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教育之教师专业发展

2018-08-20彭敬慈

中国教师 2018年7期
关键词:技巧香港培训

彭敬慈

上数期文章介绍了香港教育的课程、学与教、价值观的培养与均衡教育,本文主要介绍并讨论香港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之前这方面的内容在香港地区很少受到重视,现在,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它已被公认为是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香港地区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演变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及之前,教师接受了入职前的教育文凭/证书培养后,便被认定是合格教师,可任教一生。但随着教育的改变、研究的发展、社会的急速转变,教育工作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普遍公认的是,无论有多长的职前培养,一定不足够一位专职教师整个约40年的教育生涯之用。政府教育部门、大学及一些培训机构纷纷举办各种各类的教师培训课程。到了20世纪80年代,英国有人形容教师所收到的在职进修课程宣传单的数量,如同旅行社寄来的旅游计划宣传单般的频密!

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从英国来到香港大学的高级讲师Jack Holbrook博士联同“香港数理教育学会”(数理科教师专业组织)的干事(包括笔者)开始把在职教师进修(In-service Education for Teachers,INSET)的概念引入香港教师群体,我们定期为数理科教师提供研讨会、研习班的培训。从那时开始,香港数理教育学会在香港教育界掀起一股在职进修的风气。

1982年,在Holbrook博士的带领下,香港数理教育学会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支持下,进一步在香港大学举办了名为“科学教育学会国际联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Associations of Science Education ,ICASE) 的国际会议,进一步推进在职教师进修之风气。教育署派遣了官员参与,使得本次会议成为香港在职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后,其他专业教师会如英语教师会、教育人员专业协会及其他科目教育学会等,纷纷开始举办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很多不同的培训机会。

从那时开始,教育署(现在的教育局)的有关部门如辅导示学处、课程发展处及大学教育学院及之后成立的香港教育学院(现在的教育大学)也逐步发展,并为教师提供不同种类的培训活动。举办及参与教师培训,成为香港教育的常态。

二、在职教师进修的重要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学概念比较简单,重在知识传授,好的教学是精彩的讲授,那个时代的教师培训也比较简单,一两年内就可以完成,主要是入职前的学习。除科目基础知识以外,有三个主要部分:一是教育及教学基础理论,如教育原理/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基础、社会学、教育科技等;二是教学法,如备课、目标、教学法、教材、评估、微格教学等;三是到校实地体验及实习。通过这些初训(teacher training),教师便可获得教师资格证,可以任教一生。在那个年代,初训资格证足以让教师做升级为主任、副校长及校长之用!

随着社会日益进步,知识急剧膨胀,研究与教育之发展,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也不断更新,入职之前的教育已经公认为一定不够一位教师40年的专业生涯之用。因此,教育界普遍认同任教一段时间后,教师一定要定期接受在职培训,学习最新与最适合当代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技巧与态度。因此,在职教师培训成为教师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比初训更长、更重要。因此,许多国家要求教师在某一期间出示某时数的进修证明,才可继续任教。我国香港在这方面对教师也有每三年内要接受最少150小时培训的建议。

三、校内教师进修

在ICASE国际会议上,来自澳大利亚的John Lake博士及英国牛津大学的Terry Allsop教授着重提出了校外培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它们的有效程度。研究指出,校外举办的短期课程、研讨会、演讲等的长远效果不大,对参与者个别的教学情况相关度较低,未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在职进修需要。同时,参与人往往是最低需要接受培训的人,比较积极主动,而留在学校没有外出参加培训的,其实才是更需要接受培训的人。此外,回校后很少有人能把所学到的转移到自己常用的方法常规内,并把新技巧传授给同事。因此,他们强调了要在学校实地做培训的重要性,介绍了校内教师进修(School-based In-service Education for Teachers,SB-INSET) 这个新概念。那时校内教师进修已在一些海外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推行过,效果非常有效。校内教师进修可更直接地满足学校及教师工作上的需要,同时可让培训涉及校内每位教师,提高团队合作和士气,并为教师提供更长、更深入、更持久的培训。

