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

2018-08-25陈敏龙马军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8期
关键词:急性期疗程复发率

陈敏龙 马军杰

(1.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 台州 317000;2.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浙江 临海 317000)

亚急性甲状腺炎(SAT)也可称之为DeQuervain甲状腺炎,其临床变化较为复杂,极易造成误诊与漏诊,且容易复发,同时随着人们现代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多,本病的发病也出现逐步上升的趋向[1]。而SAT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同时有研究发现,SAT患者的血清之中往往会有病毒抗体的存在,其中以Coxsackievirus抗体最为多见,所以其发病常与季节变动有关,并具有一定的流行性[2]。而SAT的患者起病多较急骤,多数以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及全身性炎症反应为特征,常伴有发热、怕冷、寒战、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所以就现阶段的临床治疗来说,一般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与糖皮质类激素(GC)为主进行治疗,但也存在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容易引发失眠、胃肠道不适、溃疡、代谢异常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且小剂量应用急性期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3]。而中医学认为,SAT可归结于“瘿痈”的范畴,由于其一般均有外感性因素,所以可归类于风热痰凝型瘿痈,同时可伴有气郁、血瘀、阴虚等表现,是典型的本虚标实之证,所以其中医治法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4]。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内外结合治疗SAT的可行性及对安全性,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内科学 (第15版)》[5]及 《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甲状腺炎》[6]对于SAT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新2版)》[7]对于风热痰凝型瘿痈的诊断标准(主症起病急骤,颈部结块且疼痛剧烈,颜色红且灼热明显,并可伴有寒战高热、头痛、咽干,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次症兼见胸部胀闷不舒、善太息、可随情志变化;或兼见结块质硬、经久不消、舌色紫暗;或兼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心悸不宁、颧红)。2)纳入标准:两组病例均切合于相应的诊断及辨证标准;有甲状腺吸131I率降低呈分离现象的患者;不显示或显示冷结节图像的患者;有红细胞沉降率(ESR)过快的患者;有中性粒细胞与大单核细胞浸润,且滤泡胶质减少的患者;患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且生命体征稳定;近段时间内未曾应用任何可以影响到实验结果药物的患者;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加入本项临床试验。3)排除标准:未有明确诊断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合并有明显的抑郁症或严重的嗜酒、吸毒、滥用精神性药物等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过敏性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治疗期间未按规定进行治疗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SAT患者8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编号,分配选取的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基础组各43例。联合组男性11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 (35.81±9.6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14.59±4.72) h;血沉平均(47.73±15.23) mm/h;首次发病33例,复发10例;上呼吸道感染28例;单侧发病37例,双侧发病6例。基础组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 (37.22±10.4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16.12±5.16)h;血沉平均(49.12±16.84)mm/h;首次发病31例,复发12例;上呼吸道感染29例;单侧发病36例,双侧发病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沉、发病至就诊时间、病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1)基础组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甲状腺炎》[6]给予患者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基础治疗:对患者实行严格的饮食起居与节律运动控制,并避免接触任何疑似的过敏源,具体时间由疾病恢复程度决定。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复方乙酰水杨酸片[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758],每次1片,每日3次;在患者临床症状不能得到缓解时,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初始剂量为10 mg/次,每日3次,在经过7 d治疗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减量服用,直至减量到每日5 mg,共维持治疗60 d。对症治疗:可根据患者具体的甲状腺功能情况,给予调整甲状腺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2)联合组在除基础组的治疗外,予解肌消瘿汤内服,消肿止痛散外敷。自拟解肌消瘿汤组成:牛蒡子10 g,葛根15 g,桔梗10 g,法半夏5 g,昆布 10 g,川芎 15 g,红花 10 g,生地黄 10 g,麦冬10 g,川楝子5 g,酸枣仁 10 g,甘草5 g。 每日1剂,水煎浓缩200 mL,早晚各服1次,每次100 mL。自拟消肿止痛散的中药组成:延胡索5 g,夏枯草5 g,黄药子3 g,姜黄5 g,海藻 5 g,冰片10 g,将诸药研磨为粉剂混合均匀,并使用75%的医用酒精调和为糊状,将调和后的药物完全覆盖在颈部肿胀处,并用TDP神灯照射药物覆盖处30 min,每日1次。3)本病急性期治疗14 d,随后转入慢性期(缓解期治疗),本文主要报告急性期疗效。两组患者的急性期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而恢复期维持性治疗均以3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维持性治疗完成后、维持性治疗完成后6个月时观察临床症状记录结果,随访并建立档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生化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红细胞沉降率(ESR);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局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 评分法)[8];中医证候疗效[9];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血、尿、便常规检查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对SAT患者经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及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急性期甲状腺功能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1。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甲状腺功能相关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均P<0.05或P<0.01),且联合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基础组(均P<0.05)。

表1 两组急性期甲状腺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急性期甲状腺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基础组同时期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间联合组 治疗前(n=43)第 1 疗程第2疗程TSH(mU/L) FT3(pmol/L) FT4(pmol/L) ESR(mm/h)0.92±0.36 16.07±6.58 40.16±9.82 47.73±15.23 1.94±0.43 11.73±4.08 30.61±6.71 33.83±10.28 2.52±0.58**△ 7.26±2.44**△ 19.42±3.83**△ 16.98±5.93**△基础组 治疗前 0.89±0.33 15.84±6.72 39.77±9.37 49.12±16.84(n=43)第 1 疗程 1.73±0.62 12.62±4.84 33.39±7.18 36.19±11.52第 2 疗程 1.84±0.71* 9.43±3.89* 27.39±4.53* 22.42±6.41*

