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禁十年仍偷产

2018-08-23刘佳南方周末实习生张元元

南方周末 2018-08-23
关键词:臭氧层聚氨酯保温材料

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元元

破坏臭氧层的“杀手”,早在2007年就应停止消费的氟利昂CFC-11,但仍有企业偷偷使用,主要用于建筑保温材料的发泡剂。

最终非法使用量占比多少,仍需要调查和核实,而“物美价廉”的CFC-11戒不掉,也源于对其监管的忽视和完美替代物研发之难。

2018年7月28日起,生态环境部组织各地对企业全面排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将按照《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将联合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

发自河北廊坊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元元

没有任何标签的红色金属桶在厂院中堆叠,桶里装着什么,工人讳莫如深。

这是在距离北京150公里、雄安新区70公里的河北廊坊大城县广安镇,南方周末记者看到的一幕,这些桶里,其中可能含有名为CFC-11的化学品。

CFC-11,三氯氟甲烷,化学分子式CCl3F,这个陌生的学名背后是很多中国人最早的环保启蒙——造成臭氧层空洞的杀手“氟利昂”。按照计划,除医用气雾剂必要用途以外,中国对CFC-11的消费早在2007年7月1日就已停止。

但在11年后的2018年5月,《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大气层中CFC-11浓度下降速度在大幅减缓。随后,中国10省的18家企业被指仍在违法使用CFC-11,主要用于建筑保温材料的发泡剂。

对非法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严查紧随而来。2018年7月28日起,生态环境部组织各地对企业全面排查,特别是CFC-11企业。发现的违法行为,将按照《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要求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将联合司法机关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

臭氧层“杀手”一直在隐藏,只是重新浮出水面。

“得有人领着去”

2018年8月21日,昔日繁闹的广安镇有点萧条。

“我们不做生意,也不是厂子,更没有保温板可卖。”对大城德胜化工有限公司的销售员来说,一笔几十万的新生意似乎并不诱人,尽管身后的透明玻璃外就是成桶堆放的聚氨酯原料,她还是一连三句回答“送”走了南方周末记者。

德胜就是国际环保组织EIA公布的18家使用CFC-11的企业之一,根据相关贸易网站查询,其主营业务是聚氨酯保温管、保温板和喷涂保温等,公司规模不超百人。

这18家名单中,共4家位于被称为“中国绿色保温建材之乡”的大城县,座椅、床垫、装修外墙保温材料乃至足球表面的聚氨酯(PU),很多都来源于此。

聚氨酯合成并不难,除了原料,还需要发泡剂、催化剂等。三十多年前被广泛应用的CFC-11,由于其低分子量、低毒、不易燃等优质性能和低廉成本,成为聚氨酯泡沫、尤其是硬质隔热保温泡沫的理想发泡剂。

CFC-11属氟氯烃(CFCs)家族,它们于1928年首次合成,曾被认为是安全理想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制冷、发泡、烟草等行业。但释放到空中则“罪大恶极”,既消耗臭氧层,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又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所以被拉入了黑名单。

广安和留各庄两个镇是大城最主要的保温材料生产基地。在京津冀“一体化”中,河北廊坊算得上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北三县”燕郊、大厂和香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传可能划入北京;与北京新机场零距离的固安县,正在规划新航城。毗邻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使廊坊不仅房价“坐上火箭”,廊坊的产业和经济也跟着受益。

同属于廊坊的大城县却没那么幸运,这个小县城交通不便,没有一条铁路,也并不是一体化的“概念股”,就像是环首都经济圈中的一个黑暗的圆点,聚集了摩托汽配和保温材料等“散乱污”小企业。

在广安镇一条不到一公里的乡村公路两侧,南方周末记者看到,数十家生产聚氨酯泡沫板的企业林立,有些只有门面,工厂设在几公里外,有些则是临街门面销售,身后厂院生产。

在紧张的环保严查风声里,提及采买,商家们都会上下打量,讳莫如深,就连门脸侧面厂房大门也紧闭,只在送货车进出时才会开启。生产则更为隐蔽。“村里这两天总来人,不敢开机器。”大城县博盛建材公司的员工说。

不过,一位保温建材行业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环保查得严,现在仍然可以购买到利用CFC-11作为发泡剂的保温板,“这跟订单大小没关系,‘生脸现在没人敢接。要买肯定能买到,得有人领着去,随时能开工交货。”

根据EIA的调查,违法生产或使用CFC-11的企业还存在于江苏、山东、安徽、浙江、陕西、重庆、辽宁、上海等。

为期一个月的七省市专项执法即将收官,还有多少企业在生产臭氧层“杀手”尚不可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山东、河南等被检查地的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但因为检查数据尚未统计完成等原因,均婉拒了采访。

