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0℃酸化用胶凝酸体系研究与现场应用

2018-08-22徐杏娟付月永杨金玲贾红战王云云崔福员李文杰

石油化工应用 2018年7期
关键词:凝剂酸液酸化

徐杏娟,付月永,杨金玲,贾红战,王云云,崔福员,李文杰,杨 彬

(1.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天津 300280;2.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定向井技术服务分公司,天津 300280)

随着油气田开采难度加大,深井、超深井日益增多,井温不断升高,常规酸液体系酸岩反应速度快,酸液穿透能力有限,增产效果差。国内塔里木、冀东、胜利等油田井温已达到160℃~180℃,甚至更高[1],常用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前置降温,再使用常规酸液体系进行改造,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储层伤害的风险,同时也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酸化用胶凝酸体系耐温耐剪切、低摩阻、降滤失、缓速功能好,有效提高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和酸液穿透距离,达到深度酸化的目的[2]。目前150℃以下胶凝酸体系已经很成熟[3],国内超过160℃的成熟酸液体系比较少,基本上依赖进口,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很难满足现场储层改造需要,应用受到限制[4]。

为了提高酸化效果,对胶凝酸体系的耐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量实验,本文选择合成改性聚丙烯酰胺共聚物作为胶凝剂,按比例加入添加剂,得到180℃酸化用胶凝酸体系,增黏效果好,耐高温耐剪切,成本低。从以下两个方面设计分子结构:(1)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高,增黏效果好[5];(2)聚合物分子的主链结构尽量是高碳链、刚性链结构,这样会提高主链的热稳定性,侧基尽量是大侧基、刚性侧基,这样会使分子的热运动阻力增加[6]。

1 180℃酸化用胶凝剂制备

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1 实验材料 丙烯酰胺(AM,工业级);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80%水溶液(DAC,工业级);V50(分析纯);过硫酸钾(KPS,分析纯);亚硫酸氢钠(SBS,分析纯);酸化用缓蚀剂 季铵盐 BH-HS(渤海钻探工程公司);酸化用破乳助排剂表面活性剂BH-PZ(渤海钻探工程公司);酸化用铁稳定剂有机钠盐 BH-TW(渤海钻探工程公司)。

1.1.2 实验仪器 AUX320分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DZKW-S-6恒温水浴(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BZY-1表界面张力仪(上海衡平仪器仪表厂);MARS 60高温高压耐酸流变仪(德国哈克)。

1.2 实验方法

以丙烯酰胺为主体,引入季铵盐阳离子,采用低温高活性双引发体系(无机+有机),在低温下恒温并保温一定时间,合成聚合物胶块,干燥、粉碎得到胶凝剂[7]。

1.3 合成条件优化

在胶凝剂合成过程中,利用单因素分析法,设计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将0.8%的胶凝剂样品溶于20%盐酸中,以室温,170 s-1条件下溶液表观黏度为主要考察指标,分析反应条件对胶凝剂性能的影响(见图1~图4)。

从图1可知,配比增大,黏度增大,但黏度过高不易溶解,确定单体配比为3:1;从图2可知,主引发剂比例增大,黏度先增大后减小,确定主引发剂比例0.03%;从图3可知,酸性环境有利于相对分子质量提高,pH值为4时黏度最高,确定pH值为4;从图4可知,3 h后黏度接近最大值,之后增长缓慢,3 h聚合基本完全。

图1 单体配比对胶凝剂性能影响

图2 主引发剂用量对胶凝剂性能影响

图3 溶液pH值对胶凝剂性能影响

图4 反应时间对胶凝剂性能的影响

表1 胶凝剂性能评价表

表2 自主研发胶凝剂与国内同品类胶凝剂对比表

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将丙烯酰胺、DAC水溶液按3:1比例加入反应釜,加水,调pH值为4,搅拌溶解,控制初始温度在8℃左右,通氮气20 min。15 min后加入引发剂0.03%V50,15 min后加入0.005%过硫酸钾、0.004%亚硫酸氢钠,停止充氮,封口。15℃反应2 h,升温到30℃保温5 h。取出聚合胶块,冷却至室温,造粒、烘干、研磨、过筛制成产品。

