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语文智慧课堂的建构

2018-08-24赵方勋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全脑建构主义建构

新课改十几年来,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语文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思维滞殆,教师费尽心力,课堂效率低下。其症结仍在于课堂上没有真正落实好课标思想,以致于只重“智育”发展,没有“智慧”培养,有教而无育,有育而无术。然而语文教学要取得高效,语文课堂必须充满智慧的阳光。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课堂,必然是使学生智慧提升的课堂。而要智慧提升,必要思维灵动。构建“智慧·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优化教学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不懈的追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一直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科学规划课题“‘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的普适性研究”的实践任务。我的体会是,智慧、和谐、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几个要素:科学的机制、有效的活动,合理的操作和个性的设计。目前国内对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的理解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有从脑科学研究提出的,有从教育视角提出的,有从信息化视角提出的等等。但对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智慧课堂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定义。

依据课标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智慧课堂的智慧,不是来自教学工具的智能化,也不是来自评价手段的大数据化,课堂的智慧应该来自教师的设计和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智慧课堂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策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思维灵动的理想课堂。

一、智慧课堂的原理

1.智慧课堂的建构是落实课标思想的必然要求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智慧课堂是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

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由此可见,对于智慧课堂的理解和把握,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智慧”和“课堂”两个方面:一是要抓住课堂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内容选择和环节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到课堂这一载体的可能性、现实性和需要性;二是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创新方法来展示智慧教育。

2.建构主义学习观为智慧课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1)智慧课堂的建构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是为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经验背景。协作是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协商过程,不仅是本人和他人的协商,也是自己和自己的协商,从而打破自己原有知识图示(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可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的平衡,进而通过自我调节机制(“同化”或“顺应”)达成新的知识图示的平衡。依据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是带有个人主观性的。不同的学生从同一个老师传授的知识中建构的意义并不相同。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会话是交流,是分享,是智慧提升的过程。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所以,笔者认为,智慧课堂必然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智慧提升为主旨,协作会话为主渠道的课堂。

(2)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教学模式

①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脚手架:为学习者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的一种概念框架。)

②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題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

③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呈现情境—随机入学—思维训练—小组协作—效果评价

所以,智慧课堂的模式应该如下(图A):

二、建构智慧课堂模式的策略与实践

1.全脑偏好图——合作学习的原理

为了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协作机制,我利用了“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全脑图谱”。帮助每一位学生描出一张全脑偏好图,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测查,然后根据不同学生在全脑图四个象限中呈现的不同思维优势、价值取向等诸方面的合理差异以及语文测试呈现出的四大知识模块——语言文字模块、现代文阅读模块、古诗文阅读模块和写作模块的优势特点,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语文课座次编排,进行互补分组,建立相对稳定的四人协作小组。构建智慧课堂的物质基础。

“全脑图谱”,它是依据80年代初期,美国的奈德·赫曼(《全脑优势(美 奈德·赫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出版,本书风行全球40个国家)提出的“全脑模型”而绘制的以了解每个人的心智偏好,发展兴趣,进而发展成特长,即所谓心智优势,而又不受制于这一偏好的“全脑偏好图”。我认为在新课改理念下构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应当仔细研究和借鉴“全脑模型”来研究大脑功能,建立大脑优势。

画出“全脑偏好图”的步骤:

①分别在图1、图2、图3的32个元素中各选8个,这8个元素应当是你最喜欢的8个,没有次序位置之分,也没有能力高低之分。象限不限。

②把图1、图2、图3中选出的元素个数,按A、B、C、D不同象限填在图4的小方格中,并分别算出不同象限各自三个图的总和。

③按4个象限总和数在图5的象限对角线上描出相应的点。

④把四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就是你的“全脑偏好图”。例如“某学生的全脑偏好图(图6)”。

四人协作小组的特色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互助合作小组,这样可以在全班各小组间形成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又保证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根据“全脑图谱”组建的合作小组,在优化课堂机制,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方面,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同学们一改语文课学习上要么“单打独斗”,要么“无心应战”,要么“风景一边独好”的局面,课上个个精神饱满。我把优化课堂合作机制作为促进课堂和谐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我把合作机制长期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改变了自己从前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信息交流卡——信息调控的抓手