科学界的发现

保护臭氧层的行动要回溯到1974年。当时,正被大量生产和使用的CFCs家族被科学家认定为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1987年签订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CFC-11等物质的生产做了严格的管制规定,并规定各国有共同努力保护臭氧层的义务。公约创立了多边基金机制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曾被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誉为“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协议”。

作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和消费国,中国保护臭氧层的行动也很早。1989 和1991年先后加入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并随之开始了CFCs的淘汰,在2007年7月1日提前两年半完成履约目标。

十年后还在偷偷生产的企业可能完全想不到,他们的产品所释放的CFC-11会被12个全球观测站捕捉到。

被禁止使用之后,大气层中的CFC-11浓度应该以一定速度持续下降。但在《自然》杂志的论文中,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监测发现,在2012年之后下降速度放缓了约50%。

在考虑了天气、海冰消融、含有老空调的建筑被拆除等各类假设后,科学家们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建模,他们注意到,北半球的CFC-11气体浓度始终比南半球稍高——这不难理解,因为大部分排放都来自人口、工业更密集的北半球。

不过,在过去短短几年间,南北半球间CFC-11的浓度差距不断拉大,而在类似气体中没有观察到相同的增加。这表明,北半球CFC-11的浓度增加是排放量增加所致,而源头可能是东亚地区的人为排放。

当EIA的调查报告公布后,作为长期研究臭氧层保护的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建信对这些消息并不意外,国内有不同研究机构也观察到了CFC-11的大气浓度大约从2013年开始有点“不对劲”。

“即便没有科学发现,从通常的发展规律来说,非法生产也是可能会存在的。”胡建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其他发达国家历史上也有过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后,发生违法生产和使用的案例。

EIA报告引用企业主说法,估算70%的硬质泡沫发泡剂仍然在使用CFC-11的结论,但并未提出论据。

胡建信认为,这与市场信息不一致。因为发泡剂的替代品也采用HCFC-141b。在过去几年HCFC-141b消费量年均为5万吨左右,HFC-245fa和环戊烷也有一定的使用量。“最终非法占比多少,需要调查和核实。”胡建信说。

额外生产和使用的CFC-11会给臭氧层带来多大破坏?

胡建信透露,很多学者正在研究评估这一问题,由于这一额外排放未来几年会是何等情况并不清楚,给评估带来不确定性,预计年底将有些结论。

难寻的完美替代品

过去几年,中国掀起环保风暴,氟利昂似乎早已退出公众视野,不在风暴中心。河北沧州一名环保执法人员回忆,督查基本是围绕大气、水等污染状况更棘手的领域,“基本忽略了臭氧层消耗物质”。

“消耗臭氧层物质检查与一般常规环境污染物检查区别很大。”生态环境部一位负责人介绍,“首先在于无法确定已经淘汰的物质是否还存在,在哪里。从过去的执法经验看,即使有个别铤而走险、违法生产的企业,也是非常隐蔽,难以发现的。”

在一些企业眼中,“物美价廉”的CFC-11戒不掉,也源于完美替代物研发之难。

广安工业区的一家聚氨酯制品厂内,老板给南方周末记者展示出照片,“还是用氟利昂发泡的保温板成品更好,泡沫更均匀。”

对环境更友好的替代品一直在研发中,CFC-11之后的发泡剂2.0版本是HCFC-141b,对臭氧层的破坏仅为CFC-11的十分之一,这也是目前国家要求各生产企业使用的产品。

不过,2018年,141b的价格不断攀升。“去年还是1.2万元每吨,今年涨到了1.6万元,这两个月环保加严了,涨到了2.2万元。”这直接带来保温材料成品价格的上涨,“来点活,大家就抢,一家比一家报价低,就有了原材料替代的恶性竞争。”这位老板直言。

自1991年起,氟利昂的替代谈了27年,至今仍然没有完美的替代物。2.0的替代物质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但依然有极强的温室效应,也逐渐列上淘汰名单。

发泡剂3.0版本五花八门,但目前应用都不广泛,其中包括环戊烷、二氧化碳、全水等原料。“更环保的替代技术难度和成本可能更高。”胡建信说。

以环戊烷为例,更难推广的原因还在于,环戊烷的闪点较低,也就是说,在更低的温度下容易着火,属于一类易燃挥发物质,“好是好,小企业掌握不好,难以应用。”广安工业区一名企业主坦言。

“说到底,科技水平还是最大的限制之一。”胡建信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无论是制冷剂还是发泡剂,国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还不太具备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基本上是别人做完了,我们跟着做。”

在环境领域,臭氧层保护的研究逐渐成为冷门。“我希望随着我们发表这项研究,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自然》的论文第一作者NOAA的博尔德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化学家Stephen Montzka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

猜你喜欢

臭氧层聚氨酯保温材料
KD514:自催化型双组分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特种聚氨酯助力油田钻井提效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南极臭氧层空洞2060年有望恢复
聚氨酯泡沫材料研究进展
功能聚氨酯的研究
房屋建筑保温材料的探析
为什么要保护臭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