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数控车床与数控软件的数据传输技术与实现

2018-08-20罗翔飞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数控车床

罗翔飞

摘 要:將计算机数据经数控软件传输至机床控制系统中,是确保机床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而运行的主要途径。本文从设计软件及设计方法两方面,简要阐述了数控软件的设计与应用方法。基于此,重点对通信技术的实现以及数据传输过程进行了研究,具体探讨了技术的实现方案。为数控车床运行提升效率,以及故障发生几率的降低提供相关保证。

关键词:数控车床;数控软件;数据传输技术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4.054

0 前言

随着制造业中数控车床应用数量的提升,传统的手工编程以及参数输入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动编程、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成为了制造业需重视的主要问题。自动编程需采用CAD以及CAM等软件进行。而CAXA数控车,则是支持编程过程得以完成的基础。可见,数据传输技术较为复杂,对其实现方式加以研究较为关键。

1 数控车床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1.1 设计软件

CAD与CAM为数控车床设计所需的主要软件,该软件支持绘制视图、键入参数等多项功能。必要时,设计人员同样可采用CAD软件设计特定的曲线,以准确的描述车床生产的特证。CAM软件具有图纸分析、轮廓建模、刀路轨迹生成、加工检验等多项功能。以两轴加工为例,数控车床一般仅能够从两个方向,实现对工件的加工[1]。将CAM软件应用到加工过程中,有助于规范X轴以及Z轴的参数。以此为基础,控制工件的加工长度,达到减小工件参数误差的目的。除此之外,CAM软件,同样可有效定位刀位点,避免刀位轨迹出现偏差。

1.2 应用方法

以车削加工为例,应按照以下步骤,对数控软件加以设计:(1)工作人员可首先根据不同零件,绘制不同图形。绘制时,应采用端面中心区域,作为原点。在此基础上,点击直线命令,绘制出零件的大体轮廓。(2)根据加工需求的不同,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同样不同[2]。例如:钻孔的过程,应采用钻孔工具进行设计。在规范钻孔深度及孔径参数的基础上,确定刀具轨迹。(3)当刀具轨迹生成后,应采用轨迹仿真的方式,观察轨迹的运行效果,进而及时发现加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4)经验证方案无误后,即可立即展开加工。

2 数据传输技术的实现

为确保产品加工中,各项参数均能够与数控软件中的参数相符合,将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到加工过程中是重点。

2.1 通信技术

(1)DNC系统。DNC系统,由管理模块、分析模块、通信模块等部分构成。其中,管理模块的功能,在于实现对人力资源、服务器、客户端以及刀具的管理。分析模块的功能,在于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信模块的功能,则在于确保机床能够直接调用管理服务器上的代码。需注意的是,为提高生产的安全性,通信端的权限,应由数控软件进行统一管理与控制。DNC系统接入方式,以RS-232C转以太网接入为主,且支持多串口接入。通信时,数据可经不同通道,分别传输至机床中。采用该方式实现通信,数据传输速度快、质量高,优势显著。

(2)系统安装。系统的安装流程如下:1)将通信端的CONF1G.GFG文件打开,根据系统的提示,选择相关程序点开。2)将管理文档的类型设置为3,使通信关闭。如需打开,则需将文档类型设置为0。3)有关人员可经“网络DNC客户端普通机床使用点数”窗口,选择机床点数,在传输控制指令的基础上,实现对数控车床运行状态的控制。系统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如系统处于关联模式,使用通信技术时,必须选择“DNC通信服务器”。通常情况,在“DNC”下,均会存在Setup.exe的项目。该项目中,各项参数必须精确设置,以免对系统性能造成影响。

(3)通信流程。数据传输及通信流程如下:1)选择机床:有关人员可在系统中,选择需要通信的机床。同时,根据系统的提示,对机床的参数进行设计。2)NC代码发送:有关人员可选择“串行通信”,在此基础上,将NC程序文件打开,传递NC代码。3)NC代码保存:NC代码发送完成,并已被计算机接收后,接收状态可自行更改为运行状态。4)通信终止:如数据处于传输过程中,可通过点击“终止传输”的方式,使数据传输的过程停止。除此之外,有关人员还可选择“XON”信号的接收方式,提高信号接收时段的合理性。

2.2 传输过程

(1)传输线路。有关人员可利用SYSTEN功能,显示系统画面。根据系统的提示,选择是否需要在线显示监控画面。数据传输时,可将设备波特率的每秒位数,控制在9600左右。同时,将“1”设置为停止位,将“7”设置为数据位。确认传输线连接正确后,将机床的运行方式,设置为EDIT,并利用CAXA网络,以及DNC软件发送数据,机床则可随即进入到循环加工状态。将上述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到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在线加工质量,且可缩小加工中的参数误差,优势显著。

(2)后处理措施。数控车床后处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刀具路径的合理性,提高系统对G代码指令的识别能力、提高控制指令的生成水平。以换刀指令为例,生成程序如下:

N100 M05;

N105 T0101;

N110 S1000 M03;

以G代码的识别为例,有关人员可将G00,设置为“快速定位”,将G01,设置为“直线插补”,将G02设置为“顺时针圆弧插补”。为确保刀具的运行轨迹无异常,可采用G40,建立刀具补偿取消措施,提高数据传输模式的合理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为提高数控车床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制造业应将CAD及CAM软件,应用到车床中,以明确机床的运行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车床运行需求,设计DNC系统。通过发送及接收NC代码的途径,使数据传输与接收的过程得以实现。借助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对车床运行的实时控制,为企业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的提升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肖元昭,岳磊.基于OpenGL的虚拟数控车床加工仿真系统设计及应用[J].河南科技,2017(19):71-72.

[2]韩志引,吴慧君,夏山鹏.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车床试切对刀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6):241-242.

猜你喜欢

数控车床
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工艺处理及优化试析
浙海德曼(688577) 申购代码787577 申购日期9.4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教案设计
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提高数控车床加工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
数控车床进给轴装配误差建模技术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车床实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数控车床刀尖半径补偿的应用分析
复杂零件的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研究
论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几点因素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