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NN涉也门报道中的他者化构建及其影响

2018-08-25于泊川

西部论丛 2018年4期
关键词:他者新闻报道

于泊川

【摘 要】 本文运用“他者”理论以及他者化构建路径,对CNN涉及也门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他者化表现并归纳其影响,进而顺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潮流,对如何实现公正、平衡、客观的新闻报道提出策略与见解。

【关键词】 他者 CNN 新闻报道

一、“他者”的意涵与构建

“他者”的概念,最早在哲学领域内被提出,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又逐渐延伸至语言文学、文化批判学、新闻传播学等不同学科和领域之中,但其核心却始终是明晰的——有别于“我”的存在。

在文化批评领域,爱德华·萨义德所著的《东方主义:西方对于东方的观念》《巴勒斯坦问题》和《报道伊斯兰:媒体与专家如何决定我们观看世界其他地方的方式》被合称为“中东三部曲”,对近代以来西方主流学术界和媒体对于中东地区(伊斯兰世界)的错误呈现进行归因和批判,意在厘清明晰传统西方价值观主导下文学、历史、大众传媒所刻画和呈现的东方形象

在新闻报道当中,报道主体的视角、报道客体的特征、报道手段的运用都可能形成他者化建构,进而影响新闻报道客观性和真实性。在国内新闻报道中,时下很多针对特定群体的标签实际上都是“他者”的体现,例如“蚁族”“农民工”“北漂”等。这些群体因自身的身份认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被从普遍而共性的群体中剥离出来,通过大众传媒的报道而被广泛地认知和接受,从而被打上特定的“他者”标签。

而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种族、政治、宗教、文化等差异都可能成为跨文化传播背景下新闻报道他者化建构的诱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以下简称CNN)作为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传播力和巨大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由于受自身定位和价值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其国际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自我意识和主观取向,为他者化构建创造了条件。

二、CNN涉也门局势报道的特点

也门是一个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伊斯兰国家,在“阿拉伯之春”的浪潮中陷入旷日战乱与动荡,同时恐怖主义的阴云近十年来都在该国的上空挥之不去,两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也门经济社会的发展。

笔者在CNN官网以“也门”(Yemen)为关键词,检索并筛选出43篇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在报道主题的分布上,按“政治”“经济”“战争”“文化”“民生”“反恐”六个类型分类,统计结果如下:

从中可以看到,CNN对也门局势的报道主要集中于“战争”和“反恐”两大议题,这两项的报道数量占到本阶段报道样本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有关“政治”和“民生”的议题也占到报道总数的约三分之一,而关于“经济”和“文化”议题的报道数量则很少。

在报道语态和策略方面,笔者发现样本中多次提及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对也门国内不同派别的支持与援助。例如2016年1月19日的报道中提到:Yemen has become a proxy battleground for Saudi Arabia and Iran.(也门已经成为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两大代理人国家的战场。)再如2016年4月11日的报道中提到:The Saudi-led coalition of Arab states launched its bombing campaign against Iranian-backed Houthi rebels.(由沙特领导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向由伊朗支持的胡塞反对派实施了轰炸。)经笔者统计,在总计43篇报道中,CNN提及沙特和伊朗分别对也门国内逊尼派和什样叶派支援的相关表述达到15次,几乎平均每三篇就会有一次提到相关内容。

另外笔者发现样本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多次提及恐怖组织在也门境内的扩张和蔓延。例如2017年11月5日的报道中提到:Yemen is home to al Qaeda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 considered by US officials to be the most dangerous branch of the terrorist network.(也门是“基地”组织半岛分支的大本营,该组织被美国官方认定为恐怖主义网络中最危险的一个分支。)再如2015年1月21日的报道中提到:Officials and analysts worry AQAP and ISIS competition in Yemen could create a dynamic wherein the groups compete to strike the U.S. first and hardest.(官方和分析人士担忧也门境内的基地组织半岛分支和“伊斯兰国”可能会合流,形成一个反美抗美的动态同盟。)

综上,笔者总结出CNN涉也门局势报道的特点:一、重点报道也门的动荡局势和严峻的人道危机,构建也门社会经济落后、战乱冲突频仍的形象;二、多次提及也门是“基地”组织半岛分支的大本营,并指出恐怖组织在也门已拥有固定的势力范围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三、突出周边国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分别对也門国内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支持。

三、CNN眼中的也门:反恐治恐层面的“他者”

首先,对于CNN在相关报道中多次同时提及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对也门境内不同派别的支持,并将也门形容为两国因宗教派系对立而角力对峙的战场,笔者认为这样的表述和构建有失偏颇。因为综合各方报道和国际社会的表态来看,与沙特阿拉伯高调介入也门局势、对胡塞武装发动空袭等军事打击相比,伊朗对胡塞武装的支持远不是这样公开而明确的。