會议过后,主办方香港数理教育学会便成立了教师进修工作小组(INSET Working Party), 致力于研究及引进校内教师进修这个新培训概念和工作。工作小组成员首先在自己的学校设计与试行一些能满足教师培训需要的校内教师进修活动,包括做一些进修需要的问卷调查,然后定期在工作小组会议上进行分享。这些试验很成功,可以成为在我国香港推广校内教师进修的案例。他们举办过的校内教师进修的例子,包括:(1)科学部为科学教师在校内举办一些研讨会,如安全知识、使用灭火器及氢气瓶的正确方法,介绍新教学技巧;(2)部门同级教师定期会议:每周一次定期在两节课中做教学讨论,这对新教师特别有用;(3)科主任或有兴趣的教师,为部门同工示范教授一个课题,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4)部门教师互相听课,然后互评,给出改善意见 (大家协议结果保密);(5)合作教学,如邀请另一位同级或不同级的教师在自己的课任教一个课题,共同备课,分工或合作教授这些课,课后一起分析;(6)两位讲授同级同科的教师合作备课,编写同一教案,然后各自在自己的课堂上教授,听课后一起分析;(7)以集体“解决问题程序”一起学习:在校成立专题工作小组,就学校要解决的问题深入探讨,分工收集有关资料,学习有关知识,最后共同讨论、研究、创出最好的解决方案;(8)校内成立“教师发展委员会”,统筹举办全校校内教师进修活动。

在试行计划中,一所学校在一年间,该委员会举办了以下的11项活动:(1)做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调查,以助策划一年的进修活动;(2)为新教师提供一个有关管理学生纪律问题的分科小组讨论;(3)组织一个全校性了解“本地黑社会(新义安)”的研讨会,邀请专业社工主讲;(4)组织年级为本的学术及学生纪律讨论会,了解学生的学习与行为需要;(5)在图书馆成立教师资源角以助教师进修;(6)成立媒体制作中心以助教师制作教材;(7)参观教育处的教育媒体制作中心;(8)组织两日一夜的辅导技巧学习宿营;(9)做一个教师工作量的调查,以助提出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建议;(10)组织一个“以专题学习为评估”的研讨会;(11)组织三日两夜的“当代老师成长”为主题的学习宿营。

通过以上试行,教师普遍发现举办校内教师进修有以下几种好处:(1)让老化中的学校再次年轻化;(2)提升校内的沟通及其氛围;(3)有效解决学校问题;(4)提升校外进修效果;(5)以环境、文化改变学校教师的态度;(6)教师不断进步及提升,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成功试行这些校内教师进修活动后,香港数理教育学会在1983年6月特别举办了一个全香港性的教育会议,与校长、教师分享这些经验,大规模地推广校内教师进修。

四、教师在职进修的四大类别

教师进修时应该学习什么呢? 早期的在职培训工作主要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及功能:一是专业知识的更新(updating);二是专业技巧上的再培训(retraining)。这和其他专业一样,为了保障专业从业人员拥有和运用最新的专业知识与技巧,保持最高的素质一样。

1.专业知识的更新

专业知识的更新,包括以下方面:科目本身从研究发展出来的新知识、新理解、新理论;科目领域的新发明、新创造、新应用、新器材、新产品;跨学科的新知识;科目背后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课程;新教学法;新评估;教育的新理念、新理论;教育的新政策;教育的新取向;教育的新发展等。

2.专业技巧上的再培训

专业技巧上的再培训,是学习一些新的技巧与方法,包括:学与教的新技巧与方法;制作教材教具的新技巧与方法;评估的新技巧与方法;管理学生的新技巧与方法;辅导学生的新技巧与方法等。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进修的原因及方面也慢慢扩展到满足教师的其他专业需要。所以,除了满足教师的知识更新及技巧再培训需要外,重要的是在职教师进修要满足教师在他们专业发展旅程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如扩展性需要(extension needs)、转化性需要(conversion needs)。

