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我到他人:观点采择的加工方式

2018-09-04袁晓劲帕丽扎提木合塔尔

心理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定向容器观点

袁晓劲 邵 静 帕丽扎提·木合塔尔

(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京 210097;2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 510006;3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4)

1 引言

社会心理学家将观点采择定义为个体从他人或他人所处情境出发,想象或推测他人观点与态度的心理过程,可以比喻成 “个体进入他人头脑中去思考”(Galinsky,Ku,& Wang,2005)。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准确地采择他人的观点是良好沟通的保证。在实际过程中,个体持有的观点与他人观点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那么,当不一致时,个体自身的观点与采择他人观点两者是否存在相互影响?另外,观点采择是否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发现,个体在采择他人观点时会出现自我中心错误,即推测他人的观点时受到自我观点的影响。Epley等人(2004)从“锚定-调整”启发式思维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他们把实验情境设计成正面与负面两个版本,用以对被试形成不同效价的锚定,接着让被试对模棱两可的刺激作出解释。结果发现,阅读负面版本的被试倾向于将模棱两可信息解释为讽刺的,阅读正性版本的被试倾向于解释为真诚的。研究者最后总结认为,个体在进行观点采择的过程中会以自身的观点作为起点进行锚定,再向他人方向调整。后续的研究者们沿着这一思路开展研究,结果普遍支持观点采择是一个“先自我中心再调整”的两阶段加工过程:首先发生自我观点的无意识自动激活的反应偏向,对自我心理状态进行自我中心锚定,然后(若自我和他人心理状态存在差异时)再克服自我中心,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由于对自我观点有无意识自动激活的反应偏向,推断他人心理时需要矫正或抑制这种偏向,即采择他人观点时会受到自我角度信息的强烈干扰 (陈雨露,苏彦捷,2011;Bloom,2004;Epley et al.,2004)。

研究还发现,观点采择也会对自我推理产生干扰。最近,Bradford等人(2015)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他们采用自我—他人视角转换任务(self/other differentiation task)和面孔stroop任务,在视角转换任务中设置自我—他人和他人—自我两种视角转换类型。结果发现,自我推理产生的视角定向对观点采择的干扰比观点采择产生的视角定向对自我推理的干扰大,且这种干扰作用与认知资源密切相关,两种类型干扰的差异可能源于加工优势的不同。王雨晴等人(2015)在视觉采择任务中让被试对视角场景中的信息基于自己的角度或他人的角度 (两种角度的信息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进行判断,探讨对自我角度和他人角度的信息加工优势,结果发现,被试对自己角度的信息加工显著快于采择他人角度的观点;当进行他人角度观点采择时,被试很难忽略自己角度的信息干扰,自我角度加工具有较稳定的优势。

若个体对自我信息存在加工优势,那么这种优势是先天形成还是会受后天环境影响?跨文化的对比研究可以为这一疑问的解答提供参考。文化背景对观点采择的影响最有可能体现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上。跨文化研究表明,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个体自我概念有所不同,西方文化中的个体是独立型自我,许多东方文化中的自我则是一种依存于他人、复杂社会关系网的依赖型自我。两种自我模型最突出的差异体现在独立型自我中个体的自我概念与母亲是相分离的,而依赖型自我中个体的自我概念包含母亲等十分亲近的人 (Markus,Kitayama,& Shinobu,1991;韩世辉,张逸凡,2012;王雨晴等,2015),由此推测,母亲观点采择与自我推理类似,都具有无意识自动激活反应偏向,采择他人观点需要抑制或矫正这种偏向。据此提出假设1:自我推理与母亲观点采择都是快速加工的过程,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一般他人的观点采择。即然自我概念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据此能推测对自我信息的加工优势同样会受到后天环境影响。由于个体对母亲的概念是在后天亲密关系环境中发展形成,与自我概念发生一定程度的重叠,结合前面综述,提出假设2:自我推理与母亲观点采择均存在优势加工效应,在发生视角转换后依然能得到快速加工,对一般他人观点采择须要先克服自我中心,再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

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对自我推理、母亲及他人观点采择的加工特点,探讨自我推理的加工优势是否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观点采择的加工机制,也为寻求如何更有效采择他人观点的方法提供思路。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招募69名在校大学生(男性31名,女性38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参加本次实验。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此前均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实验结束后赠送小礼物。

