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运动动作及技巧的学习

2018-08-31胡桂荣

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 要: 文章从歌唱运动技巧的心理神经因素及其在歌唱运动中的两种条件反射的作用,详实地阐述了歌唱过程是心理控制运动动作的过程,并从歌唱技巧形成的四个阶段及歌唱运动技巧形成的四个阶段及歌唱运动技巧形成的负面因素中诠释了歌唱运动技巧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的优长,希望能够帮助相关教师和学生为尽早建立规范、科学的歌唱技巧提供一定的基础性帮助。

关键词:歌唱运动 操作性条件反射 神经因素

歌唱运动的动作技巧学习,目的在于对于歌唱者的注意力、控制力、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歌唱运动技巧是歌唱者的一种动作行为,所以在研究歌唱运动动作技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应涉猎和借鉴相关学习知识。如米迦·特林布尔摘录的《伟大的声乐基础》,或知名歌手的演唱方法与技巧,如希尔利埃蒙所著的《歌手的动力性能》等。本文主要从歌唱运动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出发,挖掘并阐述歌唱运动动作技巧学习的规律性、科学性及其适用性。

一、歌唱运动的神经因素

歌唱运动动作技巧的学习是以神经因素为基础的歌唱生理及心理的过程。近年来,对有关歌唱运动技巧等学习过程中的神经因素的获得,及贮存动作记忆和对动作信息的读出等机理的研究成果有很大的进步。随着对歌唱学习记忆的神经因素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歌唱学习和记忆的神经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明确了歌唱运动动作技巧学习的神经通路,才能认识歌唱运动动作技巧的学习特点。在歌唱学习的神经因素研究中,把歌唱学习分为明确性因素和隐形性因素学习。在歌唱学习理论的认知心理学上,把前者称为场景和条件因素的学习,后者称为感知和运动技巧等因素学习。歌唱运动动作技巧的学习是属于隐形性因素学习,这种学习具有自主或反射性质,其尝试动作需要不断重复和累积。隐形性因素学习主要表现为有目的的执行一定的歌唱动作任务,经过多次操作、执行歌唱动作任务,使之有效地改善和提高。这种学习通过调动执行学习动作任务的特定动觉和感知觉反射实现,也是一种反射性学习。

二、条件反射在歌唱运动中的作用

人们不仅对一些具体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还可以对一些抽象的语言和文字建立条件反射,这就是动物与人类的本质的区别。

1.歌唱运动中的两种条件反射

第一种条件反射是指现实中固有的具体信号条件,如:喉咙,声带,横膈膜,口腔,头腔等等。第二种条件反射是现实中抽象的信号条件,表达具体信号,是表示某固有物体的词语信号。如我们用语言描述喉咙是怎样打开的反射信号。声带怎样闭合的反射信号,在吸气时横膈膜怎么运动的反射信号等。第二反射信号是在第一反射信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两种反射信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两种反射信号在歌唱运动中的作用

歌唱运动的各个环节,各种技能与技巧都要经过这两种反射信号系统的参与和工作的。这两种反射信号系统相互协同地对歌唱运动动作下达反射信号的正确指令。歌唱动作按照正确的指令就完成了歌唱的任务,如第一种条件反射横膈膜接受第二种条件反射信号下达的指令进行的收缩与扩张的运动动作,这样便产生了歌唱所需的气息。第一种条件反射信号,必须借助第二种反射信号的认知提升才能完成。并在认知过程中充分运用抽象的思维去体会,去理解学习的内容。增加想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利用第一反射信号时,也要发挥第二反射信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两个反射信号的相互作用,应倡导多练精讲,以练为主,想练结合的学习过程。

3.操作性条件反射在歌唱运动中的作用

歌唱运动技巧学习是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完成的。人们在歌唱时将喉咙打开,可能偶尔感觉到喉头会厌处有一团凉气,这就证明喉咙已被打开了,操作会厌处的一团凉气是条件,反射出结果是喉咙打开。教师应在在歌唱过程中让学生反复练习以感受喉头会厌处有一团凉气的感觉,并多次加强和感受这个动作以便于练就喉咙在歌唱需要时可以轻松地被打开,解决歌唱时强调喉头落下、打开困难或控制失当的问题。在喉咙打开的基础上,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下一项条件反射的训练,如把半打哈欠的动作加入喉咙打开的反射中,这就解决了声音挂上位置并声音从面罩出来的问题。半打哈欠是条件,反射出来的结果是声音挂上位置并且从面罩出来,如此累加条件反射训练,就建立了歌唱整体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从条件反射的理论层面上看,歌唱技巧的建立,是在复杂的一连串的肌肉本体感觉的运动操作性的条件反射过程。歌唱者掌握了歌唱运动技巧之后,如果不经常练习(不予强化)就会出现技巧生疏以至于不能完成歌唱动作的情况。另外,不能完成动作的原因除了歌唱者身体因素和心理因素外还与歌唱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有关系。

