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战

2018-08-19张天勇

当代贵州 2018年45期
关键词:紫云全县贫困户

文_张天勇

2017年以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实现,获得感和自信心显著提高。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是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紫云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295户44932人,92个贫困村中有3个实现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8.68%下降到2017年的18.28%,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543元增长到2017年的7989元,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实现,获得感和自信心显著提高。

抓落实 奔小康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种植蔬菜、精品水果及中药材等取代传统农业,完成玉米调减10.37万亩,实现168个村(居)产业全覆盖,带动52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推行“合作单位投、财政资金补、争取项目帮、产业收益还”的新型产业模式,种植枇杷、柑橘6000余亩,覆盖34个村7852户贫困户30679名贫困人口。将87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就近转为生态护林员,直接带动2637人脱贫。引进华西希望·德康集团,全面启动实施育肥猪、优质肉鸡和生态鸡养殖项目,完成优质肉鸡和生态鸡养殖项目选址235个,建设家庭农场和生态养殖场130个,全县出栏生态家禽244.17万羽、生猪28.23万头、肉牛2.41万头、肉羊2.79万只。

着力夯实基础设施。“整县推进”2017至2019三年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共计720.12公里,完成路基开挖688.46公里,占总任务数的95.6%,完成路面硬化636公里,占总任务数的88.33%;解决了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并提前启动剩余10万人的安全饮水项目;新建成通讯基站296个,实现全县168个村(居)通讯、网络(光纤和宽带)全覆盖;实现9个乡镇农村数字电视全覆盖,剩余3个乡镇(街道)2019年实现全覆盖。

统筹抓好三保障。累计发放建档立卡学生资助8790人(次),免(补)资助金1479.86万元,组织312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入省属16所职业院校精准脱贫班就读,在县职业技术中学开办精准脱贫班。采取“学校+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开展校农合作,带动10余个村贫困户流转土地16000亩发展种植业。全面落实惠民医疗政策,农村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通过四重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报,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罹患36种慢病患者进行家庭签约服务并实施健康管理。实施农村“危改”“三改”3781户,目前已竣工2968户,竣工率达78.5%。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紧紧盯住极贫乡镇大营镇和53个深度贫困村这一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奋力攻坚。大营镇规划实施脱贫攻坚项目377个,总投资17.55亿元,目前开工项目374个,已完工218个,在建项目156个,完成投资7.74亿元;用好53个深度贫困村扶贫产业子基金种养殖引导基金5300万元,建立企业(合作社)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借鉴“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位一体”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猪、牛、鸡、蜂等养殖业和食用菌等种植业,努力拓宽增收渠道。

抓党建 聚合力

9月14日,张天勇(左二)在紫云自治县板当镇青塘村菌草种植基地了解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开展情况。(紫云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统筹做好整体设计。制定下发了《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关于发挥党建扶贫关键作用助推全县决胜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确保党员旗帜引领、基层战斗堡垒夯实、经济杠杆撬动、示范带动“四大工程”落到实处,推动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明显增强,形成合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良好态势。

强化政治功能建设,始终坚持政治引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深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压实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督促各级党组织扎实抓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做到学通弄懂做实;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推动广大党员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积极主动干事创业。

积极推动两个覆盖,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对全县党组织设置情况开展调查摸底调研,指导规范在产业链新兴经济实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设立党组织,着力消除组织建设空白点;对设置不规范、发挥作用不充分的党组织,做好优化设置。灵活采取“支部+合作社(协会、公司)+产业互助组+贫困户”模式大力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党的工作覆盖整个产业链;初步建成全县党建地图,为抓好党建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突出资源力量下沉,凝聚基层发展合力。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积极推动各方面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在基层汇集,做到尽锐出战,加快基层脱贫攻坚步伐。选优用好“双书记”,组优组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确保作用发挥;组建“脱贫攻坚突击队”,进驻162个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充实基层帮扶力量;面向社会招聘了83名驻村扶贫专干,脱贫攻坚期内常驻贫困村开展工作;配合省市认真做好“三农专家”的选派及跟踪服务工作,及时选派80名农业辅导员到乡镇(街道)开展工作,推动“三农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全面做好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提士气 振精神

抓理论武装,全面提升干部群众思想素质。用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道德讲堂平台,以“宣传干部上讲堂”“科学理论上讲堂”等为抓手,构建“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行业模范讲故事、百姓群众讲体会”的立体宣讲格局。2017年以来,全县建成“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212个,组建由958人组成的讲习队伍。

抓舆论宣传,着力营造团结奋进良好氛围。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辟“脱贫攻坚群英谱”“砥砺奋进的五年”“聚焦十九大”“脱贫攻坚‘春风行动’计划”“脱贫攻坚在紫云”等专题栏目30余个,推送信息8000余条。切实做好新闻媒体“七进”蹲点报道,以及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大比武”“秋季攻势”“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等主题采访活动。

抓文化引领,不断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以喜迎、学习宣传宣讲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组织开展新春文体活动、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苗族四月八”等系列文化活动200余场(次)。今年3月至6月期间,成功举办“相约2020全国名家诗写贵州脱贫攻坚”之“紫云精气神”大型公益文化系列活动,在媒体上的关注度达上亿人(次),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大幅提升。深入实施“文化+”工程,成功申报全省“千村计划”项目1个、省级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1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户,培育发展生产民族手工艺品的小微文化企业100余户。

猜你喜欢

紫云全县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妙笔生花
紫云顶上看见伏羲(外一首)
王维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