2.2 两组急性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治疗2疗程后,联合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ESR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基础组 (均P<0.05)。

表2 两组急性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急性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s)

组 别 ESR恢复时间 体温恢复时间联合组 17.36±1.42△ 33.24±4.29△基础组 21.47±2.58 42.59±4.86 n 43 43疼痛消失时间 肿胀消失时间6.21±2.89△ 11.63±4.79△7.84±3.51 17.72±5.84

2.3 两组急性期VAS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 (均P<0.01);且第1疗程、第2疗程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均优于基础组(均P<0.05或P<0.01)。

表3 两组急性期VA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急性期VAS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第1疗程 第2疗程联合组 5.17±1.07△ 2.44±0.53**△△基础组 6.68±1.15△ 4.83±1.24**△△n 治疗前43 8.53±1.28 43 8.41±1.12

2.4 两组急性期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4。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基础组(P<0.01)。

2.5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比较 见表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差别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4.88%低于基础组28.12%(P<0.05)。

表5 两组急性期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比较(n)(%)

3 讨 论

SAT作为一种常见的自限性甲状腺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与复杂性,极易造成误诊与漏诊,而一般认为SAT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诸如Influenza virus、Adenovirus、Coxsachievirus、Mumps virus 等,同时这也与本研究的两组SAT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联合组 65.12%,基础组 67.44%)相吻合[10]。 而在 SAT的急性发作期,病毒感染会导致甲状腺正常的滤泡结构遭到破坏,从而使大量的巨噬细胞浸润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以至于发生局部肿大、疼痛、发热等症状[11]。所以就现阶段对于SAT的西医临床治疗方式来说,主要是以口服或静注NSAIDs和GC类药物为主,虽然两种药物对于SAT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易引发失眠、胃肠道不适、溃疡、代谢异常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且小剂量应用急性期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给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12],所以怎样提高此类患者的治愈率,并降低其复发率就成为新的治疗方式是否有价值的关键。

SAT可归属于中医学“瘿痈”范畴,由于在其发作期往往起病较为急骤,一般均可归类于风热痰凝型瘿痈,但由于SAT患者的全部治疗过程较长,所以不仅需要急性期的快速治疗方案,而且也需要恢复期的维持治疗方案,使SAT患者长期伴有一定程度的气郁、血瘀、阴虚等表现,最终导致SAT患者的高复发率情况[4]。所以对于风热痰凝型瘿痈患者,应遵照“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不仅要风热与痰凝这两种致病的内外因素着手,以疏风清热、化痰消瘿、通络止痛等法,来治疗由于风热之邪客于肺胃,津液被灼为痰,蕴结于结喉,颈部气血经络运行不畅,而导致的局部结块与疼痛;也要注重患者素体亏虚的情况,以行气活血、滋阴降火、宁心柔肝等法,来治疗由于火气内结日久,而导致的心肝之阴精的耗伤,或由于长期的气血经络运行不畅,而导致的气机郁滞与血脉闭阻。

自拟解肌消瘿汤,方中君药牛蒡子辛散苦泄之性,使其升散之中兼有清降之能,既可疏散风热,又可宣肺祛痰,利咽消肿;再辅以臣药葛根与桔梗,既能增强君药解肌、宣肺、祛痰、利咽之力,又能内清郁热;同时以法半夏、昆布、川芎、红花、生地黄、麦冬、川楝子、酸枣仁为使药,其中半夏与昆布两药配合可祛痰消瘿散结;川芎与红花相配,行气活血;生地黄与麦冬相配,滋阴降火;川楝子与酸枣仁相配宁心柔肝;甘草为使,既可缓解诸药之毒性,又可调和诸药[13]。现代药物学研究表明,桔梗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祛痰、免疫调节等作用[14],而昆布的有效成分可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抑制甲状腺肿大,并纠正异常的甲状腺指数水平[15],几种中药联合应用不仅可有效纠正SAT患者的各项异常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且可缩短其恢复过程,有效提高其治愈率,并降低其复发的风险,这与本项研究结果类似,运用中药治疗的联合组,其甲状腺功能相关生化指标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中医证候疗效与复发率情况均优于基础组。

自拟消肿止痛散以延胡索为君药,其辛散温通,可行气、活血、止痛;夏枯草与黄药子为臣,两药合用共达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效;姜黄与海藻为使,两药合用共同增强君臣药物止痛、行气、消瘿、化痰之力;冰片为使,既可增强诸药止痛之力,又可用其辛香走窜之力而引导诸药透肤入里,同时经现代药物学研究发现,冰片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止痛等作用[16],这也与本项实验研究中两组局部VAS评分的结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联合组的治疗方式更适用于SAT的患者,再加上中药还有的毒副作用小,适用范围广,中医辨证个性化等诸多优点,更说明新的治疗方式较单一的西医传统治疗手段更具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如辩证不清,药量难以把握,中药药物化学成分复杂等问题,中医学博大精深,需要进一步继承创新和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急性期疗程复发率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