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党的建设历程与经验

2018-08-21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8期

束 赟

[摘  要]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并从各个方面不断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以之作为我国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保证。上海的党建工作是上海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保证。本文在梳理四十年来上海党建的主要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上海党建的重点和亮点领域,提炼上海党建的经验,并进一步展望未来上海在全面从严治党上的作为。

[关键词]上海党建;党建经验;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图分类号]  D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8-0007-05

一、四十年来上海党建的主要历程

(一)1978-1992年:党员的整顿与党建的规范化。加强组织建设,规范党员的教育与培养。1983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中共上海市委在全市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开展全面整党。整党共分两期,第一期从1983年11月开始至1985年6月基本结束,第二期从1985年8月开始至1987年5月结束,约2.5万个单位、86.5万党员参加整党。同时,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得到了重视。1979年12月,市委宣传部和组织部联合下发通知,从1980年起对全市党员分期分批进行轮训。截至1980年6月底,全市独立总支以上开展轮训工作的单位有2786个,轮训党员近15万名。此外,人才培养也是这一阶段的重点。1979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上海市委常委时指出,要有意识地选拔一批年轻人,这是党的战略任务、根本任务。开展作风建设,启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1979年4月,上海市委决定成立中共上海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1984年正式成立中共上海市纪律检查委员会。1979年8月,市委召开纪律检查工作会议,提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必须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1981年11月,市委召开组织人事纪律检查工作会议,提出端正党风要解决五个问题以及从六个方面增强党性。1982年,市委组成30个党风调查组,有重点有目标地系统检查党风党纪,考察党组织的战斗力。党史研究与干部教育工作重新开展。1981年7月,市委决定设立市委党史资料征集调查委员会,1983年更名为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设有党史征集办公室。1990年将市委党史征集办公室改为市委党史研究室,作为市委领导的具有科研性质的部门。同时,党校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1980年4月,上海解放后的首次全市党校工作会议召开;1984年1月,市委发布《关于逐步实现本市各级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由此,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合理的党校教育体系。

(二)1992-2002年:加强思想教育,推动重点领域党建。加强政治建设,突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95年2月,上海市委召开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部署了上海党的建设任务。从3月开始,在全市党员中开展“争当敬业创业的先锋,争当关心群众的模范”的“双学”“双争”主题活动,到1997年,全市约60%的党员参加了轮训。1996年,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立党为公,从政为民,接受监督,做人民好公仆”主题党风廉政教育。1998年,市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要求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2001年,市委、市政府又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要求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社区党建成为上海党建的重点领域。1999年8月,上海市委召开社区党建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探索社区组织工作形式和活动方式,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10月,中组部在沪召开全国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提出要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城市基层政权的高度来认识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0年起,上海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两级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1]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上海在这一时期开始探索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建设,促进“两新”组织依法、有序、健康发展。“凝聚力工程”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取得成效。在“凝聚力工程”建设方面,1994年7月,市委发出号召,要求各条战线的党组织开展“凝聚力工程”,到1995年3月底,全市共有凝聚力工程建设试点单位1566个。“凝聚力工程”的建设密切了党与群众联系,党员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在思想教育方面,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于1999年3月正式开始。2000年起,上海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上海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促进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思想理念、目标追求、体制机制和具体实践。

(三)2002-2012年:走科学发展之路,党建向新领域推进。思想建设方面继续深入,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2003年7月,上海市委要求从增强党的自身凝聚力和增强党在全社会凝聚力两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2004年7月,召开“凝聚力工程”推进会,要求开展“三服务”“三测评”活动,重在形成制度和机制。2009年,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了“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结合市委工作要求,引导各级党组织通过走访、下放、接访等“三访”制度,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保增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诉求保民生。开始探索党建助力大城市发展。随着上海超大城市的发展,社区党建的全覆盖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2004年9月,市委召开全市社区建设与社区党建试点工作会议,确立了“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党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试点工作。2006年4月,市委进一步要求将街道党工委调整为社区(街道)党工委,按照行政组织、居民区及驻区单位三条线设立党组织。至2006年5月,全市已有33个街道成立了社区(街道)党工委。“两新”组织党建成为新亮点。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涌现是这一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由此,“两新”组织党建也成为了上海党建工作的新亮点。2002年底,胡锦涛肯定了上海以社区党建为载体,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做法,并要求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进一步指导实践。2003年10月,市委召开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提高。至2003年底,本市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已建党组织比例已达到94.37%,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网络。

