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家风家训中汲取立德树人的营养

2018-08-20孙建辉

中国教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海淀区家训立德

孙建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依照党的教育方针引导人、培养人、造就人,让广大教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2018年5月16日,即亚圣孟子诞辰纪念日,以“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为主题的2018年敬德书院春季论坛在古香古色的敬德书院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由敬德书院和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由海淀区教委美育和校外教育科、凤凰教育、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共同协办。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央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新,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刘恪,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张凤华,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静,海淀区教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杜荣贞,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屠永永,海淀区委党校副校长吴小红,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颍惠及海淀教委相关科室领导,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勇,北京崇贤书院院长李克,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寒,中国书画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郭志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张建才,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祖莪等专家及来自海淀和其他区县的150余位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一同参加了本次论坛,共议家训家风与立德树人。

共议家训,教民化道

家风,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较为稳定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守则规矩,代表着家庭或家族的传承,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风。楼宇烈先生从“家”的概念切入,指出在中国的生命观里,人与人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家文化中最直接的就是亲人间的血缘关系,最能体现中国家文化特色的就是关于孝的定义,自然亲爱即为孝,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是自然亲爱的表现,不是一个外在我们来制定的关系,它属于人的天性。而最标准的家,他认为应该是三代共居。中国的家并不是一个小家,它有各个层次不同的家,所以家教、家训、家风也不仅仅是小家的问题,大家的家风比小家的家风更重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化民成俗,人文化成,构建整个社会的风气、风俗,即“教是以爱,育之以礼”,注重身教,身体力行。

而郭齐家先生则从自己的家庭说起,认为家庭和谐得以促进社会和谐、人伦之道始于夫妇之道、孝道是使家庭和谐融洽的基石、家教最有效的手段是家训、多读古诗文扎好中国根,指出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人类的一切良好的政治、历史、文化、社会、家庭都建立在夫妇关系必须符合“正道”上,而孝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由此形成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关系和中国社会稳定起了極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

“好家训形成好家风,好家风成就好家庭”,徐勇教授指出史家小学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中何梦瞳同学说的这句话更加到位地诠释了家庭、家教、家风的关系。他认为家训是父祖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训教,是前者为后者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借助尊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族众的又一重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道德约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而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风尚、风格和习性、习气,是一种隐性的形态。同时,他指出家风的形成,有赖于家训。家训可以立即实现,而家风的形成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风表现为隐性的耳濡目染,而家教表现为显性的耳提面命。

在致辞中,吴颍惠院长指出,古往今来的家风、家训,其目的就是立德树人,一是重德育,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二是尚文教,在家庭教育中尤其重视诗书礼仪的学习;三是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庭教育要对学校教育给予尊重,学校教育应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以此形成家校合一、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话家风,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家庭教育历来就被视为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列的三大教育体系之一。我们从古人那里汲取营养,形成家校共育合力,重提家训,共议家风,立德树人,能够引导人们自觉省思,为学生成长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孟子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内圣外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如是说。“内圣”是说一个人要追求一种圣贤的境界,“外王”是说一个人要追求一种外在力量的强大,具有领导力,对这个世界形成一种正面影响。中国文化是一种修身文化,由家训、家规、家书形成一种家庭文化的追求、文化价值观,进而形成一种家风。家风一旦形成,这个家庭的文脉就会源源不断。而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积善和成德,由家庭推及学校,由家风推及校风,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君子目标。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则以“成志教育的学风与家风”为主题,以亲身的教学案例为线索,与大家探讨如何共同开启家庭教育的2.0时代。她认为传统文化和一个学校的办学历史,是家庭可以让孩子们找到立根之本的源泉,是我们可以办学的精神归依,是我们必须要走向的一份根脉。因此,我们应立足家庭,让家长跟教师一起做时代担当的同盟军,树立“传递家风,立德树人”的榜样。

传世家风的智慧以道德智慧为核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安春指出,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范,学习研究家风家训,对家庭教育而言,首要目的是学以做人;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家风家训是教育成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立德树人。因此,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让家风家训在家族中成为家长自身成长的一个重要教育资源,让家长先成才,并和孩子一起在家风家训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研究员任宝菊针对“家风家训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问题及现状,告诫大家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更包括人格、品格。家风家训与个人的成败乃至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她以古代经典中的家风家训为例,介绍了家训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家风家训是孩子道德养成、社会治理、国家昌盛的重要保证,相信只要有了家风、家训的良好传承,中华民族就能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本次论坛以“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为主题,不约而同地用讲故事的方式言传身教,体现了家风家训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定能更好地引导教师将教书育人和修身齐家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高教师思想道德境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

责任编辑:孙慧

zgjssjh@126.com

猜你喜欢

海淀区家训立德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