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踪东北舞蹈瑰宝之履

2018-08-31哈斯

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舞蹈价值教学

哈斯

摘 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是我国在弘扬民族文化艺术领域的宏伟工程,是在浩瀚的民间舞蹈文化矿藏中“寻珠觅宝”的举措。开掘她的借鉴价值,唤起和重现她曾经的光彩和姿容,尤其是对于东北地区丰富舞蹈文化的深度发掘和研究,是保护和有效传承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提高民族凝聚力,提升全民的审美素养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的编写成卷,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集成 舞蹈 东北秧歌 教学 价值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世界的根基。在全球逐步走向同质化趋势的引领作用下,当前世界各国纷纷不遗余力的加强对自身民族文化全方位认知和保护,对于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舞蹈艺术,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趋同性诉求已呈潮流。舞蹈是人类从远古狩猎、农耕、宗教、战争等活动的真实印证,以及与先民生产生活、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因此被称之为艺术之母。她与历史的进步而变化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逐步形成审美形态。舞蹈能直接、生动、具体地表现文字或其他艺术形式难以表现人的内在深层的心理状态、强烈的感情、鲜明的个性特征,并能从动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人的生命意义,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舞蹈文化体系,蕴含着人类祖先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表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追求生活完美、和谐的人生境界理想。发掘和研究舞蹈文化资源,是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和艰巨任务,将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舞蹈遗产,纳入典籍编纂成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历史功绩概莫能焉。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编写价值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总集。民族民间舞蹈是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文明进程逐步发展的,是人们最早用以传情达意的艺术形态之一。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绚烂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百花园。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化历史发展等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造就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别样景观——形式丰富,品种繁多,姹紫嫣红、极尽姿容的原貌。

但是,千百年来,如此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却从来没有得到过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在自然的更迭和人们不经意的麻痹中,逐渐地相当一部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精品的鲜活姿容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成为从艺老人“口传身不灵”的过往回忆而不知真容。建国后,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广大舞蹈工作者深入生活,进行采风,做了最初的搜集整理工作,奠定和描绘了民族民间舞蹈的雏形样貌。但缺乏组织和规划以及分散进行的工作形态,特别是经过十年文革的阻滞,更使得民族民间舞蹈处于自然流失的境地。“舞蹈集成”从国家、省、市的层层组织运作,不仅将此项工作列入“六五”跨“七五”国家艺术科研的重点项目,还投入相当的物力财力支持,使得这一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繁荣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历史性文化工程顺利开展。

二、“舞蹈集成”辽宁卷编写的历史背景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的工作,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这部包含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鸿篇巨著,分别以各省、区(自治区)、市(直辖市)卷的名义陆续出版。1982年9月,辽宁省成立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编纂领导小组,“舞蹈集成”辽宁卷随后成立编辑部,并由我省著名舞蹈家可平、明辉任主编、副主编和编辑部主任担纲引领,动员全省十四市地组成相应工作机构,发动各地的舞蹈工作者参与其中,自1983年开始进行全省的民族民间舞蹈普查调研工作。

东北门户的辽沈大地作为民族民间舞蹈丰厚矿藏的探掘区域,其广袤的文化历史沉积彰显出这一区域的别样风情。由于贯通关内外的地理优势;东部以山林江河,西部以旱地丘陵,南部以果香逐海,北部则沃野苍原。以农耕文化为主人们将本属于劳作之歌的“秧歌”逐渐发展为酬神敬祖,自娱自乐的形态,并进一步演变成从一般的秧歌演唱、扮演戏曲人物到歌、舞、戏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随着历史和人文因素的变革发展,以及东北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几乎所有的生产与生活内容均与农业活动相关,并在此前提下衍生一系列活动形式,例如,各种酬神祭祀、娱乐歌舞等。而秧歌恰好是最为贴近该习俗的方式。关于秧歌的表演形式以及人物扮相等,清康熙四十六年楊宾所著《柳边记略》中有详细描述。该书描述的是杨宾自南方赴东北宁古塔探望其父时,沿途所见的秧歌或其它形式的民间表演,属于较为原始的民间娱乐,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依然能够从现今流传于本区域秧歌的规模阵势、人物扮相、道具应用中看到其历史风貌痕迹。显然,东北的白山黑水和主要以农耕文明影响的这片土地上,“秧歌”的天然属性不仅造就了其当初的农业文明信息,也使其自然成就了大部分民间舞蹈所负载的文化特征。它不仅是在农耕文化的孕育下茁壮成长,更是在辽沈地域根深蒂固的民俗民风中酝酿出民间舞蹈生生不息的浓郁风情。