(四)2012年至今:全面从严治党与党建工作的新篇章。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时期,围绕着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上海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解决管党治党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2013年起,上海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精心组织,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证。2014年,上海市委进一步强调要按照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2015年起,全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起,上海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开始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上海充分发挥本市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作用,从党的历史和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汲取养分,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结合自身特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活动项目,供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选用。党的十九大之后,上海落实十九大精神,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向纵深发展。国企党建开启新格局。上海是国资国企重镇,在上海国有企业党建方面,这一阶段形成了新的历史时期国企党建的新格局。上海国企党建工作抓住国有企业的“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上海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城市党建与社区党建进一步发展。上海的城市党建与社区党建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并且在不断探索发展。2012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上海五里桥社区(街道)党工委,开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调、群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新格局。2015年开始,上海基层党建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探索具有特大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2017年7月,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二、四十年来上海党建工作的重点与亮点

(一)社区党建:上海党建工作的亮点。城市基层党的建设是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上海的社区治理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社区党建方面,上海也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组织是党的神经。随着上海社区的不断发展,党联系社会、整合社会、调控社会的空间也随之向社区调整与转移,社区成为基层党建的新空间。上海社区党建的基础是党员的“双报到”制度,即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单位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双报到”进一步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由此创设在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的渠道,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建的组织力量。上海在社区党建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探索了区域性“大党建”的建设,以社区群落、商圈群落、新社会组织群落等功能化集中区域为党建单元,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党委领导,行政组织配合,群众组织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的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

(二)社会组织党建:上海党建的重要领域。社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组织面大量广,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十分重要。近年来,上海市社会组织以每年800多个的数量增长。截至2018年5月,全市经民政部门批准登记的社会组织共15558家,其中社会团体403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1077个,基金会445个。按照“党组织应建尽建、工作覆盖全面有效”的目标,上海各级党委在社会组织中积极建立党组织,按照“行业归口、分级管理、区域托底、规范有序”的要求,建立行业归口安排、协调机制和联动协同推進机制。对规模小、流动快、人数少,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则依托楼宇、园区、流通市场综合党委等区域性党组织抓组织覆盖。此外,对未注册登记、仅在街镇备案的群众活动团队和各类社区公益组织,依托街镇党组织、居村党组织,选派党群工作者、党建联络员及时跟进党的工作,实现了对社区社会组织党的工作托底覆盖。

(三)国有企业党建:上海党建的光荣传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作为全国国资国企的重镇,上海国有经济总量大、覆盖面广、贡献度高,国有企业在上海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十分重要,上海党建中国企党建是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上海一直重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的党建。201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国有企业改革20条”,提出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党组织要重点落实“把关定向、鸣锣开道、鼓劲加油、保驾护航”责任,实现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国资系统的具体化。[2]党的十八大之后,上海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领导,健全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十九大之后,上海进一步提出,新形势下要加强上海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为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四)党建信息化:上海党建工作在新技术时代的新探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和挑战期。上海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助力党建。上海是我国新型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和世界前列。目前上海党建信息化的总体状况体现为:总量巨大,形式丰富。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上海各级党建工作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已形成了涵盖网站、APP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在内的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格局。利用互联网优势集中公众资源和优秀信息设备,进一步加强党建组织工作的落实、监督和创新,其必要性、迫切性已经成为共识。技术手段在党建工作中的运用成果突出表现在:一是提高了党建工作的引领性,“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党建思想工作的实时化分析与动态化引导。[3]二是提高了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开展更多的针对性分析和个性化服务。三是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大样本分析与关联性分析,党建的有效性得到技术的助力。

