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癔球症患者的临床发病学-精神心理特征:附559例病例分析

2018-08-31赵寒冰蔡厚达陈冬云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3期
关键词:耳鼻喉科负性例数

赵寒冰 蔡厚达 贾 林 刘 尧 唐 贝 陈冬云 徐 健

苏 芳3 宋江顺3 吉晓滨3 谢景华3

癔球症系指咽部非疼痛性异物感或团块感,但经检查确无异物和器质性病变,症状可持续或间断发作,具有持续时间长,难治愈及易复发等特点[1]。患者常反复就诊于消化科或耳鼻喉科门诊,迄今国内外仅见一篇关于癔球症患者约占耳鼻喉门诊新诊患者4%的短篇报道[1],但该研究历史久远,病例数不多,且未采用罗马Ⅲ标准进行诊断。在国人难治性癔球症临床特点研究基础上[2],本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我院耳鼻喉科门诊一年间559例癔球症患者的资料,旨在阐明耳鼻喉科就诊癔球症患者的临床发病学-精神心理特征。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5月12日至2015年5月11日就诊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癔球症患者[1],经鼻咽喉镜和胃镜检查,并符合以下条件:①持续或间断发作的咽喉部非疼痛性团块感或异物感;②感觉发生于两餐之间;③无吞咽困难或吞咽痛;④无胃食管酸反流症状的证据;⑤无组织病理学异常的食管动力障碍。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排除标准:①经鼻咽喉镜、胃镜检查发现咽喉及食管器质性病变者;②有消瘦、声嘶或其他预警信号者,或伴随甲状腺疾病者;③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④有严重心血管、肺、肾、肝和消化道疾病、结缔组织病史者;⑤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不配合调查者。

二、方法

1.门诊统计

记录研究期间耳鼻喉科门诊总例数、癔球症患者总例数,分别记录每个季度门诊总例数及癔球症患者例数。

2.问卷指标

对符合纳入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的癔球症患者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与否、饮酒与否)、病程及发病年龄、既往诊疗情况、伴随症状、是否有压力或负性应激事件、癔球症症状的严重程度(GETS评分)[3]、伴发的焦虑抑郁情况(HAMA/HAMD量表评分)[4]和睡眠状况(PSQI评分)[5]。

3.伦理学

本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ECH-14004633),且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多组独立定性资料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检验水准α=0.05。

结 果

一、癔球症患者的发病学特征

1.耳鼻喉科门诊的年度就诊总例数为43 637例,其中癔球症患者559例,占耳鼻喉科门诊总量的1.28%。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癔球症患者占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比例分别为0.73%、1.82%、1.57%和1.04%,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夏秋季之间和冬春季之间则无明显差异,见表1。

表1耳鼻喉科门诊不同季节癔球症患者所占比例

2.559例癔球症患者中,男性225例(40.25%),女性334例 (59.75%);癔球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39±13.51)岁,年龄范围为16~87岁。癔球症患者平均GETS分为(11.54±4.94);病程为6~250个月,中位病程为14个月。发病年龄波动于15~87岁,发病第一个高峰在45~54岁,第二个高峰在35~44岁(图 1)。

3.癔球症患者中,有264例(47.23%)诉曾因此症就诊10次以上,334例(59.75%)患者就诊次数超过5次以上。有498例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其中230例(46.18%)患者诉耳鼻喉常规治疗无效,仅29例(5.8%)患者肯定治疗有效。

图1癔球症患者发病年龄分布图

二、癔球症患者的精神心理特征

在465例(83.2%)完成焦虑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评估的患者中,有237例(50.97%)伴发焦虑状态,其中轻度焦虑167例(35.91%),中度焦虑60例(12.90%), 重度焦虑 10例 (2.15%); 有 127例(27.31%)伴有抑郁状态,其中115例(24.73%)为轻度抑郁,中度抑郁12例(2.58%),没有发现伴重度抑郁的患者。另外,有211例(45.38%)伴有睡眠障碍,218例(39.00%)患者诉症状出现前或出现时伴有压力或负性应激事件。

讨 论

癔球症尽管临床常见,但其流行病学和发病学特征少见报道。曾有国外综述报道7%~46%的普通人群曾有癔球症经历[1],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但就诊患者中女性占3/4[6]。癔球症初诊患者多到耳鼻喉科就诊,可达其门诊总量的4%[1];且以中年好发,20岁以下和70岁以上的人群中少见[7]。本研究首次采用罗马Ⅲ癔球症诊断标准,发现国人癔球症占耳鼻喉科门诊新就诊患者的1.28%;女性稍多 (占59.75%);夏秋季多发;逾半数患者(51.34%)的发病年龄在35~54岁之间,小于20岁的仅有12例(占2.15%),大于70岁的仅10例(占1.79%)。癔球症患者的发病年龄与国外报道相符。至于耳鼻喉科门诊中,女性癔球症稍多的原因可能与女性患者的就医意识普遍较强有关。

癔球症病人的精神心理特征尚未明了。Moser等[8]以消化科门诊的普通病人作为对照,发现癔球症病人在焦虑抑郁等方面的积分与对照组相近。Deary等[9]报道癔球症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有更明显的焦虑抑郁倾向。本研究发现,50.97%的癔球症患者伴有焦虑状态;27.31%的癔球症患者伴有抑郁状态,其中以轻中度焦虑抑郁多见;45.38%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约40%的患者诉症状发生前或发生时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生活压力或负性应激事件,提示精神心理应激可促使癔球症症状的出现或使原有症状加重。

癔球症患者常因咽部异物感首诊于耳鼻喉科门诊或辗转于消化内科门诊,清热解毒、抗炎、抑酸和促动力药等疗法的疗效欠佳,症状反复或持续存在。本研究对耳鼻喉科常规治疗及抑酸促动力治疗进行了疗效评估,其中仅5.8%认为治疗有效,46.18%诉治疗无效;近50%的患者因此症就诊10次以上,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癔球症患者进行“消化系统疾病全程干预和重在预防”新理念以及以调整不良生活方式和精神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疗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10]。

本研究发现耳鼻喉科门诊癔球症患者并非少见,中年人群高发,多伴发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障碍,四成患者因压力或负性应激事件诱发,常规疗法不佳致患者反复就诊。近年来,我们发现小剂量阿米替林和SSRAs的抗焦虑抑郁阶梯疗法能显著缓解癔球症的症状和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且副反应低,有助于大幅提升癔球症的临床疗效并改变其自然病程[11-12]。

猜你喜欢

耳鼻喉科负性例数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你得了“晕屏症”吗?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