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

2018-08-28熊晓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价值

熊晓玲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的异同。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部分胃切除胃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实施胃镜活检,术后再次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分析术前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及其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异同。结果:本组186例患者术前经胃镜活检显示,所有患者均为早期胃癌,确诊率100%;手术病理检查与胃镜检查一致率44.09%,胃癌病理类型使用kappa分析判断术后病理与胃镜活检判断不一致(Kappa=0.241,P=0.000);两种方法诊断分化程度一致率69.89%,经Kappa分析判断胃癌分化程度外科病理诊断与术前胃镜活检存在不一致(Kappa=0.364,P=0.000)。结论:研究显示,在术前胃癌诊断中胃镜活检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胃癌的全面评估中,术前胃镜活检仍然存在局限性,术后病理诊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胃癌患者; 胃镜活检; 术后病理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3.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3-0073-02

胃癌患者死亡率占据我国消化道肿瘤疾病死亡首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导致胃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安全。据有关研究显示,早期诊断发现胃癌,并积极采取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存活时间[1-2]。但早期胃癌症状并不显著,临床诊断中存在较大难度,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比较严重,患者大多接受胃切除手术治疗,但胃癌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仍然较低。因此,早期有效地诊断,对早期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部分胃切除胃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术前胃镜活检的实际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部分胃切除胃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8例,女78例,年龄24~76岁,平均(51.2±3.6)岁,病程4个月~6.5年,平均(2.7±0.6)年,患者发病部位包括:胃底7例,胃窦30例,胃角35例,胃体51例,贲门小弯63例;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腹胀27例,上消化道出血28例,胸骨后不适31例,上腹痛86例,上腹部不适14例。本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本组所有患者均实施术前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1)术前胃镜活检:在胃镜检查下,医务人员对患者胃黏膜进行详细观察,若医务人员肉眼无法对病灶组织进行辨别时,需对病灶组织进行胃黏膜活检,病灶活检部位选择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判断,若患者病灶存在隆起,需首先将隆起病灶去处,对阻滞顶端及基底层进行病理活检;若患者病灶部位存在凹陷溃疡需检查病灶溃疡周边阻滞进行活检;若患者黏膜下发生病变,需选择黏膜中央凹陷处组织进行活检;(2)术后病理检查:检查方法根据《外科病理学》进行检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取材,组织取材根据病灶部位直径大小取材,若病灶组织直径超过1 cm则取典型位置,若病灶组织直径小于1 cm则可全部取材。取得标本使用4%多聚甲醛固定,采用石蜡包埋,将标本切片成3 μm,并进行染色。标本处理完成后,在顯微镜下观察淋巴结转移、浸润情况、组织类型等分化程度及是否存在分化等。详细比较术后病理检查及术前胃镜活检结果。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所有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结果及外科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病理分化程度及类型准确性,病理分化程度检查类型包括:分化不良型、分化型;WHO新分类胃癌病理类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低黏附性癌(包括印戒细胞癌和其他亚型)、混合型腺癌及少见的组织学亚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一致性系数计算采取Kappa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胃镜活检结果

本组186例患者术前经胃镜活检显示,所有患者均为早期胃癌,确诊率100%。其中包括管状腺癌65例(34.95%)、低分化腺癌50例(26.88%)、印戒细胞癌30例(16.13%)、乳头状腺癌17例(9.14%)、黏液腺癌15例(8.06%)、其他特殊胃癌9例(4.84%)。分化较差胃癌135例(72.58%),分化较好胃癌51例(27.42%)。

2.2 外科术后病理结果

本组186例患者经外科病理检查显示,管状腺癌57例(30.65%),低分化腺癌87例(46.77%),印戒细胞癌24例(12.90%),乳头状腺癌2例(1.08%),黏液腺癌10例(5.38%),其他特殊胃癌6例(3.23%)。分化较差胃癌124例(66.67%),分化较好胃癌62例(36.02%)。

2.3 186例胃癌患者两种方法诊断结果比较

本组186例胃癌患者,经过胃镜活检阳性检出186例,检出率为100%。术前胃镜检查胃癌患者诊断显示,手术病理检查与胃镜检查一致者82例(44.09%),不一致104例(55.91%),胃癌病理类型使用kappa分析判断术后病理与胃镜活检判断不一致(Kappa=0.241,P=0.000)。两种方法诊断分化程度一致患者130例,一致率69.89%,经Kappa分析判断胃癌分化程度外科病理诊断与术前胃镜活检存在不一致(Kappa=0.364,P=0.000)。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中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与患者不良生活习性存在必然联系。我国胃癌发病率较高,且该疾病致死率较高,居于恶性肿瘤第二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据调查显示,大多数胃癌患者病情发展为进展期才就诊,极大延误最佳治疗期,这与胃癌早期几乎无明显临床病症,导致早期诊断准确率极低[3-4]。临床中,大多数进展期胃癌患者均接受部分胃切除手术治疗,虽具备一定疗效,但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早期有效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新技术得到极大改善,临床诊断中胃镜检出率显著提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目前,胃镜活检已作为术前胃癌诊断“金标准”[5]。但实际临床诊断中,因活检取材范围影响术前胃镜检查活检组织、检查准确率与术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差异。国内研究指出,针对同一例胃癌患者不同时间段对其实施胃镜活检,诊断结果也并非完全一致[6]。现目前,我国临床胃癌诊断中,大部分医师仍然将术后病理诊断作为胃癌检查“金标准”。对此,本次研究对186例胃癌患者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分析术前胃镜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7-8]。结果显示,本组186例胃癌患者,術前胃镜活检阳性检出率为100%;术前胃镜检查显示,手术病理检查与胃镜检查一致率44.09%,术前胃镜病理分化程度诊断一致率69.89%。因此,术前胃镜检查可作为胃癌患者诊断重要依据。

根据研究分析显示,造成术前胃镜检查误差的主要因素包括:(1)术前胃镜检查针对胃体、贲门、胃底等病发部位患者其诊断准确率较差,可能与胃镜检查过程中病灶组织采集及病理观察不足造成[9-10];(2)术前胃镜检查,针对年龄较小患者诊断率较低,可能与患者胃癌仍然处于早期阶段,病灶组织特异性较低,且因医师活检技术存在差异性,造成胃镜检查结果不一致;(3)患者不同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存在差异,术前胃镜检查活检组织取材不足,导致胃镜检查缺乏客观性,出现误差[11-12]。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胃癌患者实施术前诊断中,需注意根据患者临床情况选取活检标本,必要时可收集多分标本,保证胃癌诊断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刘吉锋. 胃癌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7-38.

[2]蒋迎凤.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J].医药前沿,2015,5(33):181-182.

[3]赵梅莘,丁士刚,刘琳娜,等.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异同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74-875.

[4]万磊.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15-116.

[5]梁立盛.胃癌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分析[J].中外医疗,2013,33(35):175.

[6]占承志,胡芬.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比较[J].医学信息,2016,29(4):336-337.

[7]刘海洋.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160.

[8]罗康华.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差异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4):752-753.

[9]王力.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异同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4):80-81.

[10]舒健.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差异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23(6):1099-1100.

[11]杨齐芳.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6):77-78.

[12]马艺宁,熊淑杰.胃癌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诊断的差异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4):28-30.

(收稿日期:2017-10-10)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价值
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探讨侧卧位在微创经皮肾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评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肺泡灌洗术与纤维支气管镜在肺不张诊治中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