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附80例报告)

2018-08-31韩潇刘锟高福民尤庆生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胸腔镜负压主动脉

韩潇,刘锟,高福民,尤庆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心胸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

自 1954年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问世以来[1],正中切口一直是心脏外科手术的标准入路,正中切口虽然具有暴露好、操作方便和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但也同时具有创伤大、出血多和术后恢复慢等问题的困扰。1997年CHITWOOD等[2]首次成功完成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手术以来,由于胸腔镜具有能提供微创切口、清晰视野等优势,使得这项技术逐步被认可和推广。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创胸腔镜心脏手术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具有美容效果等优点越来越被接受和应用。本院近年来为80例患者在胸腔镜下进行了心脏二尖瓣置换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完成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患者80例,纳入选择标准:①心功能分级为Ⅰ~Ⅳ级;②不伴随主动脉、主动脉瓣膜和冠状动脉疾病;③既往无胸部手术史、无右胸腔粘连和胸廓无畸形等;④没有肺部疾病史,肺功能正常;⑤手术前股动脉、股静脉多普勒检查无明显畸形;⑥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及试验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38~64岁(51.2±8.0)岁,体重43~80 kg(61.5±9.9)kg。所有患者均为二尖瓣病变,需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均根据病史和体征,经心电图、X线心脏正侧位片及心脏彩色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1.2 手术方法

1.2.1 麻醉与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右侧垫高15~20°,体外除颤电极贴于左前胸和右后胸壁。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双腔气管插管胸腔内操作时,采用左单肺通气。

1.2.2 手术切口 一般为3个孔,见图1。第一孔于右侧腋前线第四前肋间,长约4 cm,为操作孔,经此孔放置CO2排气管及停搏液管并行术中操作;第二孔于右侧腋中线第四肋间,长1 cm,经此孔放置主动脉阻断钳及左心引流管孔;第三孔于右侧腋前线第三助间,长约1 cm,此孔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相应位置切孔,置入皮肤切口保护器。

1.3 CPB方法

图1 手术切口Fig.1 Operative incisions

图2 股动静脉插管建立CPBFig.2 Establishment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hrough femoral artery and vein

80例患者均经股动静脉建立CPB,见图2,体外转流过程中采用Stockert SC型人工心肺机,采用Dideco进口膜式氧合器(Sorin Group Italia S.r.l.),全部使用滚压泵,根据静脉引流情况适当采取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预充液包括:复方电解质(B.Braun Melsungen AG)、琥珀酰明胶(苏州贝朗医疗有限公司)、碳酸氢钠注射液(江西回音必集团东亚制药有限公司)、甲泼尼龙(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甘露醇(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有限公司)及磷酸肌酸钠(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肝素化后右侧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本组80例采用股动静脉插管(Edwards Lifesciences LLC)。心肌保护采用阻断升主动脉,灌注针顺行灌注HTK液(德国克勒化学制药)2 000 ml,灌注时速率保持1 ml/(min·每克心脏重量),灌注时间维持在6~10 min,灌注压维持在40~50 mmHg。体外转流中鼻咽温控制在28~31℃,膀胱温控制在30~33℃,中度血液稀释(Hct 20%~25%),平均灌注压40~~70 mmHg,灌注流量1.8~2.6 L/(m2·min),负压辅助静脉引流维持负压在35~100 mmHg。

1.4 随访方法

由本院心脏外科及护理部统一随访。随访包括电话回访及门诊复查随访。时间为出院后第3、6和12个月。随访项目为有无死亡、一般情况体征、心功能情况及二尖瓣有无残余分流或瓣周漏等并发症。

2 结果

80例患者CPB转流时间为97~308(192.2±54.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0~233(130.8±46.9)min。升主动脉开放后67例患者心脏自动复跳,13例患者予以体外除颤100~300 W后予以复跳。开放后CPB辅助转流时间为30~53(41.8±8.1)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6~24(20.6±14.1)h,术后ICU时间为2~6(3.3±2.6)d,术后住院时间7~10 d。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顺利出院。出院患者随访时间3~12个月,患者均无死亡,恢复良好,心功能良好,超声复查未发现有残余分流或瓣周漏等并发症。

