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赏析”探索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

2018-08-24熊伟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美文赏析文章

熊伟

语文课堂是学生语文素养集中展现的舞台,一定少不了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因为朗读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少不了学生对文章侃侃而谈的理解,因为理解力最能体现学生的赏析水平。于是把朗读和赏析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朗读方法,给学生搭建朗读平台,让学生通过开口朗读文章和作者对话,进行朗读者之间对话等活动,不断提升朗读能力和鉴赏理解文章的能力。老师积极组织语文学习活动,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探索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

一、“朗读+赏析”:以读促讲,以读促理解

新《课标》中对阅读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语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有高尚情趣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把“朗读赏析”活动引入语文课堂,以读促讲,以读促理解,来品味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初中的语文课文篇幅稍长,课时有限,语文课堂已明显弱化朗读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几分钟的默读,这显得草率仓促,学生对整篇文章还没有一个整体把握,就被老师后面的环节推着前进。老师对学生没有方法性的朗读指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也不是从自己的朗读中生发出来的,而是被老师自己预设出来的,这不符合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规律。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欣赏美文,更要在朗读中体会其美感。朗读是分步骤的:一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二是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为了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三是涵詠性阅读,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细地涵咏品味,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四是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我们真正要达到的应该是第四个层级,一旦能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朗读就活了,朗读成为了另一种方式的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这样概括朗读与讲解的关系:“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面;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于是我们充分尊重朗读规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朗诵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不光声情并茂地朗读美文,还用优美的语言赏析美文,于是我们专门设计了“朗读赏析”活动。

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要被培养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朗读。朗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文功底的最佳办法之一。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将学生随着文字的魅力带入文章的意境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我们在学习校本教材“自然”单元时,发现选文都是美文,有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贾平凹的《风雨》,苏雪林的《溪水》,郭枫的《空山鸟语》,这些课文篇幅都不是很长,文章语言优美,很适合朗读,于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赛读”。当然这并不是放任自流,而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基本程序是(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2)学生自由练读;(3)教师指名试读,教师、学生评读,肯定优点,指出不足;(4)给出名家的配乐范读;(5)学生再次朗读。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老师逐步提醒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注意重音停连和节奏。语调是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未达到某种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在朗读中把握得当,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情感。朗读中的节奏是着眼于全篇的,感情欢快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可用慢节奏,热烈奔放、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悲苦凄凉均可用节奏来表现。

我们用具体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美文,用名家朗读作为示范,老师朗读作为引导,让学生在静静的听读中感受音韵美,激发他们开口试读的兴趣。并推荐学生用“喜马拉雅”的手机软件录制自己的朗读作品分享到朋友圈,让大家点评,学生们一度很有朗读热情,班里刮起了“赛读”风潮。老师鼓励学生们把朗读当成学习语文的一种习惯,每天坚持朗读20分钟。

三、在朗读中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会有节奏缓急、声调升降、情感变化等,然后让听读的学生对其进行评点,多问一个“他为什么这样读?”“你对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理解的?”这类问题,让朗读和评读的学生在理解上进行碰撞和争论,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读促讲,以读促理解”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文章理解分析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读和评的过程中一一解决,实际上就完成了课文的赏析。老师适时进行总结,一般对文章进行赏析会从几个角度进行:景物描写、炼字修辞、谋篇布局、情感表达等等。对每一个赏析角度老师要有示范,学生可以试着做某一个点的赏析。

一旦对文章进行解剖式的分析,文章也被拆分得支离破碎,破坏了美感,于是让学生对文章选段朗读后,加上对整段文字的赏析,保留整体性理解,于是学生需要写赏析文。当学生拿出“这句话使用了比喻修辞,刻画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感情”这样的赏析文来朗诵时,又瞬间破坏了原文的美感。学生试着改变回答问题的方式,运用与原文语段风格一致的语言创作文质兼美的赏析文,课上连同原文一起朗诵,收到很好的效果。

下面就是学生赏析张腾蛟的《读山》的一小段文字: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山,或许孤傲神秘,或许蜿蜒嶙峋。山对于作者来说,如一本书,外表清秀,意境唯美,哲理深刻;也如一个人,充斥着喜怒哀乐,经历过风霜雨雪。作者笔下之巉岩“嶙峋峥嵘”走出洪荒,因此我读它有一种磅礴的气势;作者敬畏之巉岩“容颜的沧桑”耐住寂寞,从而我读它有一种坚强的意志;作者品读之巉岩“包容天地的气度”勾勒出的深沉坚韧,于是我读它有一种广阔的胸怀。这是自然的一小部分,却已如此,哪还能不感叹我们身边自然的旷达不羁。不知不觉,我已和作者一般,对于被隐起的精髓勾起兴趣,略去往常看到一片烟波浩渺时的漠然,而品读崇山峻岭却独特芳香中的自然,颊齿生香,回味无穷。

学生通过朗读在欣赏山景,品味山韵,已和山融为一体,成为它的知音,这样的赏析文读来,又是一篇美文,朗读和欣赏同时上了一个台阶。

四、“为你读书”之朗读赏析活动应运而生

学生的朗读兴趣高昂,朗读水平也有所提高,在班里的“赛读”应运而生了年级里的“为你读书”之朗读赏析的比赛活动。整个活动分为初赛和决赛,初赛的个人赛以学生提交配乐朗诵录音的方式报名,团体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朗读赏析文段,在课上展示,以学生评分的方式选出优胜团队参加决赛。

初赛的篇目来自校本教材“自然单元”的课文,选择朗读篇目和相应的文段,對这一文段创作一小段赏析文,最后参赛的朗诵部分是原文文段和赏析文,用时控制在3—5分钟。决赛篇目来自于八年级《诵读》教材中的7篇文章:张腾蛟的《读山》、张抗抗的《雪山向日葵》、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鲁迅的《秋夜》、梁衡的《冬日香山》、张晓风的《春之怀古》。按照预赛要求对选段原文和赏析文进行朗诵,团体参赛4人一队,时间控制在5分钟,个人赛时间控制在2分钟。朗诵要求配乐脱稿,声情并茂。

整个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决赛现场设有一名主持人,五名评委,一名记分员,以及摄像、摄影等工作人员若干名。参加决赛的团队有4队,个人有10位,最后赛出一、二、三等奖。

五、学生反馈体现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书写感受:“课间的时间练,空闲的时间也在练,大家互相练,比赛前还在对着镜子练姿态,这几天我就被朗朗的读书声包围了。这次的比赛我前几天才开始着手准备,所以更是要抓紧时间了。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深入文字之海,一遍又一遍的体会它的深意,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潜在的细节,方能在讲台上给出完美的见解。”也有孩子表达对学习散文的看法:“在文学面前,只要你细细去读,去品,去想,必然会潜入一个细腻的情感世界。当我在朗读赏析的时候,文字已经印于心中,不用去多想也就随口而出了。几十双眼睛朝我的方向望过来,我可以感受到努力并没有白费,辛苦背的稿子也终于被所有人倾听。”在这次“为你读书”之朗诵赏析活动中,学生以优美的旋律、铿锵的语调、灵性的文字征服在场的所有师生。这样的活动形式新颖,吸引学生,既有诵又有赏,还涉及到赏析文的创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让学生更爱读书,也更会读书。

自此以后,学生能真正地去诵读诗文,细细地品味文意,文学素养不断提高。也让我明白高效优质的教学离不开一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设计,更需要学生从热闹的活动中有实际收获。

猜你喜欢

美文赏析文章
美文欣赏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作品赏析
动漫美文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