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石喻人

2018-08-31缪琳洁

艺术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

缪琳洁

摘 要:扬州个园素以叠山置石成隽秀风景而闻名。园中的四季假山采用分峰置石的方法叠造,运用不同形态、颜色的石块进行堆叠,分别营造出不同的景致。本文以黄至筠四个阶段的生平经历结合四季假山的形态进行描写,由此提出四季假山的造型艺术与园主人生平经历的息息相关,反映出我国古代造园的意趣之美。

关键词:个园 四季假山 造型艺术 人生四态

一、个园及四季假山概述

古人曰“据一园之胜者,莫如山”,由此可见在园林造景中,山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造景元素之一。据《扬州画舫录》卷二记载“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其中个园便以精巧的假山堆叠扬名天下。清嘉庆年间,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对荒园“寿芝圃”加以改建,以“堂皇翼翼,曲廊邃宇,周以虚槛,敞以层楼。叠石为小山,通泉为平池。绿萝袅烟而依回,嘉树翳晴而蓊匌。”为目的{1},辟之新园。园内遍植翠竹,“竹”字左右两旁形似“个”字,又有诗曰“月映竹成千个字”,故取名为“个园”。古人爱竹,爱其高洁、坚贞之质,园主人多植绿竹亦在表示自己的君子之本和对风雅文化的追求。园内布局以宜雨轩为中心,采用分峰置石的方法,利用不同形状、颜色的石块堆叠成山,分别营造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同的景色依据不同的山水画论表现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2}的意境。四季假山以顺时针方向环绕宜雨轩而建,从春至冬,堆叠假山的石材各不相同,所营造的景色各不相同,四季之景所暗含的园主人的人生寓意也各不相同。园主人早年时期家境优渥,青年之际家中遭逢变故而独身奋斗,几经磨砺人至中年而富甲一方。一生命运起伏,各时阶段如同自然四季更替变换:春之生、夏之长、秋之老、冬之死。四季之景与人生四态相互暗含,使得个园四季假山造型更富深意。

二、四季假山的造型艺术

1.春之生

春景生机,如一人青葱年少时期,良品初立。黄至筠生于清乾隆年间,其父为赵州官员,家境富裕。乾隆年间,所授之学仍为孔孟之道,黄至筠身为官宦子弟所授学业亦为其道。古人讲礼法、重气节,对于个人品行格外看重。因此,少年之时立身立品便尤为重要。黄至筠不仅自身崇儒爱文,亦悉心培养子女读书正品,黄至筠将长子书楼设于假山深处,一方面是希望子女用心读书,不被外界所扰,考取功名;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子女品行端正,有所作为。少年时期立身立品正如君子之竹初生于春。四季假山之中首景为春,一至春山,便可見月洞形园门南面东西两侧砖砌花坛内满植修竹,竹隙间散置修长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比拟雨后春笋之意。古人爱竹,爱其坚韧不屈的高雅品格。古人亦爱石,不以石为物,而以之为人,与之为伍。石笋修长呈条柱状,形如竹笋破土而出,如同一身正气之人立于天地之间。石笋为静竹,寓示园主人高雅亮节、富贵不淫的气节修养。石笋与绿竹相配,摇曳生姿,一静一动,相辅相成。

2.夏之长

夏景绚烂,似一人成长阶段,满怀艰辛。黄至筠14岁丧父,家产为他人占有,19岁时凭一封推荐信独闯京师,而后担任两淮盐商商总长达40年,其过程必备尝艰辛。太湖石原产苏州太湖中的洞庭西山,色泽于浅灰中露白色,质坚而脆,纹理纵横,脉络显隐,石面多穴窝、孔眼。{3}亦有湖石色泽青灰,皴皱繁密。古人最初认为:石中丑者,凸凹难平,怪者,孤耸倾斜。{4}因此,千百年来,太湖石以其“丑怪”之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以之为丑因其浑然天成的“掀蹲龙虎斗,挟怪鬼惊神” {5}之形;又如西方博克认为“美的性质有光滑”,而根据《园冶·选石》记载“太湖石于石面遍多坳坎”,因此,不论是从我国古代的审美亦或是西方审美来看,太湖石无疑是丑陋的。而恰因太湖石皱、瘦、透、漏的丑怪之形给了人们更多自由遐想的空间。《老子·五章》中提及“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又如《淮南子·精神训》中提及“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古人将太湖石的“怪异”之形上升至气、神等自然哲学之境,认为太湖石浑然天生的丑怪造型是自然之力所为,以自然之灵韵凿开石之混沌而使其通透。随着人们对于美的重新体悟,人们对于美的感知也发生了某种变化,正如东坡有曰:“石文而丑”。清代李渔曰“言山石之美者,俱在漏、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6}因此,“丑石”以其独特的灵韵气质为人们所钟爱。石之形态,一如内在精神之体现,瘦长的太湖石表现出有骨有力的感觉,如若采用厚实墩状的石块,则只有安详和平的感觉,缺乏夏之精气神态。{7}湖石清瘦却有力之形正如独身打拼的黄至筠,人生路上艰险不断,各种磨难如同太湖之石历经自然之礼虽“千疮百孔”却独成奇观,让人叹为观止。

