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用于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效果

2018-08-28王东东万光芸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

王东东 万光芸

【摘要】 目的:分析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及健康行为量表评分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健康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健康行为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健康行为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应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在患者远期生活中也有积极影响,能促进患者健康行为水平的提升,是理想的护理干预方式,值得推广。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 护理干预; 抑郁症患者; SDS量表; 健康行为量表评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119-03

抑郁症,临床也称之为抑郁障碍,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影响,病情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的自杀倾向,也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问题。目前抑郁症的病因不明,但公认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有紧密联系[1-2]。而伴随工作生活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加重,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抑郁症的康复护理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3]。在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不仅要注意调节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行为,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对其思想观念进行的积极引导更是重点[4-5]。本研究就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6例抑郁症患者列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所有患者均为反复发作性抑郁症患者,符合ICD-10复发性抑郁障碍相关诊断标准,无酗酒习惯,无药物滥用史或药物依赖。经抽签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23~62岁,平均(42.19±2.79)岁,高中及以上学历36例,高中以下学历7例;试验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24~62岁,平均(42.37±2.65)岁,高中及以上学历37例,高中以下学历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项目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审批后进行;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相关细节有全面了解,为自愿加入,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1)用藥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遵医嘱给予对应药物,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药物的药效、药性及适应证,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和剂量,监督患者科学用药,防止私自增加剂量或停药。(2)日常行为干预:帮助患者调节规律的生活作息,注意调节工作生活压力,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患者饮食,减少或避免摄入刺激性饮食,减轻对患者神经系统的刺激。(3)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和讲解抑郁症相关知识,包括相关诱因、激发因素、危害性及预防和康复疗法等,使患者对自身病情状况有客观科学的了解;调查和分析患者抑郁症的病因,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分析患者病情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鼓励患者接受和配合治疗与护理。(4)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且安全的康复环境,注意调节病房的陈设、色调、温度、湿度及光线等,可通过播放舒缓轻音乐的方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将健康信念模式融合其中。(1)危害认知护理:向患者强调抑郁症的危害性,从患者自身健康、安全,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列举以往未及时接受科学有效康复护理患者的真实案例,令患者认识到抑郁症不断发展将会产生的危害,将具体病例与患者实际相结合,分析二者共有的导致和致使患者病情恶化的相关诱因,使患者对自身不良行为习惯等产生畏惧,提升患者改进自身行为的主动性。(2)健康信念培养: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学分析,使患者认识到,只要放弃和纠正自身存在的危害其健康与心理行为,病情便会得到有效改善;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预估,制定适宜的康复计划,向患者讲解康复计划和合理性,同时向患者说明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嘱咐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以免在日后康复中遇到困难时难以接受,影响情绪。(3)树立康复信心:告知患者按照既定的康复计划,能够获得理想的康复效果,可以通过列举相似成功病例或邀请康复成功者进行经验介绍等,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另外,要注意调动患者亲友的力量,给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相关帮助。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评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的抑郁状况;比较1年后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状况。使用SDS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评定,标准分53分为分界线,53分以上得分越高抑郁状况越严重[6]。以实施护理干预前后SDS评分下降幅度对干预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利用健康行为量表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评价,该量表分为营养、躯体活动、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健康责任感及压力调解等6个维度的评价项目,采用4级评分(1~4分),评分越高,证实患者健康行为更好[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和随访1年后健康行为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健康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健康行为量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健康行为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科疾病之一,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但是临床普遍认为与患者的心理状况、所处的社会环境及遗传因素有重大关系,多发生于经受重大精神和心理刺激的成年人[8]。

抑郁症患者多伴随长时间的抑郁悲观、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思维活跃度并抑制其意志活动,损伤其认知功能,同时伴有体乏、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9]。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等逐渐加重,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多数患者有多次重复发作表现,需要反复进行康复治疗,但是由于患者经受外界刺激后的应对能力较差,病情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0]。

健康信念模式是属于心理学治疗范畴,主要作用就是提升患者的个体感知,相信自己能够通过改变行为模式等而改善病情,在调动起患者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护理人员给予心理和行为上的指引和帮助,能够显著提升患者预后效果[11]。

在本研究中,实施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状况得到更好改善,SDS评分大幅度下降,对比两组远期疗效,试验组患者的身心更为健康,健康行为量表评分也远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康复护理效果差异显著。

将健康信念模式融合于试验组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中,通过建立危害认知、培养健康信念和帮助树立信心等途径,提升和强化了患者自身疾病认知,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有客观认识和惧怕,促使其相信纠正自身危害健康的行为后,病情能得到有效改善,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采取适当的行动,护理人员在辅以心理激励,显著提升了常规护理效果,且强化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远期疗效也比较理想[12]。

综上所述,在进行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时,将健康信念模式融合应用其中,能够强化康复效果,且康复效果持续时间较长,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是成功的护理尝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红霞,杨娜.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的心身康复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6,11(3):486-487.

[2]吉梅,王爱红,田月华.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心理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3):69-71.

[3]黄洁英.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04-2806.

[4]周娟,高健,刘莹莹.健康信念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藥杂志,2013,6(36):164.

[5]李晓波.健康信念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385-386.

[6]陈淑梅,王雅莉,周芹,等.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孕期教育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07):819,821.

[7]马彩娥.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S1):354-355.

[8]陈巧燕,符晓艳,江礼,等.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抑郁患者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6):2528-2530.

[9]张俊霞.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5,36(12):2677-2678.

[10]符晓艳,赵秋菊,刘文伟,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作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26(8):99-101.

[11]曾凡营,王丽敏.健康信念模式与自我效能理论的干预对置换髋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5):1-4.

[12]高丽娟.综合护理用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224.

(收稿日期:2018-03-29)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