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的青春不迷茫

2018-08-22彭晨晖

神州学人 2018年8期
关键词:光机所肯特资格考试

我并不聪明,本科在山东只上了一个二本学校,而且成绩平平。如果当时我告诉同学以后要搞科研,估计他们会笑掉大牙的。即使现在,如果他们得知我已经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了,我仍可想象他们张大嘴巴的样子。所以,我希望自己这十几年的经历能给那些非重点院校本科毕业、GPA不高的学生一点激励,与大家共勉。

2003年,我考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光学专业学习。当时只想学点技术类专业,没打算学物理,对于以后从事物理学研究更是想都没想过。从这点来说确实有点悲哀,上了大学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上大学仅仅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工作而已。大学4年我过得浑浑噩噩,也曾经想过要换到热门的经济学专业,但当我借了一本经济学的书,面对那么大那么厚的一本书,又觉得物理书更薄一点,所以就继续浑浑噩噩下去了。当时的曲阜师大整体学习氛围很好,老师讲课也很认真。我尤其喜欢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傅里叶光学等课程。与光学相关的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等课程也为我将来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其他基础课程就学得稀里糊涂,完全提不起什么兴趣,所以整体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全班74名学生,我排34名,而且还有一门课不及格。当时自己非常迷茫,对于未来不知如何打算。

转眼到了大四,别人考研,自己也随波逐流地考了研,而且还很大胆地报考了实力很强的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自然是没考上。这也让我幡然醒悟,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我都会问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大学毕业后,自己成了“社会无业游民”。我下定决心要再考一次研究生,利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间再寻求出国机会。非常感谢父母的包容,他们没有苛责我,也没有觉得我比其他孩子差,他们一直支持我做的所有决定。

在准备第二次考研期间,父母托人帮我联系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让我到那里去学习,同时准备再次考研。当时已是9月,距考研还有4个月。这4个月我关了手机,跟所有人断了联系,专心学习。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我坚持每天洗凉水澡,跑步4000米,写日记反省自己一天的得失,这些习惯我一直坚持到今天。4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我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

当时的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在整体科研实力上弱于上海光机所,但在人才引进及产业化方面的实力正处于上升期。选导师时,我特别留意从美国回来的教授。幸运的是,正好首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刘兴胜老师刚从美国回来,急需招收更多的研究生,我就成了他的第二个学生。刘老师不仅是我研究生涯的导师,也是我的人生导师。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让我做好硕士4年不能毕业的准备。刘老师本人非常刻苦,每天最早凌晨1点睡觉,经常只睡三四个小时。他经常跟我们讲在美国如何做研究,申请出国需要做什么工作……他平时给我足够的自由度,只在大方向上给予建议,这种指导学生的方法让我到美国之后迅速适应,没有感到任何学习上的障碍。

我们组当时有4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每天大家都在做工程类的项目,所以很愁发文章的事情,自己当时压力也很大。进入实验室后,我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地做实验,研二时我生平第一次写了篇英文科技文章,投到一个学术会议作口头报告,当时还小激动了一下。第三年的时候,我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终于发表了导师回国之后我们组的第一篇SCI文章,顺利毕业。

能申请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液晶研究所也是机缘巧合。我当时做的项目跟显示有关,刘老师大学时代的一位老师从美国回来,他的博士学位是在该所拿的,他告诉我该所的光学非常强,是液晶显示的发源地,在美国业界相当有名。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申请了肯特州立大学液晶研究所。从开始有出国的想法,到最终踏上美国土地,历时4年,开始了我新的人生篇章。

肯特州立大学液晶研究所小而精,每年只招收6-8名博士生。全所只有13位教授、40名左右博士生。教授没有本科教学任务,所以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博士生培养上。博士生前两年要上课,不固定实验室,每个学期选择一个实验室轮流,两年以后才确定博士课题。课程学习一年之后进行资格考试,每次资格考试都会淘汰至少一名博士生。尽管几乎每个实验室都缺学生,但为了保证培养质量,淘汰制一直都存在。所以每年的资格考试,所有博士生都如临大敌,非常紧张。资格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在液晶所两年的课程学习中,一是把基础课程学扎实了,二是对于很多物理问题花大力气查了相关参考书搞清楚了。虽然很多课程我都得了B,但由于基础扎实最终顺利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

第一年我在一个侧重液晶显示应用的组里工作,做的项目偏工程,组里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去了苹果公司工作。这对我来说诱惑也很大,但自己还是下定决心做基础研究,并鼓起勇气联系了Oleg教授。他以严厉著称,整个液晶所的人都知道他组里的博士生平均7年才可以毕业,一般人不敢进他的组,但我想試一试。我夫人当时也在液晶所学习,她告诉我,她上了Oleg教授的课,发现他思路清晰,所有问题讲得很透彻,从不拖泥带水,是个真正的科学家,如果我跟他学习,说不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夫人的话让我备受鼓舞,当天就给Oleg教授发了邮件。他回复说可以到他组里工作一个学期试试看。

