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调查问卷方法探讨优化中医眼科住院医师教学

2018-08-24杨迎新张楠孙银屏马斌高兴慧张凯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规培眼科科室

杨迎新 ,张楠 ,孙银屏 ,马斌 ,高兴慧 ,张凯华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培学习将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对于高层次临床医师的培养及医疗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1]。但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3年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完善和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如眼科临床教学重点、讲课方式、讲课内容、讲课时间的安排等。此外,老师和学生的关注重点并不相同,如何提高老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拟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旨在探讨中医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轮转的规培生98人,规培带教老师111人。

1.2 信息采集

资料信息采集采用微信问卷星APP问卷进行调查,均为单项选择(见表1),调查了6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3个选项。共调查209人,其中老师111人,学生98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所有数据采用计数和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业及文化程度情况

所有被调查人员中,老师组从事内科专业的有65人(59%),外科专业(包括所有手术科室)30人(27%),其他专业人员16人(14%),学生组从事内科专业的有65人(66%),外科专业(包括所有手术科室)19人(19%),其他专业人员 14人(15%),专业方面比较两组具有可比性(χ2=1.801,P=0.406)。

所有被调查人员中,在专业文化程度方面,老师组学位为大学本科的22人 (20%),硕士者67人(60%),博士者22人(20%),而学生组中大学本科生20人(20%),硕士研究生71人(72%),博士研究生7(8%),老师组拥有博士学位者较学生组多,符合医院临床教学的实际情况。

2.2 老师组与学生组在中医眼科优化教学的调查(见表 1)

在讲课方式方面,老师组51人(54%)和学生组为54人(65%)认为以科室小讲课为主,老师组33(34%)和学生组21(25%)认为以教学查房为主,很少部分老师和学生建议以大课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0,P=0.300)。

在中医眼科讲课内容上,54位(69%)老师和40位(60%)学生建议中西医并重,其它建议中医为主或西医为主的只占到15%左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0,P=0.440)。与我们综合三甲中医院的教学要求是一致的。

在讲课重点上,58位(77%)老师和42位(66%)学生认为以轮转科室相关的知识为主,建议以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为重点的老师只有17人(23%),学生只有22人 (3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40,P=0.140)。调查结果符合我们中医眼科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轮转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医学相关知识。

在教学时间安排方面,40位(44%)老师建议每周固定半天,32位(35%)老师建议随时讲,而不同的是,从学生的角度,36位(43%)学生建议每天固定1 h,33位(39%)学生建议每周固定半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0,p<0.001)。 调查结果表明老师更愿意固定较长的时间讲课如教学查房或者随时讲(病例分析等)形式,而学生更愿意每天或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学习,不管长短,这样有助于系统学习知识。

在提高教师带教主动性方面,60位(57%)老师建议增加教师绩效,36位(34%)老师建议安排专门讲课时间,学生的建议基本与老师一致,36位(40%)学生建议增加教师绩效,39位(44%)学生建议安排专门讲课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00,P=0.050)。调查结果表明,老师更愿意自己的劳动得到相应的报酬从而提高带教主动性,其次为安排专门的教学时间。而学生则认为需要安排专门的讲课时间来提高积极性。

表1 中医眼科教学优化调查表及调查结果[人数(比例)]

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45位(50%)老师认为需要提高老师教学水平,27位(30%)老师建议安排学生专门学习时间,而不同的是,从学生的角度,42位(46%)学生希望安排专门学习时间,41位(45%)学生希望提高教学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0,P=0.030)。调查结果表明老师希望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而学生更愿意有专门的学习时间,这样有助于系统学习知识。

3 讨论

中医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旨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思维的能力,但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整体培训采取“2+1”模式[2],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即前2年(24个月)学员进入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等科室轮训,掌握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方法和临床技能。第二阶段,即第3年(9个月),在眼科进行轮训,进一步提高中医眼科疾病的诊疗能力[3]。科室内部培训,主要采用教学查房、医院大讲课、科室小讲课、病例讨论、临床及模拟训练及出站考试等形式。经过我们调查,老师组51人(54%)和学生组为54人(65%)建议应以科室小讲课为主,其次为教学查房。

中医眼科教学中,中医特色不突出成为目前面临的问题。中医眼科规培的模式仿照西医设定[4],学员大部分的规培时间安排在病房轮转,但恰恰中医院的病房并不是最能体现中医临床思维的场所。在某些医院,中医的辨证论治是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的附加品。但中医的教学与传承有其独特性,张伯礼院士提出“要遵循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培养符合中医学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的中医人才。”[5-6]然而,现行的中医规培中,中医特色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建议中医教学为主的只占到15%左右,54位(69%)老师和40位(60%)学生仍建议中西医教学并重,可能与我们目前综合三甲中医院的定位有关,不能够使中医特色明显突出。

中医眼科的规培中,很难保证学生有专门的学习时间和专门的老师带教。中医规培要循古方,发扬师承教育,充分发挥师带徒的优势[6]。学员进入培训基地后。首先,应确定一位师承指导老师,通过跟师学习,对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师承习得。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有专门的学习时间,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老师和学生均希望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并且讲授轮转科室相关的知识,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全面的学习知识,在临床与教学中互相印证,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其次,可通过强化门诊教学来加强学员辨证论治能力的培养。个体化诊疗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而这种特色和优势集中体现在门诊[6]。通过门诊教学,学员既能接触到更丰富的临床病证,学习指导老师遣方用药的技巧和规律,又可以在首诊、复诊等诊疗全过程的参与中了解不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动态变化规律,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

目前我国医疗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某些中医规培基地自身临床业务较为繁重,加上对现行中医规培的重要性缺乏直观的认识,教学和学习的主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7]。导致某些规培基地或科室把学员当作“廉价劳动力”。某些基地也没有制定对科室或带教老师的具体要求。我们调查发现,在提高教师带教主动性方面,60位(57%)老师和36位(40%)学生建议增加教师绩效,这样使老师的教学劳动得到相应的报酬,使教师的带教积极性不断提高。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45位(50%)老师认为需要提高老师教学水平,42位(46%)学生希望安排专门学习时间。目前,部分中医眼科规培基地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尤其不能保证有特色的中医教学,因此选拔优秀的中医眼科教学人才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规培眼科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就业指导课提高麻醉规培医师就业质量的实践
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识及规培生就业情况分析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规培医生为主讲的小讲课在规培教育中的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