地缘上,伊朗与也门并不接壤,也门局势并不触及伊朗的核心利益,德黑兰给予也门胡塞武装的援助更多是间接而有限的。伊朗通过向胡塞武装提供部分资金、武器和情报等援助,与后者结成政治同盟,但这种同盟与沙特和也门政府结成的军事、战略、宗教全方位的同盟相比,要松散得多。伊朗方面并不直接指挥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双方在组织管理规则和宗教信仰派别上也有着不小的差异,胡塞武装更多只是吸收借鉴了伊朗国家的革命意识形态。况且根据联合国的报告显示,胡塞武装的大部分武器都是从国内战场、黑市和腐败的政府军部队手中获取的,而且其自身也经历过于也门政府的多次战争的洗礼,既不需要伊朗大规模的武器援助,也不需要其系统的军事训练。由此可见,在CNN于也门内战的报道当中,伊朗作为外部势力的作用被过度渲染和夸大了。

其次,CNN在各类报道中反复强调“也门是‘基地组织头号分支的大本营”“恐怖组织在也门不断发展壮大”等观点。个别报道还引用也门官员的表态作为信源,对也门境内恐怖组织势力蔓延、反恐形势不容乐观的局面进行了报道,更凸显出也门政府无力遏制和消除境内恐怖主义的尴尬局面,只能默许恐怖主义在本国境内壮大。再结合CNN所构建的也门国家形象——经济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苦、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领导、国家领土被三派势力瓜分——也门在反对恐怖主义和治理恐怖主义方面的弱势形象便被建构了出来。

过往由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在反恐方面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反而在催生了新生的恐怖组织,极端主义伊斯兰国就是鲜活的例证。这表明仅通过单纯的军事手段并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恐怖主义的滋长,而且很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越反越恐、越反越乱的局面。各种的形式恐怖袭击和名目各异的恐怖组织只是恐怖主义这颗“大树”在地面上可见的“枝叶”,而在社会贫富差距、政府治理体系和历史文化背景方面的因素才是交错盘杂的“树根”。若想从根源上解决恐怖主义,需要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共同努力,从以军事打击为主的“反”逐渐转为推进经济发展和加强社会管理并重的“治”,从经济基础层面掐断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可能,才能实现对于恐怖主义的“连根拔起”、标本兼治。

综上所述,通过CNN涉也门报道中的形象构建,结合该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现状,可以看到也门在综合国力、社会稳定、军事实力等方面都与CNN及国际社会倡导的反恐治恐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因而被构建为反恐治恐层面的他者。

四、对新闻报道他者化构建的反思

结合上一节的分析,笔者对于CNN涉也门报道中的他者化构建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总结如下:一、进一步加深西方社会对于伊斯兰世界和伊斯兰文明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种族、跨文明的互动交流,不利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构建;二、不利于国际社会根据当今恐怖主义多元化、网络化、碎片化、社会化等新趋势和新特点,建立长期有效的反恐机制,使得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三、使得媒介事件与社会舆论、国家政策之间的联动更加紧密和直接。对上述负面效应进行归因,新闻媒体的报道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而根据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议题和趋势进行充分把握,并对媒介事件和新闻报道中的他者化构建进行理性分析和有效规避,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如何消除并规避上述负面效应,笔者提出三点策略:首先,在对伊斯兰国家和伊斯兰文明进行报道时应明确报道对象,将被极端化的伊斯兰文明与包容向善的伊斯兰文明加以区分,将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与渴望和平的穆斯林民众加以区分,不可简单地混为一谈;其次,要充分发掘报道深度,不仅限于展现也门等国惨烈的战斗场景和苦难的无辜民众,还应结合当事国的现实条件和历史背景对造成落后动荡局势的根本原因进行发掘;最后,要正视伊斯兰国家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本国人民的自主选择,理性看待伊斯兰世界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差异,尽可能地放下报道主体自身所处环境和所持价值的局限性,避免制造针对伊斯兰世界的国家、宗教和人民的消极刻板印象。

在当今全球化的形势下,新闻媒体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报道时,认清世界文明的基本发展趋势,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式,不再以种族、文化、宗教之别划分“自我”与“他者”,规避因构建片面“他者”而产生的诸多负面效应。而从全球合作和文明交流的层面来看,当今世界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唯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理念,并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和谐共处、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 [美]爱德华·萨义德著,阎纪宇译.报道伊斯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 曹衛东.他者的话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闫国疆.他者的游弋与自我的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4] 刘国强.论全球传播时代他者的建构机制[J].新闻界.2014(17):17-20.

[5] 单波.跨文化传播视野中的他者化难题[J].学术研究.2016(06):39-44.

[6] 吴云贵.伊斯兰宗教与伊斯兰文明[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01):3-10.

[7] Vassiliki Lalioti, “Photographing the ‘Other: Immigration and New Images of the Greek Ethnic ‘Self ”[J], Visual Anthropology, vol.18, no.5, 2005.

猜你喜欢

他者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