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热转气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18-08-25戴跃龙白慧颖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8期
关键词:红肿痛风性高尿酸

戴跃龙 白慧颖 王 强

(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2.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河北 廊坊065000;3.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透热转气是指邪入营分时期的治疗原则,热邪已入营分,犹可开达转出气分而解,既往多用于外感温病的治疗。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透热转气法可用于糖尿病、狼疮性肾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内伤疾病的治疗[1-3]。高尿酸血症迁延不愈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直接原因。血尿酸为核酸代谢产物,生理情况下生成与排泄保持平衡状态。《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从中医理论分析,尿酸本为“水谷精微”,不归正化则滞为留饮,久则随偏颇体质从化为痰浊或湿热之邪[4]。高尿酸血症的高尿酸血症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至发展为痛风性关节炎时,“痰浊内生”“湿热内盛”已有较长的时期,从其病位来看显然不在“卫气”而在“营血”。此外,从痛风性关节炎的“烦痛不寐”“状如虎啮”“入夜尤甚”的临床特点来看,与热毒潘灼经络、筋膜,邪热内炽营阴,扰乱心神有关[5]。基于此,本课题组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亦有邪热内炽营阴之象,可在清利湿热治疗的基础上,酌用透热转气之法,使营热外达,达到快速缓解疼痛的治疗目的。近年来,笔者将其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分类标准》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6];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痛风”病“湿热蕴结”证型诊断[7];年龄 18~60 岁;急性发作在48 h内;参与研究1个月前未接受其他抗痛风药物或激素类药物治疗;患者本人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8]:继发性痛风患者;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或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武警学院医院就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32例,均为男性,年龄29~49岁,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7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2.08±5.31)岁;高尿酸血症病史(2.82±1.21)年;关节疼痛发作时间(24.33±7.61) h。对照组平均年龄(40.67±4.80)岁;高尿酸血症病史(2.65±1.14)年;关节疼痛发作时间(25.26±8.65) h。两组患者平均年龄、高尿酸血症病史、关节疼痛发作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研究方案经武警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告知风险与获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基础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低嘌呤饮食、禁酒并保持日饮水量2000 mL以上,进行统一的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卧床休息,保护受累关节。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秋水仙碱片 (西双版纳版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3021369)口服,每次0.5 mg,每日2次,同时口服碳酸氢钠片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20),每次 1.0 g,每日 3次,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上采用透热转气法中药组方:黄柏30 g,牛膝15 g,苍术15 g,薏苡仁30 g,淡竹叶10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 煎煮 2次后混匀分装,早晚2次分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1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积分。疼痛程度积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价[8-9]。2)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红肿消失时间。3)对比观察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UA)、C 反应蛋白(CPR)、血沉(ESR)水平。4)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拟定[10]。治愈: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显效: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有效: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无效: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无明显减轻与关节活动受限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疼痛及红肿持续时间比较 见表2。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红肿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疼痛及红肿持续时间比较(h,±s)

表2 两组疼痛及红肿持续时间比较(h,±s)

组 别 n 疼痛持续时间 红肿持续时间观察组 65 48.67±8.67△ 53.21±7.85△对照组 67 55.39±7.91 62.82±6.94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比较 见表3。治疗后,观察组血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SR、CPR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UA(μmmol/L)ESR(mm/h)CPR(mg/L) VAS评分(分)观察组 治疗前(n=65)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62.86±99.32 37.56±7.81 13.37±4.46 6.72±1.27 372.39±66.93△ 15.27±4.92 6.35±1.22 1.34±0.66△558.34±93.53 39.50±8.17 12.81±5.98 7.04±1.52(n=67) 治疗后426.51±69.28 16.16±5.53 6.87±1.70 2.67±0.83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2例轻微恶心,对照组出现5例腹泻,4例出现胃部不适,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排泄障碍、嘌呤代谢紊乱而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周围组织的关节炎症。目前尚无法根治,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药物,但禁忌证较多,不良反应较多,限制了其临床使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有效减轻受累关节肿胀疼痛、降低血尿酸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11-12]。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白虎历节”“痛风”范畴,多与平素肥甘、饮酒过度,湿热内盛相关,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备急千金要方》认为“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则欣热赤肿疼痛也”。“湿性趋下”“热甚则肿”,湿热痹阻经络,气血壅滞,经络痹阻不通是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重要病机[5,11]。 新近研究显示,湿热蕴结型是痛风性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候,且血尿酸、血沉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候患者[13]。基于此,本文选取湿热蕴结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透热转气最早由叶天士提出,依据这一原则,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制清营汤时,考虑到清营养阴药物多属寒凉,恐凉遏气机,在凉解法中加入金银花、淡竹叶、连翘轻清宣透药物,调畅气机,以达到“透热转气”促使营热外达之目的。《金匮要略》云“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各随其所得而攻之”。尤在泾注曰“无形之邪,入结于脏,必有所拒,水血痰食皆邪薮,如渴者,水与热得,而热结在水,故与猪苓汤利其水,而热亦除”。“透热转气”之治法,暗合《金匮要略》攻邪之法,即无形邪气与有形之病理产物结合时,当先去其所附,而使邪有出路。邵子曰“火无体,因物为体”。痛风性关节炎热毒炽盛燔灼经脉,且湿与热合,阻滞气机,故而疼痛剧烈,又因湿性重浊黏腻,病势趋下,缠绵不愈。治疗过程中在当在清解热毒同时,采用利湿之法,以使湿祛热清,邪祛病安。清热利尿是治疗湿热内盛的常用方法。但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部分利尿药物可影响尿酸排泄而加重病情,因而在药物的选择上须十分慎重。遵透热转气之旨,采用竹叶、连翘、银花宣畅气机,透热外达,折除热毒之势,缓和病势,再借竹叶清心利尿之功效,使湿热从小便而去,从而达到迅速缓解疼痛、红肿等临床症状的目的。

基于此,本文在四妙散(黄柏、牛膝、苍术、薏苡仁)清热利湿的基础上[14],加用竹叶清心利尿使湿去则热无所附;加用连翘清热解毒除烦,金银花清热解毒透热外达,“搜剔湿热之蕴毒”[15],诸药合用,以达到清热除烦、利湿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柏可显著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痛风小鼠尿酸水平[16];牛膝总皂苷具有较强的抗炎效应[17]。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红肿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此外VAS疼痛评分、血尿酸水平亦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显示出透热转气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红肿痛风性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芹菜素-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小鼠高尿酸血症研究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躲避蚊子有方法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人群的影响
彝药“我思”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