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骅市地表水质状况分析研究

2018-08-31哈晓亮哈建强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8年5期
关键词:黄骅市需氧量氨氮

哈晓亮,哈建强

(1.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250; 2.河北省沧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沧州 061000)

1 概 述

黄骅市地处N38°09′~N38°39′,E117°05′~E117°49′之间,位于河北省运东地区,东临渤海,北与天津市接壤,西部南部东部分别与沧县、盐山、孟村、海兴县、南大港管理区、临港经济开发区为邻,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 433.0 km2。拥有65.8 km的海岸线,滩涂面积268 km2,浅海面积2 357 km2。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部位置和“环渤海,环京津”的双环纽地带,是国家跨世纪工程——神华工程的龙头项目黄骅港所在地,现已成为华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黄骅市地处华北平原东端,渤海西岸。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微微倾入渤海,是大陆和海洋交接处。地貌分区特征主要为平原地貌和海岸地貌。东部沿海海拔高度2~3 m,属潮间带盐土,很少农业种植;西部海拔高度在4~5 m,属退海潮土,约占90%。虽然瘠薄,但大都能种植,沿官庄、吕桥一线和旧城、羊二庄一线有古黄河道遗存,浅层有淡水分布,是本市主要农业区。黄骅市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受海洋气候调节,夏无酷暑,冬无奇寒,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多年平均降水量575.1 mm,年际变化大,最大为1964年的1 329.9 mm,最小为1968年的240.0 mm,年内分配不均,6、7、8三个月雨量占全年的70%~80%。

2 地表水质分析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河流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已危及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所以,掌握河流水质现状及分布规律,对合理开发利用河流水资源,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环境,实现黄骅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1 取样年水质分析

2.1.1 水质资料来源及分析基准年

由于黄骅市区域内近年来降雨较少,各河道基本没有形成径流。以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沧州分中心2014年监测资料为依据,对黄骅市境内的南排水河、北排水河、沧浪渠主要河段的水质资料进行分析。

2.1.2 分析标准、参数及方法

2.1.2.1 分析标准

地表水水质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将水质分为Ⅰ、Ⅱ、Ⅲ、Ⅳ、Ⅴ及超Ⅴ类。超标指的是超Ⅲ类水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标准采用《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2.1.2.2 分析参数

为反映地表水水质的综合情况,本文分析采用的参数选用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氨氮、氟化物、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硒、铜、铅、镉、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计17项。

2.1.2.3 分析方法

为保证趾板与基岩的可靠连接,挖除全部覆盖层和强风化岩层,使趾板坐落在弱风化基岩上,河床部位砂卵石层厚10~13 m,弱风化基岩上限高程为859 m,河床趾板底面开挖高程为858 m。堆石区坝基开挖,从过渡区底部下游端起,以1∶3的缓坡开挖至原地面,在开挖坡面的下游侧,只清除表面覆盖层和物理力学性质低于坝体堆石的软弱夹层。

水质分析代表值采用汛期(6~9月份)、非汛期和年度平均3个值分别进行,为宏观反映地表水水质的整体情况,采用单因子标准对照法。为比较各河段的污染程度,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河段进行指数评分。地表水的功能依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采用比较法,即所有参评参数中有一项超过此标准即认为该水体丧失此功能。

1) 单因子标准对照法。根据该项目实测浓度值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限值的比对结果确定。当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应遵循从优不从劣原则。水质站水质类别应按所评价项目中水质最差项目的类别确定。

2) 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p为综合污染指数;pi为单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i为单项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Si为相应污染物的Ⅲ级标准浓度值,mg/L。

相应分级见表1。

表1 水体环境质量分级表

2.1.2.4 地表水质分析结果

2) 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黄骅境内北排水河窦庄子段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全年综合污染指数为0.7,为轻污染,主要超标物质为化学需氧量。

黄骅境内南排水河扣村站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全年综合污染指数为0.8,为中污染,主要超标物质为镉和化学需氧量。

沧浪渠是沧州市的主要排污河道,主要接纳市区生活污水和部分企业的工业废水。黄骅境内沧浪渠窦庄子段非汛期水质略好于汛期,全年综合污染指数为1.1,水质级别属重污染,主要超标物质为氨氮和镉。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2014年黄骅市主要河道水质参数表

2.2 地表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选择2001~2013年黄骅市主要河道的监测数据,选择化学需氧量、氨氮2项参数,对黄骅市境内河流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2.1 化学需氧量变化趋势分析

在3处监测站点中,化学需氧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见图1。

2.2.2 氨氮变化趋势分析

在3处监测站点中,氨氮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2011年。见图2。

图1 化学需氧量变化趋势图

图2 氨氮变化趋势图

3 结 语

分析地表水质的目的是为有效利用水资源,缓解黄骅市水资源严峻形势,使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对黄骅市地表水质污染程度及其污染原因进行具体的了解,确保当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根据污染源调查监测结果,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呈增加的趋势。再加上连年的干旱少雨,河流天然径流量偏小,有的全年干涸,有的直接成为排污河道,水环境状况日趋恶化,这是导致黄骅市河流水质状况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政府对污水排放治理力度的加大,水质呈现出逐年好转的趋势。

猜你喜欢

黄骅市需氧量氨氮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黄骅市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
河北省黄骅市台风及温带风暴潮灾害数值模拟及危险性研究
黄河口附近海域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烃分布及其关键控制环境因子分析
地表水中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的相关性研究
黄骅市人大常委会 视察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暨城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黄骅市盐碱地园林绿化现状及前景展望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新旧标准区别探讨
氧化絮凝技术处理高盐高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氨氮去除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