我的课堂上,每位学生有四张不同颜色的单面卡(背后一律为白色),上面分别有A、B、C、D字母各一个,可作多种用途:①在堂上做选择题时,学生举卡回答,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即刻了解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②教师进行不同的题组训练,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教师在和学生一起逐题解答后,可请学生再按下列要求举卡:三题全对举A,二题对举B,一题对举C,三题全错举D(完全不懂举白牌),这样,教师马上就知道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及时采取对策。③当教师让学生口答某一问题后,可以请全班举卡评分:120分A,100分B,80分C,60分D,不合格白牌,这样,不仅可以让全班学生都注意解答,还可问问举A卡和白卡的学生的意见等。如此,课堂上形成一个师生间互为信源、信宿的动态多边的信息流动系统,能够快速反应,即时甄别评价。如“图B”

实践中,我的体会是:1.信息卡的使用,改变了语文课堂形式“单一呆板”的局面,课堂上不仅“有声”而且“有色”。学习气氛异常热烈。信息卡的好处在于它变课堂“隐性信息”为课堂“显性信息”,从而,少数带动多数,形成良好鼓动效应,优化了课堂机制。2.此信息卡是信息的載体,教学时教师可机动灵活的赋予其更多的信息来融入这A、B、C、D字母中,A、B、C、D字母承载的信息可以在课堂出现,可以在作业中出现,也可以作为某种沟通信号来传递。在操作使用中,增强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效高首高于法”,科学的理念,实用的操作模式,使建构主义理念下语文课堂气氛活跃,思维灵动,充满了智慧的阳光。如“图C”:

3.成长坐标系——信息反馈的保障

建立了成绩反馈机制——学生“成长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同时是一个反馈信息、评价学生的“数据库”。具体做法是以一个学期为一个记录周期,单元学习周期为横轴单位坐标,建立横轴(时间轴),单元的形成性测试成绩(班级名次)为纵坐标建立纵轴(语文技能轴),绘制成学习曲线。从而创建组间、组内两类“学习成绩坐标系”,动态、显性、线性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能够做到迅速向学生评价、反馈其努力效果,并且提高了成绩透明度,促进了学生自我激励。其作用确实是很明显的。如“图D”:

4.活动量评本——过程评价的依据

“分、分,学生的命根”,我把学习激励机制与学生的分数连结起来,作为促进课堂和谐的动力。我们生活的这个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长期处在竞争中,可以说没有竞争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学生在竞争中往往会产生一些过激的做法,为此,我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既要敢于竞争,又要能够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

课堂教学中,竞争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我总是通过情感激励来调动学生的上课情绪,调节课堂气氛。少不了苦口婆心,心理疏导。我常常对同学们说:“课堂是最允许出错的地方,是最适合改错的地方,课堂上的错误也是财富,谁出现的错处多,谁的成长幅度就大,为大家的成长贡献大。”于是,我把勇于竞争、乐于竞争和善于竞争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不断激励同学课堂上勇于发言,乐于交流。我又设立了“活动量评本”,利用它创建课堂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手,多说多想。课堂上凡学生主动解答问题正确者给100分,不正确者不评分,其积极性都能获得表扬。而在评100分时又分两种情形给分:凡“互助合作小组”组长答对,只给组长本人100分,但若是组员答对,则全组4人都给100分。如果在老师提问下,被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自己的得分减半,且小组同学不加分。模块总评时,每个同学的得分作为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测试各占一定比例计入总评得分。这充分调动了课堂学习气氛。也一改高中语文课堂学生不爱主动发言的传统。

“一种激励机制只有及时得到量化评价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它产生的良好效果不仅体现在“培优”上,更明显的体现在“补差”方面,进而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5.情境脚手架——语文活动的平台

依据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学习观,我非常关注学生对只是意义的个性建构。知识是带有学习者主观性的,所以我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我在教学中极力体现一种民主风格,课堂上也时时巧妙常设一些情境,去绽放出学生的个性之花。