2.2 实验设计及材料

实验选用自我-他人视角转换任务(Bradford,Jentzsch,& Gomez,2015)。 该任务通过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及容器内物品为材料,并通过阶段任务形成任务定向,考察视角转换前后个体的自我推理及对他人观点采择特点,探求观点采择的加工机制。任务由三个阶段组成,各阶段的作用如下:首先是困境阶段,用于考察个体的自我推理和对他人观点采择;其次是提示阶段,用于通过提示内容操纵第一阶段正确的容器与容器内物体是否符合生活常识的预期;最后是探测阶段,用于考察发生视角转换后的自我推理和对他人观点采择。探测阶段与前面困境阶段形成关联:困境阶段形成任务定向,若困境阶段是自我推理条件,则形成了自我任务定向,同理,若困境阶段是母亲观点采择或他人观点采择,相应形成母亲任务定向或他人任务定向。若探测任务对象与困境阶段任务定向的对象不同,则探测任务需要克服和校正任务定向对象中心,再进行自我推理或观点采择,即发生了视角转换。

困境阶段属于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任务类型因素的三个水平分别是自我推理、母亲观点采择和他人观点采择。探测阶段属于3(任务定向:自我定向、母亲定向、他人定向)×2(提示类型:符合预期、不符合预期)×3(探测任务:自我推理、母亲观点采择、他人观点采择)三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实验共有60个刺激序列,每个序列都包含上述三个阶段。困境阶段呈现3个容器图片,探测阶段呈现3个容器内物体图片,提示阶段呈现1个容器图片和1个容器内物体图片。由于提示阶段的物体从属于困境阶段和探测阶段的物体,所以最终选取了180个容器图片和对应180个容器内装的物体图片。首先由主试列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及容器里相应装的物体,再到互联网搜索图片,最后用PhotoShop图片工具处理成统一规格的图片。

2.3 实验流程

实验的一个刺激序列包含三个阶段:在困境阶段,被试依据所呈现的问题从三个容器图片选择正确的一个;提示阶段,提示正确的容器及容器内物品,有一半数目的容器内物品是符合预期的(如药箱装的是药品),一半数目是不符合预期的(如药箱里装了一个水杯);探测阶段,要求被试推测在未看到容器内物品时,认为容器里面装的是什么物品。刺激由E-prime程序呈现。在实验开始时呈现指导语让被试了解实验流程和反应方式,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尽快按键反应。指导语如下:“这是一个推测任务,要求你根据问题提示推测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及容器里面装的物体。任务共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会出现一个问题和三个容器,要求你(或以他者的视角)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容器;第二阶段提示容器内实际装的物品是什么;第三阶段是要你(或以他者的视角)推测在没看到容器内实际装的物品之前,会认为里面装的是什么”。

具体流程如下:每个刺激序列由六个步骤组成,首先出现注视点“+”,持续时间为1000ms。第二,注视点消失后,出现困境阶段问题(如:你母亲感冒了,需要吃药,她应该从以下哪件容器找到药?),持续1500ms之后自动消失。第三,出现问题及选项(三个容器图片)并要求被试按键选择,呈现时间最长为5000ms,在此期间内按键消失,超过5000ms没做出反应会出现红色提示“反应太慢了”,后进入下一阶段。第四,出现提示阶段的图片,提示容器及容器内的物品(如药箱里面装的是药品),呈现2000ms后自动消失。第五,出现探测阶段问题(如:在你看到容器里面的东西之前,你认为里面装的是什么?),持续1500ms后自动消失。第六,出现探测问题及三个容器内物品选项图片,要求被试按键反应,呈现时间最长为8000ms,在此期间内按键消失,超过8000ms没做出反应会出现红色提示“反应太慢了”,一个刺激序列到此结束。困境阶段问题控制在25个字左右,探测阶段问题控制在20个字左右。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困境阶段为母亲观点采择,提示类型为一致,探测阶段为自我推理条件的刺激序列流程图

实验要求被试按键盘反应,按键与正确图片的位置相符合,即使用键盘右侧的数字键 “1”、“2”、“3”。如果正确答案的图片位于左侧,正确按键应该是“1”,中间的则是“2”,右侧是“3”。 任务共有 60 个刺激序列。其中包括6个练习刺激序列和54个正式实验刺激序列。每个序列中包含三个阶段:困境阶段(第二、三步)包含了自我推理、对母亲观点采择、对他人观点采择三种条件,各有18个刺激序列;提示阶段(第四步),符合和不符合预期数目各半;探测阶段(第五、六步)同样包含了自我推理、对母亲观点采择、对他人观点采择三种条件。练习阶段与正式阶段相同,刺激序列随机呈现。

3 结果

参照先前研究者的做法 (Ahmed& Miller,2011;Bradford,Jentzsch,& Gomez,2015),由于困境阶段和探测阶段的反应时属于两个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应该分开分析。因此,若被试在困境阶段某一刺激序列中反应错误,则该数据从困境阶段反应时中剔除。然而,若该刺激序列在随后的探测阶段未发生错误,则该数据纳入探测阶段分析;超出规定时间反应的试次数据剔除;如果某个被试所有刺激序列的平均反应时在全部被试总平均反应时加、减三个标准差之外,或者正确率低于70%,则该被试的所有数据剔除,在本实验中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3.1 困境阶段结果

