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精准”疏堵保畅
——智慧交通云建设实践

2018-08-31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路网全省交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车流量也在快速增加,而交通管理设施、管理手段的滞后导致交通拥堵、事故频发,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作为负责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要政府行政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路面交通指挥疏导、道路交通管制、管理和规范交通秩序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一、传统交通指挥管理

(一)传统交通指挥管理方式

春运期间是出行需求旺盛、路网交通流量高、交通组成多样、天气影响叠加最为复杂的时期,交通组织难度大于平日。传统交通指挥管理方式下,全省公安交警的省市县三级无法联动,实时在线交通情况信息不能及时送达。在交通堵点、交通事故等情况已发生后,只有接到报警时才能知道。全省交通干线车流、气候、事故等信息,一般是通过电视、报纸、热线电话、短信、广播等传统方式告知到广大的司机同志。

(二)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交通指挥管理面临着:社会机动车辆激增、指挥调度被动、交通信息不畅、引导分流不足与拥堵无法预测等问题。而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交通管理指挥是被动方式,无法主动地、预测地调度安排警力。

贵州处在西南交通枢纽位置,春运期间恶劣天气对交通运输、经济社会的影响显得格外突出。大客流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反复出行频繁,高速公路保畅保通、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工作繁重。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交警要快速到达现场很困难,道路交通已经拥堵,加之警力有限,在春运期间就显得更捉襟见肘。引导出行车流信息传播的方式对正在驾驶的司机同志们来说是很不安全的打开方式,容易造成事故,也不能做到提前提示司机们选好出行时间、出行路线。

二、智慧交通建设思路

针对实际问题与行业需求,智慧交通云开展了三个方面的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一是跨行业数据资源整合建设,提供应急指挥云服务,实现平台统一、指挥统一、处置统一的“一令通”应急指挥体系,目前已完成与交警、气象、国土部门的数据联网共享;二是整合行业监督、事故报警、路政救援等多个号码,建设统一的呼叫平台12328,为社会公众提供“一号通”交通综合服务;三是以全国ETC联网和市场信用平台建设为契机,实现ETC、运政卡的融合,并推动在城市公交、智能停车、服务区购物等方面的消费“一卡通”应用。

同时开展与铁路、民航、公安、气象、国土、旅游、邮政等部门数据资源的交换共享,建立综合交通数据交换体系和大数据中心。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建立包含车辆属性信息和静、动态实时信息的运行平台,实现全网覆盖,提供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智能导航等服务和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推动构建人车路和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体系。

智能交通云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实现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集约化发展,避免了重复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二是解决了行业信息孤岛问题,满足各级业务部门信息化互联互通的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能有效指导行业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三是开放相关数据资源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加快了大数据产业的培育、发展,让公众获得更好地出行服务体验,切实享受到大数据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带来的“红利”。

三、智慧交通应用

智慧交通云的服务器实时地接收着来自全省路网主要干道“天眼”采集的监控数据,以及“六合一平台”数据库的车、驾、管业务海量数据,还包括来自社会各界的相关数据。依托搭建的大数据资源池、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在线运算等各类云服务,智慧交通云实现了对公安专业数据、政府各部门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机构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这四大类数据的集成应用。来自各行业、各部门的数据记录在“交通云”上汇聚、清洗、整理,聚合成“数据生态圈”。

依托“数据生态圈”完成了贵州智慧交通各类型应用,主要包括:

第一,“精准的路网图+云计算”实现主要业务数据信息研判。以“公安交管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为载体,结合贵州实际,建立跨部门的复合型情报研判队伍,匹配精准的路网图,对交通管理主要业务实现数据信息研判。实时挖掘某个“点”是否有事件,例如收费点是否发生了拥堵。“定位病灶”推动研判预警、决策指挥与警务实战有效对接,能将高质量的研判情报推送至基层一线和相关部门,变数据优势为管理和决策优势。

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已建成路段视频监控845个,隧道洞口视频监控485个,隧道洞内视频监控4264个,二义性识别点33处,公路气象观测站75个,交通量调查观测站85个,重点路段视频监控达到全覆盖,路段视频监控点平均每2.16公里一个,基本实现路网运行状况可测、可视、可控。同时,全省9个路网分中心已基本完成监控视频、交通调查、情报板、气象检测器等数据接入,其中8个路网分中心已开始联网运行。在全省路网中心监控大厅,可以看到由几十个高清画面组成的路网监控屏,辐射全省5100公里高速公路多个重要路段。有没有违规、有没有车辆滞留、有没有恶劣天气,通过路网中心的实时系统全部能监测到。

图1 数据生态圈

第二,重大节假日保障预测。通过对“公众出行特征”“热点景区分布”“易堵路段分布”等多维度及不同来源数据的关联和分析,对全省交通干线交通进行大数据预测。在2017年春节期间,系统预测到全省交通干线将呈现三个新特征,预判将出现三次出行高峰,预警兰海高速贵遵段等高速公路将出现22个易堵节点。交警总队定点支援、驻点疏导。各市(州)支队抽调机关警力,支援一线,分流截流、出勘现场、处理事故,有效防止易堵节点发生交通梗阻。

第三,出行提示、引导分流等交通信息发布。“交通云”整合交通、旅游等信息资源,利用“高速公路大数据智慧预警系统”、由云平台系统至终端发布交通提示信息,实现交通信息的全天候发布、全方位引导,同时依托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信息平台实时发布相关信息。向交通参与者提前预警易堵路段、要求大型货运车辆错时出行,把握了交通流管控的主动权,确保了出行高峰期间全省道路的安全畅通。

除此之外,智能交通算法还能利用贵州省贵阳市交通流量数据掌控红绿灯。通过利用公交车GPS信息、出租车GPS信息、结合高德公司的普通市民导航数据,模拟贵阳市整体的十字路口交通情况,利用这些交通大数据,对贵阳市红绿灯控制系统进行算法建模,根据交通流量情况实时控制红绿灯的亮灯策略,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拥堵,加快通行速度。

四、应用成效

贵州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依托智慧交通云,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工作流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变事后处理到事前预测、研判,交通指挥更高效,道路出行更畅通。实现了交通运输行业基础设施一体化、运维管理集中化、技术支撑平台化、数据资源整体化、业务应用协同化、公众服务人文化和大数据产业化,为城市管理、交通管理、企业运营、百姓出行等提供智能交通服务。结合移动互联时代特点,构建大数据立体化交通引导信息渠道,让交通参与者更便捷智慧地安排行驶路线。

2017年春节期间,1月27日至2月2日,在全省干线公路交通总流量高达745.79万辆次、同比上升25.1%的情况下,全省交警全员上路,保安全、保畅通,确保了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全省发生涉及12类车辆的道路运输事故12起,道路运输事故三项指数同比2016年春节期间分别下降57.14%、42.86%、53.66%。

五、未来展望

未来,智慧交通云还将围绕公众出行需求“一站式”服务,整合交通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APP等方式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公众切身感受便利的交通信息服务。还将为了满足公众出行信息服务需求方面,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整合和综合利用公路、 水路、铁路、民航、城市公交等动静态交通出行信息资源,实现交通信息服务价值的多元化,全面提升交通行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预计到2020年,贵州将基本构建集聚融合、开放共享的交通大数据体系,力争实现交通运输要素在线化、业务协同化、服务互联网化,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力争“三个中心”,成为国家交通运输大数据的聚集区、应用先行区和机制创新区,形成蓬勃向上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态势,增强交通运输治理能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

猜你喜欢

路网全省交通
繁忙的交通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小小交通劝导员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