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US联合EM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

2018-09-02刘胜楠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3期
关键词:圈套性病变徐州

刘胜楠,陈 卓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2;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 消化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2)

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进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目前临床上对黏膜及黏膜下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该疗法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手术的费用低及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等优点[1-2]。本文以近年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05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EUS联合EMR治疗该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05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这105例患者的年龄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61.45±1.55)岁。这105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经胃镜检查被确诊患有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2)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1)存在严重的消化道狭窄的现象。2)存在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现象。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4)患有恶性肿瘤。5)患有慢性肝病。6)存在胃底静脉曲张或食管静脉曲张。7)不能耐受EUS或EMR。这105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这105例患者的基本资料

1.2 仪器与器械

电子胃镜(由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型号:GIF-H260)、普通单丝圈套器(Olympus半月形圈套器)、超声小探头系统(由日本FUJINON公司生产,型号:sp 702)、氩气刀。

1.3 方法

在这105例患者入院后,均使用EUS联合EMR对其进行治疗。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等常规检查,并嘱其禁食8~10 h。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全身静脉麻醉,实时监测其血压及心电图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其具体的病情对其进行手术操作。具体的操作方法为:1)用透明帽吸引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在胃镜的前端安装专用的透明帽,然后将患者的病变部位吸引进预装好的圈套器内,利用高频电凝刀切除病变的部位。2)用圈套器直接套切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浓度为1:10000的亚甲蓝溶液(或肾上腺素注射液)注射入患者病变部位黏膜的下层,密切观察该部位的情况,待该部位出现阳性反应(即变成蓝色)后,直接用圈套器套住该部位的根部,并使用高频电凝刀将其切除。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将切除的病变组织送病理科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变部位的良恶性。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若较长,需定时为其变换体位,以防其出现深静脉血栓。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根据其病变部位的深度及大小对其创面进行评估。患者的创面若较大、较深,其创面的出血量若较多,可使用钛夹夹闭创面,并对其进行胃肠道减压、禁食及补液等处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的第1天,按常规为其禁食,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及泮托拉唑等)、止血药及抗菌药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其腹部体征的变化情况。在患者手术结束后的第2天,患者若未出现发热、腹痛及出血等症状,可让其适当进食流质饮食。在患者出院前,嘱其在6个月后返院进行复查。

2 结果

2.1 对这105例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

在这105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的病变部位位于食管,其中,有23例增生性食管息肉患者,有14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有1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有57例患者的病变部位位于胃部,其中,有8例增生性胃息肉患者,有15例增生性贲门息肉患者,有7例胃平滑肌瘤患者,有4例胃脂肪瘤患者,有17例(其中,有12例轻中度患者,有5例重度患者)胃腺瘤患者,有6例胃异位胰腺患者。

2.2 对这105例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这105例患者均手术一次性成功地切除病变部位,术后均未出现消化道迟发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及消化道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手术结束6个月后,对这105例患者进行复查的结果显示,其病情均未复发,也无残留的病灶存在。

3 讨论

上消化道病变主要包括良性病变、恶性潜能病变及恶性病变。该病的发病部位涉及口腔、咽喉、食管、胃部及十二指肠等。该病患者在病程的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经常规的胃镜检查后被确诊患有该病。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用EUS联合EM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不仅可完整地切除病变的部位,还可为临床上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依据。

早在1984年,临床上就开始使用EMR治疗早期的消化道癌症。经过30多年的发展,EMR已被广泛应用于对黏膜下肿物、早期消化道癌变等消化道病变进行治疗。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EMR可完整地切除病变部位的黏膜、部分黏膜下层和黏膜肌层,且具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的费用较低、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较少、生活质量较高等优点。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在使用EUS联合EMR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先明确其病变的深度和范围,以确定切除的深度(包括黏膜下层、黏膜肌层和黏膜层)和切除的方法〔(包括分块切除法(EPMR)、套扎器法(EMR-L)、息肉切除法、活检剥脱法及透明帽法(EMR-C,适用于直径<2 cm的病灶)〕。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EUS联合EM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圈套性病变徐州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篮球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套圈就是圈套
一字之差产生的“圈套”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