语文情景常设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离不开在学生经验基础上建构。我常常鼓励学生由课本走向生活,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丰富生活阅历,以便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让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并有可能超越文本。指导阅读时,我注意唤起学生平时积累,让学生阅读时在记忆深处寻觅类似场景,通过文本的提醒,在脑海里再现,然后结合课文细细品味,这样唤起自己曾经的记忆,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比如《琵琶行》一文的教学,其中一个环节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文章的第二段精彩的语段配乐朗读,脑海里想象场景,朗读已经结束可学生还沉浸在想象中。然后,我又请学生描绘脑海里的景象。于是,课堂上同学们纷纷讲述自己心底的美丽故事,那么唯美,那么独特,那么让人心醉……同学们那种种美的体验和感悟可触可感了,这里有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生活的体味,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中,我觉得情景脚手架的设置要恰到好处,在脚手架中尽量饱含知识信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本,可以说是诗词文赋,文体不一,古今中外,各有涉及。解读每一篇文章,就像要打开一座宝库,让你迷惘,让你心焦;但又总会有一把打开宝库的钥匙等你寻找。当你百思之后终得其解时,你就会有一种“设计本天成,妙思偶得之”之感。

比如。我在讲《在寻找“野败”的日子里》一文时,这样设计导语: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谁留意到本月16号《羊城晚报》关于袁隆平的一篇访谈啊?——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古稀犹怀壮志,期待禾下乘凉。(学生表现很活跃,兴致较高)

教师:自诩80后的81岁的袁隆平从74岁到现在,7年坚持,书写了超级稻从800公斤到900公斤的“神话”。我们分析他成功的原因,无非是他40来岁时一下子抓住了上帝给他的三穗“野败”!然而,让人感到神秘是,袁隆平经过了怎样的历程才抓住这一机会的呢?请让我们一起走进寻找“野败”的日子,揭开这一面纱。

这段设计,旨在期望用导语体现传主的有关事迹,练习热点新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融洽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当时到外校借班上课)。

又如,我在讲《变形记》一文时,我依据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将学习脚手架设计在学生的“潜在发展区”,于是设计导语如下:

教师: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曾领略了许许多多奇异浪漫的“变形”故事,你能说出几个?

【“莊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蛇传奇娇娘子,聊斋志异美狐仙。焦刘墓下鸳鸯鸣,梁祝坟头蝴蝶伴。盘古开天化万物,精卫填海美名传!”】(投影)

这些变形故事常常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奥地利表现主义小说家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去看看主人公格里高尔有着怎样的离奇遭遇,去品品文本具有怎样独特的魅力。

讲《变形记》之前,我们刚刚学习了古代诗歌单元,《变形记》又是一片外国的现代主义的小说,同学们比较陌生。我导语开头先自己用律诗的形式写出我国传统手法下古诗文中体现的种种有关“变形”的故事,旨在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冲动(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中有学生堂上创作的环节),也便于后面学习时把中外的“变形故事”的目的进行比较,以利于理解小说主题。后面的文字旨在既交代有关作者的文化常识,又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又比如,我在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文阅读教学中,对于“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的停顿中,同学们的意见出现分歧。我引导他们进行合理联想,还原情景,合理推断。然后再拿出《古代汉语词典》当堂查阅,用文献佐证。最后更正了“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的断句方式,确认了“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的断句方式应该更趋于合理,“门墙”是一个专有名词。再如《孔雀东南飞》一文的阅读中,同学们对“焦母遣兰芝”的原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论证,同时又能结合文本找出理由的依据。

总之,尽量做到事半功倍,让课堂和谐高效。

在精心呵护下,我的智慧课堂构建之路越走越宽,每节课总是民主而有序。我现在感到,一堂智慧、和谐而高效的语文课,不一定要求老师一定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每一步都要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自己的激情引导、组织并帮助学生唱自己的激情之歌。

参考文献:

[1]张平.《教育的智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刘薇.《教学机智论》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1997年第5期(总第143期)

[4]周颖.《教育的新理念“转识成智”》.《高教研究》[J].2011

[5]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 《课程 教材 教法》[J].2006.6

[6]李艳玲.《高中语文智慧课堂及其构建策略》.《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2014.12

[7]赵方勋.《“四合一”反哺新课程有效教学阐释》.《语文月刊》[J].200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全脑建构主义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全脑开发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