1.4 胶凝剂性能评价

对胶凝剂性能进行评价(见表1)。胶凝剂加入了助溶剂,溶解性好,即使黏度较高,30 min内也能完全溶解,没有鱼眼,配制简单,有利于现场施工。常规胶凝酸体系一般需要溶解1 h,存在大量鱼眼,影响各项指标,给现场施工带来困难。

与国内同品类胶凝剂对比(见表2),自主研发的胶凝剂加量少,增黏效果好,耐温耐剪切,成本低,具有可靠性、先进性。

2 180℃酸化用胶凝酸体系研究与性能评价

2.1 胶凝酸体系配方确定

胶凝酸体系具有耐温耐剪切、防腐蚀、防乳化、助返排、防Fe3+沉淀等性能,因此,选择酸化用缓蚀剂、酸化用破乳助排剂和酸化用铁稳定剂作为体系添加剂。

由于疏水效应,为了保证胶凝酸体系的黏度,选择添加剂时,不能含有非极性基团和大的刚性基团,水溶性和互溶性好。根据这一原则,选择脂肪类的曼尼希碱作为高温缓蚀剂,氟碳类表面活性剂作为破乳助排剂,螯合能力强的有机酸作为铁稳定剂,添加剂均为自主合成,合成工艺简单,用量少,成本低。根据不同加量的实验结果,对添加剂用量进行优选(见表3)。

表3 胶凝酸体系添加剂用量优选

表4 胶凝酸体系性能评价

确定胶凝酸体系的配方为:20%HCl+0.8%胶凝剂+4%酸化用缓蚀剂+2%酸化用破乳助排剂+2%酸化用铁稳定剂。

2.2 胶凝酸体系性能评价

对胶凝酸体系进行性能评价,评价结果良好(见表4)。

胶凝酸体系在180℃,170 s-1下剪切60 min后酸液黏度仍能保持在20 mPa·s以上(见图5)。国内同品类胶凝酸体系一般耐温150℃以下,180℃黏度仅在10 mPa·s左右,增黏、耐温性能远低于180℃酸化用胶凝酸体系,实现了超高温深井的酸压施工要求。

图5 胶凝酸体系流变性能曲线

表5 现场应用情况及效果统计表

3 现场应用

板深X井是一口生产井,井型是定向井,完钻深度4727 m,完井方式为套管完井,措施井段是4631 m~4652 m,21 m/3层,层位为奥陶系马家沟组,储层埋藏较深,井温168℃,属于高温深井。设计总液量410 m3,胶凝酸120 m3。

板深X井在酸压改造施工前开井放喷,出液0.1 m3,无油,有少量气体。没有工业性油气流,无法正常投产。通过酸压措施沟通深部油气储层,提高裂缝导流能力,提高油井产能。

本井酸压改造施工总入井液体404 m3,其中胶凝酸120 m3。油管压力范围10 MPa~82.56 MPa,排量范围 1.45 m3/min~5.61 m3/min,停泵压力 22 MPa,测压降15 min,降到18 MPa。酸压后放喷求产,日产液38.55 t,日产油9.98 t,日产气10.6×104m3,施工效果良好,胶凝酸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性能稳定,满足施工要求。

目前胶凝酸体系施工成功率100%,根据每口井的不同井温,可以微调配方,既保证了效果,又减少了成本,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见表5)。

4 结论

(1)设计分子结构,研究聚合机理,采用水溶液聚合,合成了以改性丙烯酰胺为主体的耐温180℃酸化用胶凝剂,满足超高温酸压需要,增黏效果好,酸溶时间短。

(2)根据胶凝酸起黏机理,自主合成添加剂,形成了180℃酸化用胶凝酸体系,在180℃,170 s-1下剪切60 min后酸液黏度仍能保持在20 mPa·s以上,具有较好的缓蚀性、高温流变性、铁离子稳定性等特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3)该体系现场施工最高井温168℃,施工成功率100%,有效降低酸岩反应速度,增大酸液作用距离,增产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凝剂酸液酸化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海洋酸化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高凝高蜡原油降凝剂的筛选
渤海油田注水井多效复合酸解堵技术应用研究
酸蚀裂缝差异化刻蚀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
苏里格气田东区碳酸盐岩储层酸压用单剂稠化酸
考虑多重滤失效应的前置液酸压有效缝长模拟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HK-135柴油降凝剂的适用性实验
高蜡原油管输用高效降凝剂的筛选及降凝降黏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