3.扩展性需要

这是说,当一位教师任教约5年后,他的学与教应该比较成熟。这时教师的关注点可以开始扩展,在教室的学与教以外帮助学校做一些其他工作并做出贡献。例如,帮助学校的校本课程发展做一些行动研究,帮助学校组织一些校内教师进修活动,帮助学校辅助實习教师及新教师等。因这些新工作会涉及其他范畴的专业知识与技巧,要想做得好,便要在有关方面进修与学习,扩展自己的才能。这一阶段进修的课题,主要包括:分析本地及海外的教育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当代的教育政策;主持会议技巧;辅导实习教师及新教师;推行教师校内进修;推行校本课程发展;发展校本学生发展活动;行动研究等。

4.转职需要

当教师工作表现优秀,对学校做出贡献,有升级职位如科目主任、课程主任、训辅主任或副校长等空缺时,他们有机会晋升到高些的职位。这时新工作的要求与原本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区别,要在这些新工作的各个方面接受培训,发展新专长,以便能更好胜任。由校内工作改变的在职进修新需要,名为“转职需要”(conversion needs),如科主任工作、领导专业知识及才能、教师发展与评核专业知识及才能、推动及管理转变专业知识及才能、员工鼓励技巧、发展创意、公关技巧、财务管理、主管技巧、危机管理、法律知识、教师教育、远景及政策发展、学校改善与发展、全面素质管理等。

五、在职教师进修需要与在职进修阶梯模式

为了更有系统地了解香港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与学习需要,笔者在2000年做了有关我国香港教师进修需要的研究,访问了一些校长、教师,了解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及在不同阶段的进修需要。研究结果指出,香港教师的发展包括四个阶段:(1)生存阶段(survival),1—2年,重点关注澄清自己的角色,是否适合教学工作,适应新学校及新工作环境;(2)适应与微调阶段 (adjustment & refinement),2—5 年 ,主要是改善教学与专业工作,慢慢达致专业各方面的基准要求;(3)进阶发展阶段(extended development),6—10 年,不断反思及转变,个人策划未来发展,参与及贡献校本工作如校本课程发展、校内教师进修、行动研究等,领导才能发展及准备升级;(4)专长化阶段(specialization),10年以上,新工作、升级、角色转变,发展新专长。

这个研究同时研究教师在每个阶段的每类需要,然后创造出教师在职进修阶梯模式(A Model of In-service Ladder)。这有助于每位教师有系统地分析他们当前及将来的需要,有系统地策划进修计划,对学校、大学、教育局及培训机构在策划教师进修计划时也很有帮助。它开始了在香港推动一个进修阶梯,以助教师更有系统地策划及接受在职培训。

六、持续专业发展

香港政府不断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开始强调持续、终身不断进修的概念:持续专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PD)。政府的师训与师资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Teacher Education and Qualifications,ACTEQ ,简称师训会)正式研究教师专业素质的改革,并于2003年建构了“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清楚地列出教师专业能力的各个方面:范畴、领域、分项及阶段描述范畴及领域,以助策划进修。这些能力包括专业的技巧、知识及态度。架构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四个范畴:教与学;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专业群体关系及服务。每个范畴各分四个领域,每个领域包括多个分项,重点描述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外,师训会也建议所有教师在每个三年周期内,参与不少于150 小时的持续专业发展活动。这些活动分为三类:一是有系统地学习,如短期训练课程、研讨会及会议、工作坊、教育学士或硕士课程等;二是其他模式的持续专业发展活动,包括分享良好或创新教学法、在学习小组内分享阅读心得和有关教育专业的意念、教学启导、参与教育事务委员会、为专业发展活动担任导师/ 促导员/ 讲者等;三是各种模式的持续专业发展活动。与校内教师进修理念一样,师训会还鼓励教师多使用些校内提供的进修活动。

在过去的30多年间,经过以上这些重要的历史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香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系北京市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总校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zgjssjh@126.com

猜你喜欢

技巧香港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会议·培训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香港ifc商场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