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版面编排——Word中文本框的应用》教学设计

2018-08-23吴巧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版面设计文本框操作技能

吴巧平

● 教材分析

《绘本版面编排》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第二单元第7课,是应用文档设计的第3节课。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图文混排的基本方法,进而能够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安排文字的位置,使文字与图片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凑、美观且便于阅读。

●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欲望强烈,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对该软件有所接触,并对插入图形具备一定的经验。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在Word中进行文本编辑,插入、编辑图片和艺术字的操作方法,了解了规划电子杂志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电子杂志的版面编排,还停留在认识层面,没有机会实践操作体验过程。因此,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使用文本框和形状体验版面编排的过程,掌握使用三分法和图形法进行图文混排的方法。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使用文本框进行版面编排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使用文本框进行绘本版面的编排,体会不同版式的排版过程;通过排版练习,感受使用三分法和图形法进行版面编排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加学生学习成就感,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文本框进行版面编排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理解版面编排的目的是提升可读性。

难点:运用三分法和图形法提高版面的表现力,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和画面调度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绘本?

生:Picture book,也叫小人书,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绘本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绘本的版面如何编排?在制作过程中要遵守哪些原则?

设计意图:由绘本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给学生传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绘本的分类

师:世间的绘本眼花缭乱何其多,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种类吧?

教师课件呈现各类绘本。

(1)识字、识图卡类。教师分析:这类绘本的特点是趣味大图片、主观色彩、少文字;适合的读者是0~6岁的婴幼儿;这类绘本的版面编排属于“图注文字”式,以图为主体,文字仅为图片的说明,文字可以直接放在图下,或者可以集中放在版面的某处,文字一般不宜过大。(2)桥梁书:培养“独立阅读”的过渡性书籍。教师分析:这类绘本的特点是分段描述故事情节、场景插图、色彩丰富逼真;适合的读者是具备一定识字能力但还有困难的小朋友;这种版面编排属于“图文并重”式,图文必须同在一个版面上呈现,文字具有与图并重的地位,所以字体一般不宜过小。(3)纯文字书籍:主要通过文字形式表达故事内容。教师分析:这类绘本的特点是以黑白灰色为主,通篇文本,有少量小插图;适合具备识字能力、有大量词汇量的小朋友;这种版面编排属于“伴文图”式,图随文走,以文字为主,图与文应尽量在同一个版面上。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绘本的读者对象、构成要素、版面编排特点。

3.绘本排版技术

问题:在版面编排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个技术问题:如何将文字随心所欲地安放?

师:在Word中,有个工具特别好用。它叫文本框,就像一片玻璃纸片,可以在里面输入文字,移动到版面的任何位置,还能对文本框设置一些特殊的效果。

学生了解文本框的作用及结构。

师:这节课我们就以蓝马绘本为例,学习使用文本框进行绘本版面编排。

学生根据范例,逐步完成下面的三个分步任务。

任务一:绘本封面。问题1:如何将文档中的文本内容灵活地放置到自己需要的位置?解决方案:将文本放入文本框中,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问题2:如何去除文本框的黑色边框线条,或者改为其他样式?解决方案:设置文本框的轮廓格式。

设计意图:通过绘本封面的完善,带领学生掌握插入、选中、移动文本框,设置文本框轮廓的操作技能。

任务二:蓝马页和奶牛页。问题3:如何给文本框设置合适的填充色?解决方案:设置文本框的填充格式。知识迁移1:将文本框中的文本方向设为竖排。知识迁移2:插入形状,将文本放入形状中,设置文本的轮廓格式和填充格式。

设计意图:通过蓝马页的练习,带领学生掌握设置文本框填充色和更改文字方向的操作技能,通过奶牛页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插入形狀和设置形状格式的方法。

任务三:鳄鱼页。问题4:当一个文本框放不下所有的文本内容时,怎么办?解决方案:增加文本框。问题5:如何让第一个文本框装不下的文本内容自动装入到第二个文本框中?解决方案:将文本框创建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鳄鱼页的制作,让学生理解文本框链接的作用,掌握创建链接的操作技能。

师:现在我们对文本框的几个操作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生:文本框有两种状态:选中、编辑状态;基本操作技能有:插入、设置格式和创建文本框链接。其中对于文本框的链接,我们可以把文本框理解成两只桶,如果第一只桶里的水装满了,水会自动装入第二只桶里,如此就大大地提高了版面编排工作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插入文本框和形状的方法,掌握移动、设置格式、创建链接的操作技能;让学生了解文本框的两种状态(选中、编辑)理解文本框链接的作用。

4.绘本版面设计

问题:如何破译美丽的秘密?

