:其实速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若你用看待速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周边的世界,会发现很多有关快慢的问题。墙上挂的钟,时针、分针、秒针走的速度有快有慢;用手摸摸我们的胸口,心跳有快有慢;每个人身体里细胞的分化也是有快有慢的;我们每天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以一定的速度播放的。

师:这是正常播放速度下的跳水运动。(播放视频)有时候,运动员和教练为了看清跳水的动作,以便下次比赛做得更完美,会改变播放的快慢。(调慢播放的速度)

师:声音的播放也是有速度的。同学们都做过英语听力吧?为了训练听力,有时候我们会加快播放速度。

师:速度的改变,也能被人们用在生活中啊!

设计意图:举生活中的例子,体会“速度”概念外延的丰富性。

6.利用AR感受速度及速度拓展。

(利用AR,即增强现实技术,播放视频,展示蜗牛、猎豹、普通列车、高铁、磁悬浮列车的速度)

师:我们再来看看火箭的速度。(播放视频)看起来并不是很快,对吗?这跟你看天上飞的飞机是一样的,天上的飞机看起来不是那么快,但实际上,它飞行的速度是高铁速度的两到三倍。看来眼睛感受到的速度并不一定是最真实的,用数据来刻画的速度才是科学而严谨的。火箭在发射时的最低速度,与到了太空中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都是7.9千米/秒。速度快一点儿,可能就飞走了;速度慢一点儿,可能就掉下来了。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一下火箭的速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人类探索太空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提供多方面的素材,使学生体会速度的不同应用形式,体会用数据刻画速度的优越性和科学性,提升数学素养,同时突出了认识速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再次凸显认识速度的必要性。

四、回顾总结谈收获(略)

【评析】

“速度”一词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快慢的现象,如跑步比赛、汽车的快慢等,学生对速度已经有了模糊的感受;要说陌生,则是源于无论是跑步还是各种交通工具的运动,快慢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而且速度是不可直接度量的,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学生理解速度是有一定困难的。

本节课黄老师的设计紧紧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理解“速度”展开,具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三次比较汽车快慢,有利于学生感受速度存在的价值

黄老师将汽车比快慢的活动设计成了三次比较:首先是时间相同,比路程;其次是路程相同,比时间;最后是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比速度。前两次比较快慢都有一个量是相同的,所以学生可以轻松借助生活经验快速比较出结果。但生活中出现的情况更多的是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这时该如何比快慢呢?学生借助前两次比较的经验,能想到转化成相同的路程;或以一辆车行驶的时间为标准,计算另一辆车行驶的路程;或分别计算出两辆车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三种方法都可以解决比快慢的问题,但比较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更具有普遍性。三次比较汽车的快慢,有利于学生感受速度存在的价值,体会速度是用来刻画事物运动快慢这一属性的。

二、解读描述速度的信息,帮助学生逐步理解速度的意义

黄老师提供了生活中描述速度的大量信息,帮助学生加深对 “速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引导学生解释各种速度,达到理解速度实际意义的目的;其次,引导学生在多组信息的比较中理解速度单位,感受不同背景下速度的含义及数据背后的真实速度,体会速度中包含着路程与时间两个要素,从而进一步理解速度的意义。

猜你喜欢

路程速度学生
行驶速度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速度
多走的路程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