三、“舞蹈集成”的时代性

“舞蹈集成”辽宁卷团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叶组建并渐成队伍,由可平、明辉、庞志阳、王乃功等引领,携手其它艺术门类专家杨久盛、任光伟、乌丙安、张佳生等,勾勒寻舞痕迹、构思卷帙蓝图。还有数不清的知名或不知名的舞者同人;吴佩筠、李世荣、李成忠、朱培德、李显达、张吉武、李璐、栾蓉年、郑璐、赵喆、胡华、国际凡、郭丽华、孙学英、郭萍、李日辉……!且容笔者久疏前事而不能一一记述那还有许多的舞者吾友,描记他们是为了说明“舞蹈集成”的成型成卷,她们的拼搏付出可以印证书卷的份量,他们的足痕印迹在辽宁的城镇村舍、厂矿场院、集市庙会、海岛乡间;他们以舞者遵循系各地民风俗舞;遍览舞风遗存;追访艺人原貌;描摹民舞陈香!这是一番了不起的作为,期间甘苦唯有书卷中字里行间透射端倪。“舞蹈集成”辽宁卷中普查和寻访到的东北著名民间艺人或传人有;齐怀学(齐大辩)、刘生成(刘黑子)、徐广金(徐大嘴)、高德震(高老太太)、宋殿怀(北宋)、郭锡成(郭大妞)、姜润德(姜伢子)、于景新(于黑子)、李凤堂(粉菊花)、徐延爱、王世新……。在开展普查的过程中,因某些具有代表性节目是由极具个性的艺人所独有,找到和及时进行有效访谈是当务之急,使得寻访工作犹如抢救般地紧张进行。实际上老艺人因年龄和身体原因,部分人在此过程中先后辞世。虽然这是自然规律,但失去艺人所独有的妙舞绝技、姿容风韵却是不争的事实。在扼腕叹息之余,我们当庆幸“舞蹈集成”工作所积攒下来的舞蹈遗产,以抢救般的速度和效率探寻到的辽宁民间舞蹈资源,的确是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舞蹈素材富矿,尤其应引起当下同仁们的关注和重新审视。

四、“秧歌”的主流地位特征

“舞蹈集成”辽宁卷中,其主要记述内容以秧歌类居多,几乎占据全卷的三分之二。依照辽宁的自然地理分布,东南西北各有具特色的秧歌类型。如此大篇幅的专著记载,表明“秧歌”已然成为辽宁民间舞蹈的重要标识。然而,就“秧歌”的称谓含义分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它与水稻插秧的连带关系。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东北鲜有水田,几乎不种稻、不插秧的区域何来“插秧之歌”呢?而秧歌的流行程度甚至盖过水乡泽国的南方。这一有趣或是令人费解的现象说明,遍布丛林山峦、平原江海的北方地区秧歌与插秧的农时劳作并无密切关联。

南北两个区域的“秧歌”称谓名同实异。所谓南方“秧歌”通常泛指汉族与插秧劳作时的踏舞放歌,以“歌”为主是其特征,而北方则是以冬季农闲时节娱乐方式以及“过大年”时的一种自娱自乐为显著标志的表演活动。具有两个不同气候和人文习俗的地域和时节差异所形成的本质差异。东北属于以平原居多的广袤区域,民间舞蹈也受农耕文化气息的多重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并在多种文化中占主导地位。在中国民间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农业文化始终是根本,它是满足历代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物质需求和人民基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而“秧歌”在民众中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征,以及自娱自乐、锣鼓鸣响恰恰对应民间习俗、农耕文明背景下的历史倩影和民众多彩生活的显著表现。

五、辽宁卷的教学、创作价值

辽宁卷收录的许多节目,均以原生态的形貌付梓卷中。她不仅以其在民间自然传承方式成为民众喜闻可见的自娱载体,在全民健身和服务于广泛兴起的广场舞创建热潮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其已然成为当下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东北秧歌”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体态、身体动律、步法脚位,以及手绢、扇子等诸多手臂上肢舞动扭法,以至发展到较为丰富的综合各个元素的风格性东北秧歌组合。集数十年的教学实践及积累,呈现较为系统化的教材系列,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内涵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流传辽宁南部的高跷秧歌,她以泼辣火爆、诙谐幽默、情趣交融、技艺叫绝等特色著称,并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东北秧歌”中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1988年著名舞蹈家明辉先生,根据他所掌握的大量素材和数度与秧歌艺人交流学艺经历,在“高跷秧歌之乡”海城牌楼镇重新构思创编“海城秧歌”的適宜广场和舞台表演的新节目。在凝炼传统特色和强化高跷秧歌风格韵味基础上,以焕然一新面貌推出精彩纷呈的高跷秧歌表演。这一具有创建性的“海城秧歌”表现形式,不仅将辽南高跷秧歌的亮点予以凝练提升,节目中剔除“逗场”段落冗长的表演,可谓传统与创新交融,后续建立的多支秧歌表演团队多以此为各种类型表演及赛事的范本,并屡获殊荣和美誉。

结语

“辽南高跷秧歌”之于《海城秧歌》、“新金花鼓”之于《胜利花鼓》、“辽西高跷秧歌”之于《大辽西》、“瑞应寺查玛”之于《阜新查玛舞》等,均为“辽宁卷”中的精品,她赢得人们赞誉和有效宣介这方土地上传承久远、众彩纷呈民间舞蹈艺术的标志性声誉。当下,更应借助科学的方法,缜密研判和提取精髓于“舞蹈集成”的累累果实,广泛应用于专业和业余舞蹈艺术的全领域,服务于舞蹈创作实践亦或舞蹈教材创建和应用等广阔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8.

[2]《民族民间舞蹈研究》北方秧歌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内刊),1986.

[3]辽宁舞蹈五十年(画册).辽宁省舞蹈家协会出版(内刊),1998.

猜你喜欢

舞蹈价值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给”的价值
我和舞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