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并思考。

教师归纳:这本绘本适合年龄为0~6岁的幼儿,采取了卡通的风格,内容上选用了一匹蓝色大马的图片和彩色的文字。这些文字都用了哪些颜色?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左边标题所用的颜色都是从主题图片上提取来的颜色。版面构图是如何安排的?图片占据了版面的中央位置,把标题放在了左上角,此时标题正好和调转的马头相互对望。整个版面和谐稳定,透着热闹、活泼的气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填表的形式对版面设计进行思考并归纳总结。

问题:文字是随心所欲地摆放的吗?

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该摆什么?摆在哪里最合适?版面编排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可读性的基础上提升可读性。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两种提升可读性的方法:(1)三分法;(2)图形法。其中图形法赋予版面灵活性。

设计意图:通过版面修饰方法分析,帮助学生知道不同排版方法的特点和优势,了解版面构图的不同类型,打破学生版面设计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唤醒学生的创作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任务四:填写表格(如上表),使用教师提供的素材,根据版面编排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可读性的基础上提升可读性),完成一份绘本的版面编排。(要求完成封面、内容页、封底的设计)

教师提供范例,学生操作。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体会版面设计的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画面调度意识和能力。

● 教学反思

Word文字处理教学如何避免陷入Office办公软件免费培训的误区呢?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除了操作技能以外,我们的课程还需要承载什么呢?英文称编排设计为“LAYOUT”,意为在一个平面上展开和调度。本章节教学内容也肩负着编排设计的培养任务。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呈现编排设计这门课程的主题思想呢?如何让学生知道编排设计中需要哪些构成要素?版面设计有哪些方法呢?如何来选择设计方案呢?这些设计方案在Word中如何操作落实呢?

本节课在情境导入部分,通过绘本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构成要素在版面编排中的作用,初步感受版面编排常见的三种版式,理解版面编排的目的是提升可读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操作,利于学生后期加工设计,我选用了学生喜欢并熟悉的绘本作为本节课的练习题材。本节课就编排绘本设计了三个基本操作任务,带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逐步掌握文本框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练习教师指定的编排模式,体会文本框在版面编排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感受版面编排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解决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节课的绘本版面设计部分,将版面编排的方法浓缩为学生容易理解的三分法和图形法,将大量案例展示给学生并做了非常详尽的分析讲解,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和画面调度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任务四的操作练习,来解决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绘本情境中学生能够快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任务一、二、三的操作实践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了版面排版的过程。在版面编排设计的案例分析影响下,学生产生了版面设计的意识和想法,在任务四的构思过程中学生已经有很多设想,只是遗憾教学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导致本节课内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到作品中。

点评

本节课教师没有局限在文本框的操作训练上,而是深入思考了如何应用文本框做好版面设计,在技术应用上有的放矢,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优秀出版物的版面设计,不仅完成了文本框应用的学习任务,而且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优秀设计的版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学生任务,带领学生真正体验了技术应用的价值,帮助学生开启了设计审美之门。但本节课由于内容较多,稍显求全求满,一节课要充分发挥会相對吃力。

(点评人:云南省昆明市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 刘勤)

猜你喜欢

版面设计文本框操作技能
现代平面媒体版面设计的新趋势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巧用文本框实现PPT多图片排版
谈博物馆展览中宣传物料的版面设计
PPT文本框的另类应用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图片动画玩异样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
图文搭配在版面设计中的视觉效果分析
文本框酷变3D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