以任务类型为自变量,反应时及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显示:

反应时差异显著,F(2,136)=55.09,p<0.01,η2=0.45。事后多重比较表明,母亲观点采择反应时 (M =1138)明显短于自我推理反应时(M=1254,p<0.01)和他人观点采择反应时(M=1371,p<0.01);自我推理反应时明显短于他人观点采择反应时 (p<0.01)。反应时结果表明被试对母亲观点采择表现出优势效应,即对母亲观点采择的速度比自我推理和他人观点采择的速度更快,对他人的观点采择速度最慢。

正 确 率 差 异 边 缘 显 著 ,F (2,136)=2.68,p=0.072,η2=0.04。事后多重比较表明,自我推理正确率(M=97.72)高于他人观点采择(M=96.00,p<0.05),正确率结果表明自我推理判断最准确。

表1 困境阶段任务反应时及正确率(M±SD)

3.2 探测阶段结果

探测阶段以任务定向、提示类型、探测任务为自变量,反应时为因变量,进行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显示:

表2 探测阶段不同任务定向、提示类型、探测任务反应时(M±SD,单位:ms)

任务定向反应时主效应显著,F (2,136)=7.23,p<0.01,η2=0.10。 事后多重比较表明,自我定向下反应时(M=862)明显短于他人定向反应时(M=950,p<0.01);母亲定向反应时(M=909)明显短于他人定向反应时(p<0.05);自我定向反应时与母亲定向反应时差异不显著(p>0.05)。 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1,68)=40.69,p<0.01,η2=0.37,提示符合预期的条件(M=837)快于提示不符合预期的条件(M=977)。探测任务主效应不显著,F(2,136)=0.44,p>0.05。

任务定向与提示类型交互作用不显著,F(2,136)<1,p>0.05。 任务定向与探测任务交互作用不显著,F(4,272)=1.93,p>0.05。 提示类型与探测任务交互作用不显著,F(2,136)<1,p>0.05。

任务定向、提示类型与探测任务三者交互作用显著,F(4,272)=3.7,p<0.05,η2=0.06。 对交互作用作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结果如下:①提示类型为符合预期的条件下,当任务定向为自我定向时,自我推理、母亲观点采择和他人观点采择的反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F(2,134)<1,p>0.05;当任务定向为母亲定向时,自我推理、母亲观点采择和他人观点采择的反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F(2,134)<1,p>0.05;当任务定向为他人定向时,自我推理、母亲观点采择和他人观点采择的反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F(2,134)<1,p>0.05。以上结果说明,当提示类型为符合预期时,无论困境阶段产生何种任务定向,探测阶段任务中自我推理与母亲、他人观点采择反应时均不存在明显差异。②提示类型为不符合预期条件下,当任务定向为自我定向时,自我推理的反应时(M=841)明显短于他人观点采择反应时(M=988,p<0.05),母亲观点采择的反应时(M=880)明显短于他人观点采择反应时(p<0.05),自我推理反应时与母亲观点采择反应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自我视角不发生转换与从自我角度转向母亲观点采择所需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且均短于转向他人观点采择所需时间;当任务定向为母亲定向时,自我推理、母亲观点采择和他人观点采择的反应时均无明显差异,F (2,134)=1.2,p>0.05,说明母亲视角不发生转换与从母亲角度转向自我角度和他人观点采择所需要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当任务定向为他人定向时,自我推理反应时(M=959)明显短于母亲观点采择反应时 (M=1123,p<0.05),他人观点采择反应时(M=989)明显短于母亲观点采择反应时(p<0.05),自我推理反应时与他人观点采择反应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他人视角不发生转换与从他人角度转向自我角度所需要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且均短于转向母亲视角所需要的时间。

