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江阴“三农”发展

2018-08-29江苏省江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江阴村级三农

吴 芳/江苏省江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华西村貌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江苏省江阴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打下扎实基础。

紧紧围绕“调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农业农村发展动能转换,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着力提升农业园区化发展水平。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农业园区发展运营模式,鼓励社会工商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落户农业园区,引导各类农业科技人才在农业园区创业就业,确保全年完成“三资”投农10亿元,适度规模经营比例提高至88%。提升江阴市(华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加快推进10个万亩农业园区和20个千亩生产基地设施装备提档升级,建设好金顾山水蜜桃园、南闸观西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华士鹏程蔬菜园艺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等特色园区。

着力提升农业融合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大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附加值,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寻求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与优势主导产业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生鲜电商、定制农业、加工体验、新零售等新业态,多种形式促进优质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

着力提升农业精品化发展水平。把握好对农产品需求由“饱不饱”向“好不好”提升的大趋势,当前绿色、健康、生态的优质地产农产品仍然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江阴农业来说,推进质量革命,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尤为迫切。以国家农产品质量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三品”产量,加大华西大米、璜土葡萄、邵府牛肉等系列农产品品牌建设,增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让江阴老百姓在餐桌上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着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发展水平。江阴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5亩,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实现小农户之间的合作与联合,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10家,总数达800家,入社农户超过95%。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更多小农户培育成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培育无锡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家。提升小农户农业技术水平,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0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00个。

紧紧围绕“增活力”纵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当前,江阴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要围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三大改革内容,全面发力,以抓铁有痕的韧劲、舍我其谁的担当,大胆试、大胆闯,敢于下深水、敢于啃硬骨头,把农村综合改革引向深入,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动力。

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央“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重大举措,用权证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江阴经过3年努力,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8年关键抓好遗留问题处理,加快档案整理和数据库建设,对村级自行整理的确权档案,档案局要本着节约成本、减少重复工作的原则,加快档案整理,争取早日进馆入库。在确权完成的基础上,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工作,真正让农民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

坚持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7年江阴村级集体净资产达239亿元,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配置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江阴去年被列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要认真抓好推进,首先全覆盖,今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完成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其次强规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三会”治理结构和运作机制,对不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进行清理整顿,更加明晰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各类合法权利,提高分红水平;第三抓创新,探索合作社成员之间、成员与集体之间进行股权转让、抵押、有偿退出的有效办法,不断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统一调查,为全面推进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打好基础;探索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房屋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有序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依据镇村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整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存量土地,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处置供而未用土地,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提升城乡土地高效集约利用,为进一步壮大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实力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要素支撑。

江阴市新桥特色小镇

紧紧围绕“促融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彻底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实现城市与农村的一体化联动。江阴农村不仅是农产品的生产地,还要承载维护自然肌理的生态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不仅是农民的聚居地,还要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以周庄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为引领,推进新桥时裳小镇、祝塘石墨烯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市打造一批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同时,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带动,加快推进省、无锡市级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无锡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镇建设,2018年指导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3个、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10个,创成无锡市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去年,在长泾、月城两镇启动了农房翻建试点,长泾镇已完成了农户调查、村庄规划修编、农房设计、用地调整,习礼村已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进一步加快试点进度,继续完善农村住房翻建配套政策,努力打造一批既富现代气息又有江南水乡风韵、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

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农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确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年内新增就业岗位5.8万个,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2.4万人。突出创业引领,发展特色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储运、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全年扶持自主创业2000人以上,新建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5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等托底政策,稳步推广村级医疗互助制度,继续开展“阳光扶贫”,编织起覆盖广、实施准、兜得牢的“托底保障网”。

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家园,让农村成为富有魅力的地方、人人向往的去处。进一步深化生态补偿工作,更好地发挥生态补偿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以“263”专项行动为抓手,统筹生态修复治理,积极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年内新增造林401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4.54%;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整治全市域50%的黑臭河道;建成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示范点30个,全市17个镇(街)力争全部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推进无黑臭河道、无污水直排、无扰民信访的“三无村(社区)”建设。

紧紧围绕“抓规范”提升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水平

当前,农村社会已经从封闭走向开放,农民的权利意识增强,参与公共管理的意愿强烈。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开创文明和谐的“新乡土时代”。

加强村级“三资”规范管理。今年将围绕各级关注的三资管理热点难点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好组合拳。一是完善制度,日前江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市村级管理的指导意见》,对村级费用、资金出借、对外投资、项目建设、干部报酬、人员职责、巡察审计等各个方面作出了全面明确的规定。二是摸清家底,根据中央部署,今年将对镇(街)、村(社区)、组三级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登记产权、长效管理。三是强化监督,把巡察和审计向村(社区)延伸,巡审结合,今年将巡察和审计106个村,三年完成全覆盖。四是推进“三务”公开提档升级,今年159个村实施“户户通”工程,占全市总村数的63.1%。五是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在新成立的夏港、申港、利港3个街道组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全市各镇(街道)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做到应进必进,真正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开展涵育文明乡风工作。乡风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当下全面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来说,乡村之美不仅仅是青山绿水等外延之美,更要让乡村充满“乡风文明”的内涵之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利用镇村便民服务中心、活动广场等场所,运用新媒体、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等各类教育阵地,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效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以开展寻找“江阴好人”、文明镇村、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深入人心。

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不断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深化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新乡贤文化的积极作用。以政经分设为突破,在高新区、澄江街道开展试点,探索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分清、资产分开、账务分设,理清三者权责关系,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加强村级网格化管理,整合网格化管理平台与“12345”热线、“城市啄木鸟”、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的深度融合,打通公安巡防系统与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对接通道,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治理联动,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机制,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

江阴名片

首批国家生态市

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

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

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猜你喜欢

江阴村级三农
魅力江阴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登江阴黄山要塞》
江阴特产——马蹄酥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