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龋病患者饮食、口腔卫生习惯与人口学特征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8-08-21刘四燕刘丽丽金友良程蕙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龋病巧克力行为习惯

刘四燕 刘丽丽 金友良 程蕙娟

1. 312000,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

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1],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学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龋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行为习惯有关[3-4],但研究结论也存在不一致的现象[5-7]。为了解上海地区成人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情况,笔者开展了相关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7-06~09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者,年龄满18 周岁, 知情同意后愿意接受问卷调查,排除精神异常、恶性肿瘤、糖尿病以及正畸的患者。

1.2 方法、内容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确诊患者龋病的成年患者为病例组,以未患有龋病的对象为对照组(主要包括龈上洁治、口腔健康检查或咨询的对象),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探索疾病相关的影响因素。龋病患者由具有临床资质的口腔医生进行诊断,排除牙齿感觉过敏症的患者。问卷调查采用调查对象自填与研究者现场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调查过程遵循尊重、自愿、保密的原则。

1.3 数据管理、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共完成调查350 人,其中龋病患者232 人, 占66.3%。 年龄最小18 周岁, 最大的70 周岁, 平均(35.9±11.1) 岁。 男性占39.7%(139/350), 女性占60.3%(211/350)。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体重指数的分布上未发现有显著的差异(P>0.05),但性别和年龄分布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 1)。

表 1 龋病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分布的比较情况

注: ① 2 组年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但方差齐性检验P<0.05, 采用t’检验

2.2 吸烟、饮酒及饮食习惯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吸烟、饮酒、坚果类食物、糖、巧克力、咖啡爱好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它食物、饮料爱好方面未发现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 2)。

表 2 龋病组与对照组吸烟、饮酒及饮食习惯的比较情况

2.3 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习惯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坚持早晚刷牙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正确刷牙方式、刷牙时间、饭后漱口等方面未发现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 3)。

2.4 龋病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按照检验水准α取0.1的标准纳入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的筛选采用Stepwise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女性(OR 2.65, 95%CI=1.651~4.264)、糖、巧克力(OR 2.66, 95%CI=1.472~4.788)、咖啡(OR 1.91,95%CI=1.099~3.315)对成人龋病有显著的影响(表 4)。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经常食用糖/巧克力、咖啡是上海地区成人龋病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结果提示有必要在成年人群中多开展口腔健康宣传教育[8]。研究发现女性龋病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饮食行为习惯特征有关,结论与国内其他研究相一致[9]。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饮酒、坚果类食物、接受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坚持早晚刷牙等因素也是成人龋病的影响因素,而多因素分析发现这些因素都不是独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引起上海地区成人龋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用糖/巧克力、咖啡,尤其是女性人群。

表 3 龋病组与对照组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习惯的比较情况

表 4 成人龋病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因此,减少糖/巧克力、咖啡的摄入可能是非常有效的龋病预防手段。

龋病患者患病后的口腔健康行为可能会发生改变,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研究,无法分析口腔健康行为的在阻止龋病发生所发挥的实际作用,相关研究需开展队列研究或干预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龋病巧克力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共有多少巧克力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吃不完的巧克力
“巧克力”吃醋了
分发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