4 分析与讨论

困境阶段任务的结果显示,对自我推理和母亲观点采择比对他人观点采择反应更快,这个结果与假设1符合。另外,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母亲观点采择甚至比自我推理更快,这一结果可以从文化差异层面寻求解释。“先自我中心再调整”的两阶段加工模式隐含的前提是自我-他人的表征是具有可区分性的,并且自我表征在信息加工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自我-他人表征可能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体与不同关系类型和程度的对象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自我-他人表征。以往对中国人自我认知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自我是依赖型自我,自我概念中包括了母亲、父亲、好朋友等十分亲近的人(戚健俐,朱滢,2002;刘新明,朱滢,2002;管延华,迟毓凯,2006)。因此中国人的自我—母亲表征不同于自我—他人表征,前者属于共享表征,即在知觉和行为过程中有相同的神经编码,而后者属于特异表征,有不同的神经编码 (朱滢,2007;杨帅等,2012)。 Mitchell等人(2006)的研究发现,对相似他人心理状态的推断激活了与自我参照相关的前额叶皮质的腹内侧区域,而对非相似他人的心理状态推理激活了前额叶的背内侧区域,即个体对相似他人和非相似他人的心理推论在前额叶上出现功能性的分离。在本研究中发现了对母亲观点采择比自我推理更快的结果,即表现出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的信息加工存在优势的现象。这种优势加工效应在以往对自我面孔识别的跨文化研究中也有发现,中国被试对自我面孔和导师面孔判断时出现了典型的“Boss-Effect”,即对导师面孔的识别速度快于自我面孔,而美国被试没有出现这种现象(Liew,Ma,Han, & Azizzadeh,2011)。因此,对母亲观点采择的优势效应可能反映了中国文化背景下母亲不但包含在个体自我概念中,甚至处于比自身更重要的位置,因而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内隐或外显地吸引更多的注意资源,产生加工优势,这一推断还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继续接受检验。在正确率方面,自我推理最高,其次是母亲观点采择,最后是他人观点采择,表明与自我相关性越大,对信息的判断越准确。

探测阶段的结果显示,自我定向与母亲定向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且短于他人定向。由于任务定向与后一阶段的探测任务的对象既有可能相同又有可能不同,即包含了视角转换与不转换两种条件,因此任务定向需要结合探测任务共同分析。当提示类型为不符合预期时,对他人的观点采择会受自我角度定向的影响,原因在于困境阶段的自我推理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印象定向,被试采择他人观点需要产生视角转移,对自我中心反应倾向进行抑制和矫正,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消耗认知资源。已有研究证实,执行功能对观点采择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抑制控制与观点采择的成绩存在显著相关 (Nilsen&Graham,2009),工作记忆也会影响对他人心理状态的推理过程(Lin,Keysar,& Epley,2010)。 结合本研究,可以推测在个体推理他人心理状态时,需要抑制最初的心理状态,利用剩余的心理资源去分析他人的观点、信念等心理状态。所以,当最初的心理状态是自我角度的观点时,对他人观点采择需要较多的心理资源去抑制自我观点,转向他人观点,造成反应时间增加,但对母亲观点采择并没有受到自我角度定向的影响。对这一结果的解释可能是自我概念中包含母亲成分,对母亲相关信息同样具有信息加工优势,从自我角度转向母亲观点并不消耗太多心理资源,所以自我任务定向不影响对母亲的观点采择。当最初的心理状态是采择母亲的观点或他人观点时,由于对自我的信息具有加工优势,在视角转换时从原先的心理状态抽离,转换到自我推理时相对消耗较少的心理资源,从而对自我的推理不受母亲和他人任务定向的影响。总的来说,当提示类型为不符合预期时,自我推理不受母亲、他人角度定向的影响,对他人的观点采择会受自我角度定向的影响,对母亲观点采择不会受到自我角度定向的影响,即自我推理与母亲观点采择均存在优势加工效应,对他人观点采择需要先克服自我中心,再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与假设2符合。

当提示类型为符合预期时,无论困境阶段产生何种任务定向,探测阶段三种任务反应时间均不存在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在困境阶段形成的任务定向会一直持续存在,因此,当提示类型是符合预期时,提示任务已经为后一阶段的探测任务作了准备,甚至产生简单化任务的效果,即被试直接比较提示内容与探测内容而作出判断,造成了提示符合预期的条件下不能检测出视角转换而产生的效应(Bradford,Jentzsch,& Gomez,2015)。

结合本研究中困境阶段与探测阶段的结果可以发现,由于自我信息具有加工优势,对他人观点采择是“先自我中心再调整”的两阶段加工模式。但是,根据母亲观点采择的特点可以推测,自我信息的加工优势并非纯粹是由先天决定,也会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中国文化环境下的个体自我概念包含母亲成分,由此导致对母亲的观点采择具有与对自我信息同样的加工优势。这也提示我们,增加自我与他人心理上的重叠是提高对他人观点采择能力的有效途径。

5 结论

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他人视角转换任务,对自我推理及母亲、他人观点采择的特点进行探究,得到以下结论:(1)自我推理与对母亲的观点采择均是快速自动化的加工过程,存在优势加工效应,所需要的认知资源小;(2)对他人观点采择是先自我中心锚定,再调整校正的过程,需要消耗认知资源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自我推理与对他人观点采择加工方式与西方研究者得出的结论相同,在母亲观点采择加工方式上表现出文化特异性。

猜你喜欢

定向容器观点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难以置信的事情
观点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取米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定向运动课百米定向教学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