3 讨论

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与传统二尖瓣手术比较,胸腔镜下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最大可能地减少创伤、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以及符合美容的要求。而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与常规CPB心脏直视二尖瓣手术的CPB管理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胸壁打孔术野狭小,常规置入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会影响有限的手术野,故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采用外周插管技术建立CPB。一般采用通过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插管型号的选择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血管粗细来决定,原则是宜粗不宜细[3]。如果静脉插管过粗或腔静脉内壁紧贴、静脉插管过细,CPB过程中都会影响到患者静脉引流效果,必要时需要颈静脉穿刺置管引流[4]。本研究80例患者均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吸引,通过负压调控,负压控制在35~100 mmHg,可以有效提高静脉引流效果,引空心脏,为术者提供清晰术野,但是CPB操作中需要注意负压不可过大,原则上以能满足引流的最低负压值即可[5],否则将有可能导致CPB过程中血液遭到破坏。在CPB转流过程中需要随时密切观测中心静脉压(centreal venous pressure,CVP),CVP可以有效反映患者静脉血液引流情况,若CVP明显上升应考虑静脉插管过小、位置不佳,需调整插管位置、更换静脉插管、加用上腔静脉插管或增加负压辅助静脉吸引装置等措施改善。

CPB过程中为了防止股动脉灌注组织不足,术中采用中低温(鼻咽温28~31℃,膀胱温30~33℃),中高流量灌注,维持平均灌注压为40~70 mmHg。CPB过程中要密切观测动脉泵压,防止动脉阻力过高影响CPB的安全性及灌注流量。在术者股动脉插管后,CPB转机开始前,需要测试动脉灌注泵的泵压是否异常,防止股动脉插管发生以下可能情况:插入动脉夹层;动脉管道扭折;插管位置、插管型号不匹配;插管出口顶住血管壁。故在CPB中需要随时密切关注泵压变化,及时与术者沟通。本研究有5例成人患者术中动脉泵压>250 mmHg,经调整股动脉插管的位置(深插或略拔)后泵压均恢复正常,没有出现术中插入动脉夹层、动脉管道扭转和管道贴壁等情况。

主动脉开放后并行循环过程中,由于右肺塌陷,且回心血是低氧血,股动脉逆行灌注的动脉血又不能完全到达主动脉根部,此时患者血氧饱和度易出现下降,若术中不重视,容易引起心脏甚至大脑的缺氧。因此,在转流中尤其是开放后并行循环中要保持静脉引流通畅,予高流量灌注,尽量晚进行并行循环。停机前灌注师需和麻醉师积极沟通,必须予以膨肺,保证右肺膨胀良好,以防停机后因肺膨胀不好导致肺不张,从而影响组织机体氧供情况。

CPB停机后,撤除股动静脉插管时也需要动作轻柔、操作适度,不可使用蛮力,生拉硬拽。否则在拔管时可能出现血管内膜撕裂[6]。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停机后撤除股动脉时出现不易拔出的情况,在术者动作轻柔、操作适当的处理下,缓慢将股动脉插管予以拔出,术后B超复查未见动脉有血肿及持续出血迹象。

胸腔镜二尖瓣手术是安全、可行、微创的。其手术切口小,对患者机体创伤较轻,且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其所具有的优势得到了极大地体现[7-10]。虽然在手术中CPB时间、心肌阻断时间,均较常规手术长,但是考虑通过继续长时间选择胸腔镜操作手术,CPB时间和阻断时间等均将出现明显的缩短。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腔镜二尖瓣手术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猜你喜欢

胸腔镜负压主动脉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新型门窗在负压医院设计中的运用
超声诊断CTA漏诊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1例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