Oleg教授那时才50多岁,正值学术巅峰期,实验室配置也属世界顶级。他本身是实验物理学家,但理论研究也很有造诣,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家。在他的组里,我感觉所有人都在压力下工作,每周的组会大家都要汇报进展。Oleg教授会非常详细地询问所有细节,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如果他觉得有问题会当场让学生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解物理概念。如果学生讲不下来,他就把他“挂”在那里不断发问。我就曾被他“挂”在那里一个半小时,就为了讲解一个公式。有一次组会6个博士生汇报工作,足足开了8个小时,创造了液晶所的纪录。每次开组会的时候我都异常紧张,起初被批评后会觉得面子上挂不住,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怀疑导师不喜欢自己。后来慢慢发现Oleg教授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他在组会上可以把你批评得一无是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会为你开门,会微笑地问候你。正如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说的那样,科学争论和批评才是衡量科学友谊的标准。

从第二年开始,我逐渐熟悉了Oleg教授的研究风格和处事风格,变得如鱼得水。我跟他亦师亦友,互相把对方作为合作伙伴,科研上有什么想法都直接表达,征求对方意见。我发现他说的也不总是对的,所以他给我的一些建议我并没有听,而是用适当的方法说服他。在他实验室的4年是我最刻苦也是最开心的一段时间。我几乎连吃饭走路都在思考怎么设计新的实验,有时候还会梦到实验现象。当时跟我同级的一个外国同学很快发表了3篇文章,我却一篇文章都没有。Oleg教授对我说,一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是没有用的,有效率地工作才是正确的工作方式。后来我5年就毕业了,那个跟我同级的外国同学比我晚一年毕业。毕业时我发表了8篇第一作者文章,他只有那3篇文章。

Oleg教授对于发文章非常严谨,要求必须有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解释才能发表。我刚开始读他的文章,第一感觉就是长,第二感觉就是数据量超大,读起来非常费劲。但当我真正进入科研状态之后,自己独立完成的文章竟然有47页,这还是在删除了大量数据之后留下来的精华,我自己也不自觉地沿袭了Oleg教授的研究风格。

第四年,Oleg教授说我可以毕业了,因为我已经达到他的标准了,这让我非常意外。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直到第五年下学期才开始找工作。找工作时发出的一封封邮件都石沉大海,我又有点怀疑自己当初坚持走学术这条路的决定了。在液晶所历史上,那么多毕业生,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三个人最后拿到了美国的教职,其他全部进入了工业界。当时正好苹果公司招人,我也去试了试,同时依然坚持给学术界的教授投简历,希望能有做博士后的机会。接下来的一周,我先后得到了苹果公司的录用信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提供的博士后机会。在咨询了Oleg教授及其他导师之后,我决定继续追逐梦想,坚定地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我夫人也很支持我,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理解自己、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

我有一个简单的梦想,只想用一生去实现它。实验室更像是我的玩具乐园,我可以在里面测试我的任何新奇的想法。如果我的想法得到了验证,看到了所期待的现象,而且我是世界上第一个看到这种现象的人,那么这种乐趣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我还可以把研究成果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当文章发表的时候,更是喜不自禁。

回想自己这十几年的沉浮,经历了无数失败,却仍然坚定地前行着。希望我的经历可以激励更多学子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不要因为自己暂时的不如意或失败就自暴自弃。如果你曾经迷茫过,那么说明你真的在乎自己的人生;如果你曾经失败过,那么下一次可能就是成功;如果你想过要放弃,你需要做的就是再坚持一下,因为机会就在下一个拐角等着你;如果你面对选择时不知该如何抉择,那么静下心来,问问自己的心;如果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平,请相信,当你真正为达成自己梦想而不懈奋斗的时候,老天会动用一切力量来帮助你;如果你觉得运气总是跟自己作对,那么别着急,虽然中500万的运气总是等不来,但是让自己微笑面对生活的运气总会如约而至。

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我本科不是上了一所普通学校,就不可能碰到我相伴一生的伴侣;如果大学的我不迷茫,就不可能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同时立下做科研的决心,为接下来十几年的打拼奠定心理基础;如果我考研第一年就考上的话,就碰不上我的人生导师刘兴胜教授,人生轨迹可能会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不去肯特州立大学——这个在中国知名度并不高的学校,就会错过我一生的良师益友Oleg教授,也不可能接受如此系统的科学训练,为自己将来独立做科研打好基础。

作者获奖感言

姓 名 彭晨晖

留学院校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

研究方向 软物质凝聚态物理,活性软物质、胶体自组装及微流控等。

主要成果 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科学》《新材料》《自然·通信》等国际知名期刊

學术荣誉 2017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特别优秀奖获得者

很欣慰自己博士时期的工作能得到国家的认可。任何人只要努力了,早晚都会被认可的。我想分享一点自己的心得:

首先,自信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一定要相信自己。我刚从肯特州立大学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时,我们办公室4个人,一个是加州理工的,一个是卡内基·梅隆的,还有一个是麻省理工的,我是曲阜师大的。但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比他们差,相反,我博士期间培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他们都强,对于这点我很自信。

其次,一定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才会心甘情愿。而且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就像你去爬一座山,只有爬了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爬山过程中带给你的各种愉悦。我上大学的时候对物理没有任何兴趣,但自己还是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这条路,而且越研究越觉得其中的美妙,估计这辈子都放不下了。如果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要比得到金钱珍贵得多,因为这才是快乐的真正源泉。

猜你喜欢

光机所肯特资格考试
耐心才能办成事
新中国之“光”
变成什么好
城市郊狼资格考试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长春光机所航天光学遥感器研制基地建设进展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液晶光学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