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医疗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建构研究

2018-08-22鲁世清朱云峰贾晶晶

现代计算机 2018年22期
关键词:医学类医学院校医学生

鲁世清,朱云峰,贾晶晶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新乡 453000)

0 引言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纲要》提出,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1]。

医疗信息素养是指医生在开展医疗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对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其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信息创新能力等[2]。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英才的摇篮,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石。计算机类课程是医学类本科院校必修基础课程,应对健康中国2030战略需求,提高医学生医疗信息素养,培养能够胜任基于网络医疗平台,共建、共享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开展合作医疗的医学人才,是确保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的前提。

1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从遵循国家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必修基础课程标准,或应对省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角度,以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的角度开设,其课程体系建构、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教学安排等已不能够满足信息时代对医学生医疗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3]。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课程内容设置单一,忽略学生基础差异

我校医学类专业生源广泛,地域特色不明显,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别较大。例如,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计算机基础操作就已经熟练掌握,而有些来自于偏远地区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加之有些专业生源不限文理,造成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一刀切式的教学内容安排忽略了学生的基础差异,造成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内容无趣味、无新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跟不上课程进度,教学过程对于师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2)专业针对性不强,需求结合性差

各医学生由于专业差异,就业去向不同,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也不同。目前各医学类高等院校将计算机课程与专业需求结合开设课程的较少,基本上各个学校内部各医学类专业都采用相同的调和体系,专业针对性不强,需求结合性差。

(3)缺乏专业联系,学科融合性差

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医学界也不例外。在医学各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计算机已经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医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今后医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这就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与医学类课程交叉融合,增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是对当前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新方向。目前,就高等医学院校来讲,很少有在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中纳入学科交叉融合的内容,在计算机教学中也没有融入学科交叉理念,导致医学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应用与实践脱节,教学水平低[4]。

基于此,本文基于“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提出医学生医疗信息素养培养体系,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计算机基础层次的学生分别开设计算机类课程,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同时,培养能够胜任基于网络医疗平台,共建、共享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开展合作医疗的医学人才。

2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生医疗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建构

根据医学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结合各医学专业的需求,将医学生划分为护理、临床、检影(包括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和其他专业四个大模块。分别设置符合各模块需求的学习内容,形成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技巧(Technique)、方法(Method)四级目标体系,各模块医学生按照其目标体系要求,呈梯度递进的方式逐渐展开学习。

(1)知识级目标

知识级目标侧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学习和掌握。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产生、发展、特点、软硬件构成、数据表示等)和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别较大这一现状,本部分的内容采用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形式。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源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登录平台进行选择性学习并完成在线作业,作业测评优秀的学生可以不参加本部分内容的课堂学习。课堂上,由教师辅助完成本部分在线作业测评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学习。

(2)能力级目标

能力目标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医学辅助办公软件,具备临床医学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医学生所处学习模块的不同,能力级目标的学习资源有所不同。例如,护理模块的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医院护士,则将Office基本操作主要学习内容;临床模块的医学生就业以医院临床医生为主,除了Office基本操作以外,对计算机技能基本技能的另一要求是患者病历管理。所以,该模块的学生需要在学习Office基本操作基础上,需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管理方面的知识;而检影模块的学生对计算机能力要求更高,除了完成Office基本操作和数据库管理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了解计算机专业基础方面的知识,如电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

(3)技巧级目标

技巧级目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练习综合案例增强学生的软件应用技巧。护理学模块学生在技巧级目标主要学习高级Office操作,通过各种Office综合实例供学生上机练习操作,提高Office应用技巧,同时将数据查询技巧方面的知识作为选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便利;临床模块学生在此基础上数据统计分析方面的教学内容,如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为将来开展医学研究提供便利;检影模块的学生可将高级Office操作和数据库应用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同时加入图形图像制作与处理类课程,如Photoshop,为检影模块的学生发展成为技术型人才提供技术支撑。

(4)方法级目标

方法级目标的主要任务定位为发挥计算机类课程辅助医学学习的作用,增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促进与医学类课程交叉融合。因此,在护理模块,针对高级护理需求,加入和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编辑软件,如Photoshop、Audition、Flash、Premiere等;在临床模块,为培养能够胜任网络医疗平台建设、共享医疗信息资源的医学人才,需加入数据库应用系统综合实例开发和虚拟现实实训内容;而在检影模块,除选择数据库应用系统综合实例二次开发实训内容外,还添加与之相关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Python等,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知识、能力、技巧、方法四级目标体系学习内容和预期结果总结如表1所示。

3 结语

“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关系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为了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地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学院校首当其冲担负起培养医学英才的重任,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模式的创新,都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地探索。知识、能力、技巧、方法四级目标体系,能够针对学生基础差异,体现个性化教学需求。同时,结合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促进学科融合,充分发挥计算机类课程在医学领域的作用,增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为当前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新方向。

表1 四级目标体系和预期结果

猜你喜欢

医学类医学院校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