3.秋之老

秋景静美,为一人年迈之时,沉稳含蓄,尝尽世间百态,坐看云卷云舒。夏山东面有一长廊相连,长廊尽头则为四季假山中面积之最的秋山。秋山采用黄石堆叠而成,厚实重拙,坚硬无比,纹理粗犷,见棱见角,立体感强。整个秋山分有中、南、西三峰。中峰之间,而复设有上、中、下三洞穴。下洞景色幽静,树石环抱,山腹之内又设有一石室,内有石桌、石凳等可容纳数十人畅谈期间,趣味盎然。石室之外,别有洞天,旁植桃花,意境横生。上洞安有拂云亭,寓意高可拂云,起点秋之意。古人叠石如写诗作画,讲究意境二字。南朝画家宗炳归纳为“应目会心”,“万趣溶于神思”。{8}王夫之说得更明白“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则有情中景、景中情。”{9}黄石纹理硬朗,色呈微黄,每当傍晚时刻漫天霞光照至,总能晕染一幅夕阳凝辉的金秋画卷。以黄石堆叠秋山,配植松柏,实为一幅情景交融的立体图画,漫步其中,恍若置身山林沟壑之间,以自然之美景,勾勒金秋之韵廓。一峰一石皆为梦中万仞高山。一如诗经所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且园主人建构此园时正值不惑之年,据梅曾亮《黄个园家传》记载:“当是时,上至盐政,下至商户,视君为动静。贩夫走卒,妇孺乞丐,扬人想与语,指首屈必及君。”{10}可见当时黄至筠不仅财力雄厚而且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书中又言“黄至筠蓄名书画数千,而不好伎乐。”《扬州画苑录》中又提及他“素工绘事,有石刻山水花卉折扇面十数个,深得王、恽旨趣”由此可以看出黄至筠精通书画,崇尚文人墨客之雅趣。清朝时期,由于商人的地位仍属末等,虽然黄至筠拥有超群的财力,可其社会地位仍比不上一般的官绅文人,他希望通过学习文人书画以此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使得自己能够与文绅阶层交往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壮阔雄奇的秋山之景似为黄至筠最为恰当的内心写照。

4.冬之死

冬景素裹,是一人临终之际,冬之至,而春不远矣。冬山虽为一隅之景,却构思巧妙。冬景假山采用宣石进行堆叠,遍观诸石,宣石作为冬山之石垒叠最可体现冬之白、冬之意。宣石又名雪石,宣石含石英晶粒,迎光闪亮,背光露白,如未融之积雪,渲染冰天雪地之意境。旁植腊梅,幽幽暗香散于天地之间。冬山西面青墙之上另开两圆孔,春之景隐约可见,寓意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一如禅宗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11}世间繁华之景正如一朝之幻象,终究只是过眼云烟,停留不得。万物之末,终归为零;四季之景,尽归于白。黄至筠虽担任盐商商总长达40余年,富甲一方,但其终究不过是一天地间的过客,百年之后终是一抔黄土,但其所改建的个园却将留存后世予人探索研究,其雅逸之趣将与悠悠天地同存为后人所析。后人在探索分析黄至筠其人其园时,其生命仿佛又重新开始,冬去春来,四季往复,大抵如此。

三、结语

古人造园的宗旨在于模仿自然,采用不同的造园手法将自然之景搬至园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个园之中运用各色、各形之石进行堆叠,形成不同的四季景象,各景之石亦十分讲究,所选之石需从色泽、形态、寓意方面体现四景之特征,展现四季更替。人们把春季比喻成一人的少年时期,春天是生根发芽的季节,春天也是正身立品的时节。黄至筠不仅自身崇儒爱文,也教育子女发奋读书,端正品行。春山不仅表现了万物苏醒的青葱春日之景,也表达了园主人重视少年时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树立的品格。夏日炎炎,洞庭湖中太湖石经过风吹日晒和湖水不断冲击拍打的洗礼,“身形”清癯却又“骨感有力”,正如家道中落上京闯荡的黄至筠,虽经万般磨难却也终有所成。黄至筠时至中年已富家一方,颇有声望,其人生阶段如同秋山之黄石,沉稳厚重,而其闲暇之余又爱好文人诗画,如同秋山之壮阔雄奇的秋日之景,如诗如画。瑟瑟冬景如园主人垂暮之年,隆冬之际为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天地万物寂静等待春日的回归。四时季节不断更替,冬去春来,春虽复至,却又各异,正如同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四季之景虽年复循环却也不尽相同。后人只能从个园之中去寻访前人足迹,而这探索思考的过程似是冬去春来之景,人生循环往复之时。个园中的四季假山把因季节的变化而带给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通过山石堆叠进行表达,解除园林中假山所形成的“四季之景”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人之情与景之韵相融合,达到以貌显神的地步。个园四季假山之景不仅仅包含了黄至筠其人的一生经历及其所映射的古代人文思想,更反映的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意趣之美。

注释:

{1}申泰晓.試析个园的分景叠石艺术[J].中国园林10卷(1),1994(5).

{2}纪东坡.园林色彩景观影响因素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3.

{3}{7}周玉明,黄勤,姜彬编著.中国古典园林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4}{6}童寯.园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5}牛僧孺.李苏州遗太湖石其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全唐诗:第十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

{8}{9}孟兆祯.园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0}【清】梅曾亮,王镇远,选注.梅曾亮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
“劲松壶”的造型艺术及文化内涵
“竹韵提梁”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劲拔刚健的自然风范——浅谈“松桩壶”的造型艺术特征
谌宏微的造型艺术
植物造型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要重视造型艺术和包装设计
汉族民间围腰荷包的造型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