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传福:力排众议,成则为王

2018-08-20苗向东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王传福比亚迪生产线

苗向东

当众人都在高呼“制造业已经无利可图”时,以中国制造为概念的王传福却荣登首富宝座。从1995年初创业,到成为新能源汽车界的领头羊,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只用了十几年。

成为“电池大王”

1995年,王传福决定辞职下海,很多人说可惜,因为他是系统内最年轻的处长。可他认定手机充电电池大有市场,就这样在深圳创建了比亚迪。招兵买马后,要上生产线时方知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就需要数千万元的投入,建自动化锂工厂要几十亿元,而他才借来区区250万元,于是有专家建议放弃这个项目从小本买卖做起。但王传福决定走下去,他大胆地设想,不买那么昂贵的生产设备,独创了一种主要依靠人力的生产方式,先是自己研究制造了一些生产所需的关键设备,然后再把生产线分解成一道道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王传福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块镍镉电池的生产线,这样生产出来的电池价格比日本竞争对手的低了近40%,这引起了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的兴趣,将给三洋的订单转给了王传福。之后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大额采购订单。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就成为镍镉电池界当之无愧的老大。

成为“汽车大王”

电池行业的发展空间毕竟有限,雄心万丈的王传福想找个大行业做。做什么呢?他想来想去,决定做汽车。2003年初王传福在决定介入汽车产业前,征求20多个股东的意见,大家都反对,公司经理夏治冰更是坚决反对,他说:“风险太大了,进入汽车这样一个全新的行业,前面又有欧美日韩那么多优秀的对手,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为此夏治冰一直劝王传福放弃。除了内部的反对,外部的压力更大。听说比亚迪要造汽车,许多投资者感到莫名的恐惧和愤怒,纷纷给王传福打电话质问。一家美国基金公司给王传福打来电话,表示如果王传福坚持造汽车,他们将大量抛售比亚迪的股票。王传福不为所动。1月23日,王传福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正式入主汽车业。结果比亚迪的股价一跌再跌。但是王传福并没有被吓倒,他坚持下来了,并最终成功了。

成为“电动车大王”

2010年,王传福开始聚焦新能源汽车。这次又有人反对,但王传福坚定地认为,新能源电动车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可是反对的人也振振有词:“由于存在技术不过关、成本太高、设施难配套等问题,很多企业放弃了新能源的探索,就连美国通用也黯然退出投入巨大的电动汽车研究项目。”王传福毫不让步,他说:“电动汽车的关键是电池技术,而我们的优势就在于电池技术先进。”王传福知道这种技术上的颠覆性对整个中国汽车产业都是一个机会。可是转型做新能源汽车意味着巨额投入,而彼时的比亚迪,公司整体业绩大幅下挫,企業随时可能面临倒闭。可是熬到2013年,王传福最初制定的几个核心大方向逐步落到实处,2016年比亚迪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公司电动汽车战略方向才被大家接受。

成为“云轨大王”

正当电动汽车开始赚钱时,王传福又在谋划未来,他看到城市交通已到一个临界点,于是他又想开发“云轨”。他一提出马上就有人说王总太贪心,可王传福说:“在中国,人口一百万到三百万的地级市有273个,市场空间就有10万亿。”在争议中,王传福马上成立了一个1000多人的研发团队,进行“地下活动”。为深入了解云轨市场,王传福曾带队到美国、东京、中国汕头等地实地调研。通过5年投入50亿元的攻关,成功打造出了中国首家云轨。在2016年10月,比亚迪正式推出云轨计划,这昭示着比亚迪的大转身。它很快就获得了一些城市的订单,王传福提出:“云轨在未来5年再造一个比亚迪。”

王传福的创业之路充满传奇色彩,他不按常理出牌,善于逆向思维,敢于进行颠覆性的变革与实践,几次力排众议的决策,让企业完成“三级跳”。

(编辑 花咖)

猜你喜欢

王传福比亚迪生产线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长嫂如母,成就中国巨富王传福
特斯拉将改造生产线 提升Model Y产量
谁是侦探王?比亚迪全民找车行动火爆进行中
一季度泛高安产区增加7条生产线
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拟推六大智能生产线
王传福成胡润榜新首富
最佳市场表现奖 比亚迪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