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渡川江踏浪行
——治蜀兴川全面提速行动纪实

2018-08-31薛学轩张明建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省建设

文|薛学轩 张明建

成都市三道堰镇风貌

“7”去“8”来,“18”对于国人的来说,“幺八”意为“要发”,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四川如何刷出自己的存在感?又如何为“18”而奋发?

“角色设定”,日前,2018年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上定义:在新的一年里,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5.4%;完成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4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280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万亿元。

“任务书”下达,“时间表”敲定,欲渡川江踏浪行,乘风破浪扬帆起。

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何健(左三)陪同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左四)考察成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

抢滩:往关键处落子

什么是关键?

治蜀兴川,新型城镇化是关键。

作为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滞后的四川而言,新型城镇化是改变巴山蜀水面貌的关键,全省有5000多个乡镇,其中建制镇2032个,数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却普遍“苗多不壮”“营养不良”,总承载力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从速度上看,全省城镇化率仅为47.7%,低于全国8.4个百分点;从质量上看,全省城镇化规划水平不高,大多城镇建设“乱云飞渡”,千遍一律,产业落后,后劲不足。如此,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四川“两大跨越”: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

往关键处落子,“后发”变“奋发”。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战略,编制完成《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和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等四大城市群规划,确立了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建“一轴三带、四群一区”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有力加快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天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绵阳、南充、泸州、宜宾成为百万人口大城市。全省新增城市新区建成区625平方公里,5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4%,新型城镇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四川路径。为此,2018年将高起点建设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培育壮大自贡、达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力争新增1~2个百万人口大城市;推进川南城市群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启动39个市县的新一版总体规划编制;深化户籍制度等配套改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城镇120万人。

往关键处落子,着力于“深化”与“拓展”。从2013年起,四川启动“百镇建设行动”,每年遴选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优势明显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通过先行先试,优先发展壮大,使试点示范的小城镇基础设施、产业特色、生态环境等得到明显提升与优化,在全省形成了点上突破,全面带动小城镇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大为四川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新方向,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创建特色镇的意见》,到2020年将全省现有300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数拓展至600个,按照环境“青而绿”、形态“小而美”、产业“特而优”、机制“新而活”的要求,全面推进“特色镇+”提升工程,从而带动全省2000多个镇竞相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迈上新台阶。

四川省秦巴山区脱贫攻坚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现场会在巴中召开

排礁:朝紧要处下力

决胜全面小康,对于四川而言最紧要的是加大力度补短板强弱项。

怎么补短板强弱项?日前,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健在2018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统筹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计划,以解决交通拥堵、马路拉链、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病’为重点,更加注重地上地下统筹,协调推进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停车设施、地下管线、污水垃圾、城市公厕等设施建设”。

朝紧要处下力,“六大行动”治理“城市病”和“乡村病”。

在实施蓝天保卫战上行动。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省市政环保设施建设投入600亿元,创建国家、省级园林城市 70个,5个项目获联合国、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省城市(县城)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9平方米,绿地率32.99%,绿化覆盖率37.42%,大力开展厕所革命,新改造城镇和乡村公厕2184座,14个村被评为国家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全省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率先通过国家验收。启动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双百工程”,50个公园项目已开工建设,以污水和垃圾设施为重点推进“9+N”设施建设,实现“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目标。

在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上行动。总结推广遂宁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经验,抓好15个省级海绵城市试点,从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入手,编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不断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

在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上行动。近几年来,四川加大力度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50.6公里,在建333.8公里,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166.5公里,统筹推进,力争今年新开工建设100公里。

在实施江河水体治理上行动。力争年底14个地级以上城市消除建成区70%的黑水体,强化河长制推进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落实责任,挂图作战,倒排工期,扎实推进 ,实现“河长制”全覆盖。

在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上行动。运用数字城管平台和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促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

在“旧村”全面改造上行动。坚持把旧村风貌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突出自然生态和田园景观,美化乡村公共空间,推进乡村绿化和公共照明,建设体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乡村建筑,不断提升乡村环境管理水平和质量,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保护耕读文化,建设“望山见水”的美丽乡村。坚持镇村联动,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产业向农村拓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

破浪:从重点处突破

何谓重点?

凡人民利益的事,无论大小都是重点的事。

四川建设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三感”实施“四安工程”。

一是“安居工程”。以贯彻落实国家推进“三个一亿人”的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一手抓住房保障,一手抓市场供应。在住房保障方面,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长8.65平方米,达到40.9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平方米。坚定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在全国创新实施棚改融资省级统货模式,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授信超过3000亿元,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35.4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全省510万城镇居民。在全国率先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近46万户群众实现即时“出棚入楼”,建设保障性住房24.4万套,新增公租房分配25万套,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使近30万农民工受益。实施藏区新居、彝区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改、扩建农房175万户。市场供应方面,推进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新市民提供多元化住房供应,各地创造性地出台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购房实施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推动住房公积金缴存扩面,全省缴存总额达5403亿元,180多万城镇居民职工通过住房公积金提取或贷款实现了“安居梦”。

二是“安逸工程”。近3年来,实施“百镇建设行动”成效显著,资料显示:300个试点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1亿元,完成项目1000多个,带动全省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千亿元,重点是推进水、电、路、气、光纤、学校、医院和健身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比如,成都市每个小城镇都配备有28套基础服务设施。雅安市实施“雅安民芯工程”,以智慧雅安为目标,打造一个从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安全产品到应用系统的云计算产业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和共享平台,打造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政务云、行业云、教育云等国家级应用示范基地,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一站式”服务。

三是“安业工程”。四川通过“产城相融,兴业发展”,着力解决“睡城”“空城”和“死城”的问题。为了“安业”,做强做大产业促就业,全省年内新增150万个就业岗位,为此,实施建筑强省战略,广泛开展“建筑强市”“建筑强县”“建筑强企”评选,形成 一批有较高竞争力和较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为了“安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主动走出去,通过“靠大联强”大力拓展境外和省外市场。为了“安业”,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围绕创新创业发展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场等业态的新生园区城镇,使大批小城镇华丽转身。推广成都市郫都区菁蓉镇打造“创客小镇”模式,推动产、镇、人、融合发展,该镇仅一年时间就集聚创客上万人,出现镇兴人旺的可喜局面。华莹市电子信息产业园更是出类拔萃,在不到2年时间内吸引3000多人才创新,一个个“无中生有”的电子产业名镇崛起在巴蜀大地。

四是“安心工程”。为解除“新市民”的后顾之忧,四川加大城镇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投入,2017年抽样调查的127个小城镇,平均拥有幼儿园和中小学6所,医疗卫生设施9.8个,并给予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同等教育、医疗、社保等权利。成都市龙泉山脉“民生安心工程”改变了数万农民命运,46个村的8.4万农民原本生活在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繁之地,成都市积极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目前已有6万多农民下山进城安居,下山后的农民如何安心?“三大保障”排忧解难。一是居住保障,人均享受免费35平方米的住房面积和10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二是就业保障,组织就业培训,让农民至少掌握1~2门适用技术,并根据其技术能力,解决相应工作;三是社会保障,农户购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费用,全部由开发实体支付,预计退休后每月可领到1100元以上的养老金。如此“安心工程”对广大农民来说收获的是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社会一体化等诸多利好。

猜你喜欢

全省建设
我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贵州多措并举加速提升全省旅游消费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