三、歌唱运动技巧形成的四个阶段

歌唱运动技巧的建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连续的四个阶段组成的。这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特点。笔者依据歌唱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說,将歌唱运动技巧形成过程分为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这四个阶段是相互依托相互联系的过程。

1.泛化阶段

泛化阶段也就是歌唱运动技巧没有形成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大脑皮质内抑制和控制尚没有建立起来,歌唱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暂时还很不稳定,很难完成歌唱操作性条件反射,便出现了泛化阶段。这个阶段出现的现象就是在歌唱时该收缩的肌肉不收缩,该放松的肌肉不放松,表现为歌唱操作性动作僵硬、不协调,有多余的附加的动作,歌唱动作没有连贯性,歌唱操作性动作概念模糊。在此阶段,歌唱运动技巧的学习要注重直观教学,教师应通过正确规范的示范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动作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掌握歌唱操作性的主要环节,不宜过多强调歌唱动作的细节,以免学生抓不住重点。在歌唱动作操作中及时否定错误的动作,教师则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动作并对其进行强化练习,以便及早的建立正确的歌唱动作。

2.分化阶段

分化阶段是分清正确和错误的阶段,此阶段歌唱者能清晰的体会歌唱动作,并能日趋完善和精准,能够纠正部分错误的歌唱动作,并能很顺利连贯的完成整体的歌唱动作,初步地建立歌唱运动技巧。但是,这一阶段还容易受到不同的干扰和刺激。比如处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者在歌唱时还会出现多余的动作。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纠正在此阶段的学生的错误动作,向学生强调歌唱动作的细节要求和反复练习,加强他们对歌唱动作的正确性、准确性的分析和思考,以便促进歌唱运动动作的进一步完善。

3.巩固阶段

歌唱动作技巧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逐步改善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神经的抑制和兴奋过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更加的精准和集中,使歌唱容易形成动作技巧的动作定型。此时,不但歌唱动作精准、协调,歌唱动作的细节也准确无误。在有干扰刺激或改变环境条件时,歌唱动作的精准度也不会受到影响。同时,自主性神经活动与身体运动性神经活动的协调配合也已成为歌唱动作技巧的组成部分。在歌唱动作技巧巩固后,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巩固练习,如停止或减少练习,巩固的歌唱动作技巧也会消退,歌唱动作越复杂,难度越大的歌唱动作技巧消退速度越快。因此要强调歌唱动作练习的经常化和精细化,并要加强对歌唱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学习。以便促进歌唱运动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4.自动化阶段

随着歌唱动作技巧的巩固和发展,歌唱动作会更加熟练自如。可以在“低意识控制”下,都能自如的把歌唱动作完成使歌唱动作形成自动化的状态。但即便达到自动化阶段后,还应该坚持练习,不断地通过声音质量来继续检查歌唱动作技巧的准确性。保证歌唱动作的精益求精。形成歌唱运动动作技巧过程的四个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

四、歌唱运动技巧形成的负面因素

歌唱运动动作技巧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很多负面因素的影响。有歌唱心理方面的和歌唱生理运动方面的。还有条件环境方面的。所以在歌唱运动动作技巧的学习中,应尽量克服和排除负面因素对它的影响,应注意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首先要加强脑神经的兴奋状态,在歌唱运动中,大脑神经兴奋点越高,兴奋就越容易向身体肌肉扩散;兴奋点越低,身体肌肉扩散就弱,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联系就不易接通。因此,在歌唱运动技巧的学习中,大脑神经应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这样才能降低负面因素,提高声乐学习的效果。

其次,利用多种正面反馈信息,建立正确的歌唱运动动作感觉。特别是培养肌肉的本体感觉。它对歌唱动作技巧的形成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用直接方法(如:阻力和助力帮助等)强化本体感觉外,还要加强听觉、方位觉、视觉等与本体感觉的反馈作用,加强示范与模仿,不断强化听觉与肌肉运动本体感觉之间的关系。

最后要消除恐惧性的负面因素。学生在歌唱时经常会有害怕心理和产生恐惧性的负面反射,所以在初学时应采用降低歌唱的难度和高度,消除学生的负面心理。在学生对歌唱动作有了初步体验时,及时对歌唱动作的规范性及准确性进行肯定。这时便产生优美的歌唱声音。此时便消除了学生恐惧害怕的负面心理,增强了规范完成动作的信心和能力。

结语

笔者力图打破歌唱学习中的缺乏操作性的传统僵化模式,着意于提高歌唱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并从歌唱运动心理学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及控制論等方面对歌唱运动技巧的形成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进行论述,希望帮助部分教师及学生对声乐学习产生更深刻、更全面、更专业的认识,为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准备充足、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桂荣.歌唱运动心理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体育学院统编教材.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赵静.美声教学中的“非声乐技巧”[J].中国音乐艺术,2007(10).

[4]蔡觉民.运动觉与体态律动教学过程[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