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8-08-21周凤春

考试周刊 2018年72期
关键词:酸碱性问题式教学盐溶液

周凤春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构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模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且广受欢迎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盐类水解;盐溶液;酸碱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问题式教学模式便是这众多新教学模式中广受师生喜爱的一种。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主要通过教学目标的要求巧设一些有针对性的相关问题,引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实验探究、查阅资料等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真正起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作用,不再是一厢情愿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做课堂的主人。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主人翁态度参与课堂,通过解决教师设计的各种问题而获取新知识,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又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们以苏教版化学教材选修四“盐类的水解”一节为例,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知道,纯水显——中性(学生回答),酸溶液显——酸性(学生回答),碱溶液显——碱性(学生回答)。

【问题】同学们猜想一下: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所得到的盐对应的溶液应该是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呢?

【学生活动】同学们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俗话说,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还是用实验来证明吧。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药品和仪器测定桌上所摆放的各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并及时做好记录:NaCl溶液显(中性);Na2CO3溶液、CH3COONa溶液显(碱性);而NH4Cl溶液、AlCl3溶液则显(酸性)。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引发学生对盐溶液酸碱性的猜想。课堂导入显得自然流畅,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问题探讨和实验探究中轻松获取知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与价值。

环节二:寻找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问题】通过实验可知:同样是盐溶液,NaCl溶液显中性,Na2CO3、CH3COONa溶液显碱性,而NH4Cl、AlCl3溶液却显酸性。为什么?

【学生】热烈地讨论,提出各种看法。

【问题】根据组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可以将盐的类别分为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思考:盐的组成类型与盐溶液的酸碱性之间是否有关系?

【学生】(恍然大悟)大多同学很快发现了规律:强碱弱酸盐的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的溶液显中性。

【问题】回顾所学知识:常见的强酸、强碱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归纳:

常见强酸有HCl,H2SO4,HNO3;

常见强碱有:KOH,NaOH,Ba(OH)2,Ca(OH)2(微溶)。

【问题思考】根据物质的组成类别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如何?

MgCl2溶液,NaF溶液,CuCl2溶液,NH4NO3溶液,Na2SO4溶液,Cu(NO3)2溶液

设计意图:布鲁诺先生曾经说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是教学中的一门深奥的学问。使用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构建新知识,为课堂的教学增添色彩,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从练习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盐溶液酸碱性的判定方法,为本节课的难点“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环节三:探究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根据盐的组成类别判断各种盐溶液的酸碱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其本质的原因。现在以NH4Cl溶液为什么呈酸性为例,先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问题】1. NH4Cl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2. 溶液中的H+和OH-来源于哪里?

3. 纯水中的c(H+)和c(OH-)是什么关系?加入NH4Cl后它们的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

4. 写出相关的电离方程式,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归纳(可以师生共同归纳,也可以点名让学生归纳补充)在NH4Cl溶液中,存在两个电离:NH4ClNH4++Cl-,H2OH++OH-,NH+4与OH-反应能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使溶液中OH-的浓度不断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就不断地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溶液中c(OH-)

【问题】请同学们以同样的道理分析CH3COONa溶液显碱性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1. 在溶液中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2. 这些离子是否发生反应?

3. 是什么原因使得c(H+)和c(OH-)不相等?

【学生】讨论并汇报

存在两种电解质CH3COONa和H2O,所以存在两个电离:

CH3COONaCH3COO-+Na+

H2OH++OH—

电离之后,按理说,也应该有c(OH-)= c(H+),最终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

CH3COONaCH3COO-+ Na+

化學方程式:

CH3COONa+H2OCH3COOH+NaOH

离子方程式:

CH3COO-+H2O CH3COOH+OH-

【讲解】水电离产生的H+被溶液中的CH3COO-结合形成弱电解质CH3COOH,c(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就不断地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增加。在新平衡中,自然有c(OH-)>c(H+),所以溶液显碱性。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实验探究和盐的组成探究后,基本上能够判定出各种盐溶液的酸碱性,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是表面的、不系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把知识的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课堂上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分析其本质原因,并引导如何用方程式来表示盐溶液的水解过程。

环节四: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判定各种盐溶液的酸碱性,也知道盐溶液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酸碱性。请同学们利用盐类水解知识解决下面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问题】1. 家里平时做馒头或面条时,经常使用的“碱”的化学成分是什么?为什么“纯碱不是碱”?

2. 中国有句谚语叫“灰混粪,损肥分”。为什么草木灰和粪相互混合会使肥效丧失?(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粪主要成分为铵盐)

3. 被草地里的蚂蚁咬过后,通常都会感觉到痛痒,抹点肥皂水可以使痛痒得到有效的缓解,为什么?

【教师】本节课最重要的内容是判定盐溶液酸碱性及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下面请同学们动手检验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练习】判定下列几种盐溶液的酸碱性并写出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CH3COOK 溶液,NH4NO3 溶液,NaF溶液,FeCl3溶液

设计意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获取、运用知识。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获得教学的成功。

本节课通过层层设疑,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对问题进行分析,建构新知识体系。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讨论活动中,学习并获得新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情况,增进师生间的互动。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尽可能地在扣紧教学主题和重难点的前提下把问题“精彩化、智慧化、有序化”,而不是盲目地“为了问而问”。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究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新课程改革提倡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新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实践证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些紧扣主题的问题,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娟.化学探究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2]蒋新宇,施树云,于金刚.问题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光谱实验室,2012(4):2548-2550.

作者简介:

周鳳春,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市内坑中学。

猜你喜欢

酸碱性问题式教学盐溶液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Ni-W-Fe-P四元合金镀层在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盐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第十单元酸和碱
盐溶液浓度差对混凝土单面抗冻性的影响
盐溶液中“质子守恒式”的三维思析
我国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状况
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考点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