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环境安全风险监控与防范对策研究

2018-08-28贾美芹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风险

摘要: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给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根据河南省环境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了区域环境安全的主要风险点,据此研究了如何进行风险监控和防范,分别从监控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应用、公众参与政策、绿色发展宏观战略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安全;风险;监控与防范;对策研究

本文是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环境安全风险测度与预警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7B422。

一、引言

伴随着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绿色经济战略的提出,环境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环境安全”这一概念的提出是20世纪70年代,但真正引起足够的重视则是近20余年的事情。至今,环境科学、资源科学以及相关社会领域开始广泛关注环境安全的研究,但对环境安全尚未有一致的定义。

从区域的角度观察,环境安全不仅仅是指生态安全或“绿色安全”,还有社会和谐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本文以河南省为例从地区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两个方面研究区域环境安全问题,而社会安全又和经济发展和人口问题相联系,故此包含地区生态、能源、经济、人口和社会和谐等内容。

一般说来,环境安全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广泛性是指环境安全从来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仅局限于城市或乡村,相反,而是互相联系,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会波及另外的地区,而城市环境问题会很快波及到乡村。持久性是指环境问题既不是眼前利益的问题,也不是短期行为可以改变的,其产生和影响都是长期的问题,因而很多时候是隐蔽的,一旦暴露出来,其解决又往往不是能够迅速见效的。

二、区域环境安全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内陆大省,经济发展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很落后,资源约束和人口压力是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同时,由于农业人口非农转移带来的城市压力,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和不和谐给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障碍。此外,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产业级次处于较低端位置,能耗高、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面临着产业升级及由此带来的压力。

从区域的角度来看,河南省受到全国乃至全球大环境的影响,同样面临着工业化深化发展带来的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植被减少,动植物资源和其他资源耗竭等问题,并且当前省内各地区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污染,由于采矿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引发的區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数量和费用在未来几年里也会持续增加。

近年来,河南省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森林面积从2005年的270.3万公顷增加到到2016年的402.8万公顷,增加了49%,自然保护区和湿地面积也得到增加和保持,环境污染年治理投资也从2005年的8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55亿元,增长了4.5倍之多[以上数据参见《河南省统计年鉴2017》],可见,河南省环境治理的力度还是很大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健全,环境问题的社会敏感性增大,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将会有增无减。

三、区域环境安全风险点分析

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河南省环境安全仍面临着重要风险,其风险点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的持续耗损和开发政策风险、利益冲突风险和环境信息不完全风险等几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的持续耗损与开发政策风险

工业化发展必然消耗自然资源,很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例如煤炭、石油、各种金属和稀土等等。在经历了粗放经营之后,河南省一直履行对自然资源节约使用和保有储量原则,近几年尤其对煤炭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各种金属和稀土资源也得到有效保护,其储量得到保持。保有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始终只是保守策略,从长期看,资源的持续耗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目前可替代能源和资源开发技术更新步伐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发政策始终面临难题,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带来相应的政策风险。

(二)利益冲突风险

市场机制的缺陷之一是存在有难以避免的“公地问题”,很多公共利益难以得到自然实现,必然有诸多短期利益冲突。此外,市场经繁荣发展的同时,各种经济利益团体形成,他们之间也会有很多利益打架的情况。比如对纸张的循环使用,会影响造纸业、印刷业的发展,对塑料袋和包装行业的限制,则会使很多企业减产,甚至退出市场。环境决策和绿色经济的决策考量,可能会引发诸多社会争议,而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也会令诸多短视者不满。因此,利益冲突风险是必然面对的重要环境风险问题,处于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尤为如此。

(三)环境信息不完全风险

对于同样的环境问题,由于利益和出发点不同,存在着不同价值认识。例如企业更多的是出自盈利角度来考量,而附近居民则处于健康保护角度来考虑,当出现环境信息不完全的时候,各方都有不了解的黑箱部分,而对这一部分的认识,各方都会从出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去解读。许多环境群体性事件就是这样引发的。由于河南省目前的信息披露方面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很多信息不能够令公众及时准确获知,各种小道消息和猜测鹊起,很多网络失实报道得到广泛传播,更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谣言到处散布,这样更加引发公众对社会和政府责任的失信,使得环境信息不完全风险加大。

四、风险防范策略与措施

针对于以上风险点,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建立和完善监控和防范机制,防患于未然,以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基础和保障。

(一)完善区域环境安全风险监控体系

河南省当前的区域环境安全监控还有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首先,环境监测之间的联系尚待进一步加强。比如,由于环境安全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空气质量检测和水环境监测、气象部门等均应加强合作,而这些又和污染治理和监察部门相关联。部门之间的联系可以采取横向联合的方式,例如定期召开共同的工程师会议和类似的专家会议,以协商专业问题和其他相关问题,达到统一行动、步调一致、互相促进的整体效果。

其次,人文和社会发展目标也是环境安全保障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环境安全风险监控需要加入人文和社会发展因子,包括城乡绿色协调发展、人口素质发展和经济平等发展等方面的监控,以消除人文发展不均衡给区域环境安全带来隐患。环境安全目标的实现最终是为人文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也最终依赖于公众的共同认知程度的提高,更是环境群体性事件防治的重要着力点。

(二)进一步加大环保科技创新力度

工业化发展必然消耗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另一个出发点是加大环保科技创新力度,其一是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二是鼓励更多的环保创新应用,完成产业的更新换代。河南省的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在国内仍处于较低水平,有必要在这方面给出更加清晰有力的政策导向。环保经济经过多年提倡,至今发展状况仍不乐观,例如前几年农村发展的沼气循环利用,目前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其中的技术难题亟需解决,政府应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再比如煤炭的民用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广大的农村地区尚且没有更为合适的替代燃料,这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环保塑料袋的应用、城市低碳出行、节能和环保汽车的推广等等问题。未来几年里,环保科技的普及和有效应用,是影响到区域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

(三)完善环保政策的公众参与制度

正如前文所述,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地区,环保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而很多的矛盾和冲突,起源于信息不完全。进一步加强环保政策的公众参与程度,可以减弱和消除信息不完全帶来的误解和曲解,降低环境冲突风险。公众参与还可以突出公共利益的需要和地位,可以有效消除某些利益群体的短视看法,并缓解企业的短期利益冲突,降低政府环保工作的压力,增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度。同时,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环保政策制定,有利于推广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社会整体环保意识,并且提高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以更全面地实现环保行政民主化和区域环境公平。

(四)持续深入推行绿色发展宏观战略

与全国绿色发展大环境相适应,河南省应结合中部地区的特点,持续深入推行绿色发展的宏观战略。即要把绿色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纲领之一,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进一步常态化。总之,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对于区域环境安全来说,绿色发展宏观战略构成了风险预防长效机制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煌,马皓.“一带一路”背景下北极环境安全的国际合作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7(05):83-93.

[2]郭彦君,陈宇.能源企业的环境安全与国际合作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5):104-108.

[3]石玉林,于贵瑞,王浩,刘兴土,谢冰玉,王立新,张红旗,唐克旺.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态势分析与战略思考[J].资源科学,2015,37(07):1305-1313.

[4]李伟东,赵东风,赵朝成.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价的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08):181-184.

[5]任颖.环境安全立法研究[J].河南科技,2016(23):158-160.

[6]庞中英.地区安全治理的未来:走向亚洲协调[J].国际安全研究, 2016,34(05):3-22+146-147.

作者简介:

贾美芹,女,河南开封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统计和宏观经济统计研究。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风险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