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目漱石与新闻小说的融合

2018-08-29任冬梅

北方文学 2018年23期

任冬梅

摘要:近年来,夏目漱石亲笔手稿研究的热度正呈现一个上升趋势。以明治40年《虞美人草》在《朝日新闻》上的刊登为节点,夏目漱石的小说在亲笔手稿形式上表现出了巨大的不同。本文通过比较夏目漱石完全成为新闻小说家前后期的亲笔手稿,试从手稿涂改状态、注音假名的运用等侧面考察夏目漱石创作“新闻小说”时的写作状态,分析同时代国文学背景走向。

关键词:亲笔手稿;新闻小说;注音假名;铅字文本

一、引言

明治44年,夏目漱石辞去一切教职进入了朝日新闻社,全身心投入到了新闻小说的创作中。以明治40年漱石的第一篇新闻小说连载为节点,其小说不仅在作品内容上遵从报社规定,根据大正2年漱石发表于《大阪朝日新闻》的《文士的生活》来看,漱石甚至针对报纸版面要求定制了名为“漱石山房”的原稿用纸。值得关注的是,漱石的新闻小说手稿中存在着大量的涂改、删减添加与乱错注音的现象,而在明治40年以前的文学杂志小说时期,其手稿却呈现一气呵成的样貌。针对此种强烈对比,笔者借助其早期与后期手稿,试探究其原因。

二、从杂志刊登到报纸连载

明治40年之前,漱石的文学作品均发表于《杜鹃》《中央公论》等文学杂志上。因此开始为报社撰写小说后,漱石的作品自然而然在各方面发生了变化。明治39年创作《哥儿》时,漱石使用的仍是当时最普通的原稿用纸,涂改文本时也只是划一条细线为止[1]。然而在明治41年《三四郎》、大正3年《心》的手稿中,原稿用纸已经换成专用,涂改文本时漱石则是将文本语句全部涂黑,宛若一条黑龙[2]。

漱石的新闻小说与文学杂志小说中巨大的对比莫过于注音假名的标识数量差。在《哥儿》时期,手稿中的注音假名少之又少,而到了《心》,手稿中幾乎全部标识上了假名,并且从笔记颜色、深淡来看,漱石是一边写作一边标注假名的。确实,这与以大众为对象进行商业贩卖的“报纸总假名规则(汉语词汇、和制词汇全部标识假名)”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但是漱石在假名标识上却有着让人匪夷所思之处一一两个字的单词只注音一个字、前后标音不一致、难字不标识简易字标识……等等。

以《心》为例,“私は其人を常に先生と呼んでゐた。だから此処でもただ先生と書く丈で本名は打ち明けない。”次句中为了防止被编辑标识为“本名”的“本名”标音就是一个代表。同时,《道草》的开头部分的“故郷”也同样体现出了漱石的智慧一一虽然是总假名规则,但是只要让对方知道是“故郷”而不是“故郷”,就足够省去校对修改的时间了。

三、困惑于“新闻小说”的漱石

前文提到,漱石假名标音存在“前后标音不一致、难字不标识简易字标识”现象。以《心》的开头部分为例,“其方が私に取つて自然だからである”,“方”为“はう”。但是在早期《虞美人草》阶段,“方”被标为“ほう”。根据京极兴一[3]的研究,漱石的标音分为三类:常用古典假名标音、常用误用假名标音、古典与误用假名混标音。并且漱石的常见错误有:“正”误用为“正”、“丈”误用为“丈”或“丈”、“横”误用为“横”等等。因此上述“方”属于古典假名标注的错误例,即误用假名标音。可以说漱石对于古典假名标音,是十分不拿手的。同样让人费解的还有“強慾”一词的标音。一般来说,此词汇中“強”为难字,“慾”为简易字,漱石却偏偏只标识了简易字。实际上,结合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強”也属于漱石常用误用标音的汉字之列。也就是说,漱石不知道该如何用古典日语标注“強”,索性不标注了。但“常用”误用假名又是什么呢?

在漱石手稿中,同为误用的许多词汇,如“放る”、“怖がる”至今留存未被诟病,此为“常用”误用。事实上森鸥外也在明治41年临时假名使用调查委员会的演说中提到,当时日本社会整体使用假名的状况极为混乱。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的“常用误用”在当时是被认可的。同时,在明治45年漱石与负责《彼岸过后》校正的林原耕三的书信中亦可看出,部分作家本身对假名使用其实不是特别上心:“ふりがなは大体にてよろしく候へども…”在混乱的大潮中,漱石估计也是放低了对“正确标音”的标准罢。

四、结语

夏目漱石的手稿留存数量巨大,这不仅对考察真实的“夏目漱石”有着绝大的功用,拥有大量编辑批注的手稿同时也不失为研究同时代国文学状况的珍贵材料。在庞大的手稿中作为下一步课题值得关注的是,漱石对“私”的标音的执着。

参考文献:

[1]夏目漱石.从亲笔稿读《哥儿》[M].集英社,2007.

[2]夏目漱石.心:漱石自笔原稿[M].岩波书店,1993.

[3]京极兴一.漱石的字音假名使用[J].学海.19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