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生态与大开放、大扶贫的和谐交响

2018-08-25唐嘉阳

当代贵州 2018年26期
关键词:泛珠三角贵阳贵州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见习记者 / 唐嘉阳

贵州把生态优势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将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加以培植,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道路。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月18日至19日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六项原则。其中,特别强调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强省级环保协作和国际开放合作,以“大开放”促进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助推精准脱贫。

广泛的省际环保协作

2004年6月,贵州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省(区)人民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了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通过了《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启动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合作。

此后,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以接近一年一开的频率,辗转于广州、昆明、长沙、南宁、福州、南昌、海口、贵阳之间,陆续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泛珠三角区域跨界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办法》《泛珠三角区域环境保护产业合作协议》等,建立了区域环保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环保合作进入制度化常态化阶段。

这是贵州积极参与省际环保协作的一个缩影。

贵州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积极加强同福建、江西两个试验区交流对接,加快我省试验区建设;加强与泛珠三角、成渝、长三角等经济区的联系合作,强化省级环境保护协作和自然生态资本转化合作。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紧扣自身发展需要,与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统筹结合起来,以大开放促进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促进大开放。

深入的国际生态合作

“我们真诚欢迎来自全国全世界的朋友们到贵州做客,共话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省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张美钧向海内外人士发出了邀请。

贵州与国际社会的生态文明交流与合作并非一时之举。

早在2009年8月,首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形成《贵阳共识》,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拉开了中外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合作的序幕。

2013年,经国家批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目前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一年一度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然成为国际国内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上,贵安新区作为东道主,发起成立“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联盟成员共同签署了《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倡议》。

贵州把生态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通过绿色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图为湄潭县田家沟美丽乡村。(谢强 / 摄)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首次以论坛名义发布《全球可持续能源竞争力报告》《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议报告》和《国家公园管理标准建议》三份报告。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推出一批绿色报告、绿色产品、绿色技术,新签署落地一批绿色合作协议、重大产业项目和研究基地。

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倡议,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的具体成果,会议前后,同步举行了“贵州生态日”系列活动。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应势而生、顺势而为,展现了贵州、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务实行动,向世界发出了越来越强的“中国生态之声”。

发展与生态同守的“贵州样本”

“贵州既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又是扶贫开发主战场。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方向是相同的,目标是一致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远坤说。

被誉为“中国式的欧洲农村”的遵义市田家沟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贵州样本”的代表。

田家沟位于遵义市湄潭县城东南部,地处兴隆镇龙凤村凤凰山下,依山傍水,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然而,十多年前的田家沟却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泥巴路、茅草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群众的金山银山?1998年,国家在龙凤村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当地政府经过充分论证,立足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动员村民发展优质茶叶种植。

如今,田家沟村民家家户户有茶园,拥有制茶厂的村民不在少数。在茶旅一体化的推动下,田家沟的907户2947名村民全部都参与了茶旅一体化建设。

此外,田家沟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帮助村民又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到2017年,龙凤村全面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多元。

刘远坤表示,贵州把生态优势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将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加以培植,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中,通过绿色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泛珠三角贵阳贵州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
泛珠三角区域环境法治的联动建设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