三、四十年来上海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

(一)加强政治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十年来,上海始终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上海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成效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具体包括率先对拟提任市管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查核,先行先试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以城乡基层党组织与街镇党组织、区级党组织实现三级贯通、联动运转,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以及推进“两新”组织党建等。[4]

(二)重视历史传承,发挥上海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上海拥有优良的红色基因与大量的红色资源,据上海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统计,上海现有革命遗址657处,现存440处。这些革命遗址中,与党直接领导相关的遗址456处。上海党建注重信念的建设,总结历史经验,提供未来的方向,凝聚现有的人心。十九大之后,上海的红色工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红色遗址遗迹、红色文化展示基地、重大理论研究课题、重点活动项目、红色文艺作品、红色创意品牌,不仅成为上海党建的亮点,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名片。红色文化的上海传承者已经成为上海鲜明的文化符号。在新时代,上海党建工作还进一步探索用新的网络技术、科技产品,传播上海的红色文化,凝聚并体现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精气神、正能量。

(三)引领与参与相结合,党建助力社会治理。在助力社会治理方面,上海的党建工作特色在于实现“引领”作用,实现“整合性”领导,强调党应当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与社会整合功能;发挥统筹协调与社会吸纳功能;发挥公共事务治理的引领示范功能。[5]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还要在制度与机制上进行完善,通过制度建设,培育和引导各种组织的发展,将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而加强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上海党建的另一经验是实现“参与型”领导。参与型领导将党员的活动与城市“两新”组织、社区组织的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个体党员的参与,引导社会治理的发展。

四、未来上海在全面从严治党上的新作为

(一)强化政治建设,突出政治统领。强化政治建设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客观需要,是党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是经济、科技、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强化政治建设对于推动上海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上海正深入推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讲和培训工作,始终确保党组织和党员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起来、统一起来,不断凝聚信仰的力量、组织的力量。未来上海的基层党建工作,关键是增加党组织在基层的凝聚力和导向力,保证党的工作全覆盖,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与政治保障作用。

(二)形成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上海基层党建特色。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和社会组织发展是上海党建的特色优势。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对党的组织设置、组织功能、组织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可以进一步明确党在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完善党的领导功能、整合功能、服务功能,合理配置基层中党组织和党员资源,使优势最大程度地得以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找到合适的载體和抓手,针对新的社会状况、新的社会组织特点和新的职工群众需求搞活动,紧扣党员实际创新教育管理和服务,最终使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切实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探索党建助力城市发展的新路。未来,上海将进一步探索党建助力城市发展的新路。这首先需要明确在城市发展中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推进党建工作与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上海自身发展结合起来。[6]当前,上海正着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等“四大品牌”。党的建设也将在这四个重点领域有所作为。在上海服务方面,党建工作将积极为创业组织中的创业者自主管理、服务社会搭建平台。在上海制造方面,党建可以提升上海各类产业园区党组织的覆盖率和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领导力,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上海购物方面,上海积极建设新的基层治理格局,强化党的领导和社会力量协同参与,优化消费和营商环境。最后,在上海文化方面,丰富的红色文化是上海的宝贵资源,未来上海将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的建设,使之起到凝心铸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建勇.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现状和演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2):93—96.

[2]苏虹.国企党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DB/OL].上观新闻,2017—05—19.

[3]李潇.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网络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重构与转型[J].求实,2017(9):23—31.

[4]齐卫平.以全面从严治党新作为支撑上海新发展[DB/OL].上观新闻,2017—05—27.

[5]王杨.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党组织嵌入社会组织的功能实现机制——对社会组织党建的个案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7(2):119—126.

[6]杨金志,朱翃,郭敬丹.一流党建引领上海打造一流城市活力[J].瞭望,2017(18):27—29.

本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研究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项目编号:2015MZD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