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士绿色山地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2018-08-19陈文福

当代贵州 2018年45期
关键词:山地瑞士城镇化

文 / 图_陈文福

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城镇化率为73.76%,中小城镇如串串珍珠散落在沿湖和交通要道两侧,绿色山地城镇化模式极其精美、极其人性化、极其自然,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地形地貌和内陆区位特征相似的贵州学习借鉴。

瑞士绿色山地城镇化的做法

城市规划和谐可持续。瑞士的空间规划分为三级:联邦、州、市镇(其管辖地域及人口等同于我国小城镇)。联邦一级制定空间规划,州一级制定指导性规划,市镇一级制定土地使用规划并对本辖区范围的土地使用方式作出规定,提出市镇的土地使用分类、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要求。此外,瑞士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规划制定和管理。每个市镇的规划,都要通过议会投票决定,居民如对规划有反对意见,可联合提请公投。居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住房和栽种植被都要求编制设计方案并经当地市政审批和邻居同意才能实施。

城市建筑统一性与多样性完美结合。瑞士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主题元素运用广泛和层次丰富,小城镇一般都具备欧洲传统小城镇的基本要素如雕塑、广场、教堂、街巷等。从建筑的立面和造型上看,大的普通低层民居是街道、城镇景观的构图主体,依次排列、交叉错落,构成了城镇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的风貌。小广场建筑建造年代不一,但尺寸相近、风格相似的窗户作为立面构图主体又统一了广场建筑格调。洛桑作为瑞士著名的历史名城,其老城区建于一个小山丘上,建筑沿地势逐级上升,最高处是高耸入云的洛桑主教堂,整个城市形象强烈而突出。从其全貌上看,城镇、乡村与地形有良好的双向景观效果:从山村俯视,小城周边稀疏的房屋与树林连为一体,全镇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树之中;从平地仰望山上的小村庄,远处的小屋犹如岩石一般若隐若现地点缀在大山之中,显得文雅而谦和。在瑞士的山地城镇建设中,坡屋顶作为建筑重要的“第五立面”,进行了形式的严格控制。另外,坡屋顶本身从山地外形衍化过来,与周边山体形态相吻合。不管何处的建筑,大多均为坡顶、灰瓦、浅棕色墙,立面风格统一,但各栋建筑又不尽相同。坡顶造型变化丰富:有双坡、四坡和类似孔明帽的坡顶等。山花和烟囱冲出屋顶,丰富着天际轮廓线,墙角、窗檐处理也多式多样。

城市公交便捷化与绿色化。目前,瑞士有超过26000公里的铁路、陆路及水路交通服务,公交车的覆盖密度、服务水平、方便程度在全球名列前茅。城市道路严控宽度,公路等级普遍不高,道路条件相比国内部分城市也存在一定差距,如洛桑城市主干道一般为四车道,次干道为二至三车道。瑞士立体交通、多式联运遍布全国,轨道交通系统非常发达,较少使用小汽车。倡导绿色出行,开发了依靠太阳能的电动自行车、太阳能缆车、马匹和电动马车收垃圾、骑自行车探索瑞士等交通旅游设施和项目。频繁使用大容量公交,不仅缓解了交通拥挤,而且对城市环境塑造、城市品质提升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城市管理精细化人性化。日内瓦和洛桑两座城市,是瑞士两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国际化程度极高。由于两座城市都是沿袭数百年老城的建设格局,道路狭窄,公共空间也有限,充分利用广场、开阔地作为旅游巴士的停车点,景区景点设专用的临时停车点上下游客(给予一定的候客时间),如日内瓦湖畔川流不息的旅游巴士就非常有序地迎送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充分利用发达便捷的市内交通(地铁、公交、轮渡等),由当地旅游部门补贴,赠送入住酒店客人免费公交卡,在入住期间享受主要的交通工具免费乘坐,既增加了客人对城市的亲近感,又使游客能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城市内部的交通压力。在停车场靠近出口和电梯最好位置,永远有几个用黄线圈起、里面划有轮椅标志的残疾人乘坐车的预留停车位;超市设有残疾人专用收款台;城市道路、建筑都达到无障碍标准,乘坐电动轮椅在城市景区兜风的残疾人随处可见。

瑞士洛桑建筑立面风貌。

全域绿色化与景观化。目前,瑞士森林覆盖率为31.73%。覆盖率虽不高,但视线所及,处处皆景。特别是冬季,各类植物树叶行将枯萎,但是五彩斑斓的植被在皑皑的雪山、清清的湖泊以及各具特色的建筑物映衬下,就像进入如痴如醉的童话世界。城市景观设计师从地形地貌入手,对土壤、植物、景观等进行研究评估,大量人工林和次生林,其植物种类选择栽种和规划布局都别具匠心,从草被、灌丛到乔木的过渡,充分体现了瑞士人的工匠精神。

环保治理严格细致。瑞士已在全国实行了垃圾分类处理和法制化规定。废弃物大致分成10类,城镇和乡村都设有资源回收中心,专用的垃圾回收车有良好的密封性,既不影响市容,也没有难闻的气味。许多家庭都有多种垃圾袋,分别装报纸和废纸、玻璃瓶子、塑料瓶子、一般性生活垃圾以及回收后可以生产肥料的剩菜、果皮等餐厨垃圾;各类垃圾分类详细,既避免污染,又可回收利用。政府机构多渠道节能减排,如联邦邮政公司增大承担邮政投递业务的小型电动摩托车比例;联邦铁路公司改善铁路交通信号系统,尽可能减少火车因红灯而出现的停止再启动消耗的能源;联邦电信公司鼓励国民使用能源消耗少的电视机顶盒;增加电视会议比例减少异地飞行来往。

建筑材料节能环保。在建筑的能源、通风、采光、雨水回收利用上大多都采用高新技术与新材料,例如光伏能源、隔热纤维夹层材料、幕墙玻璃、水再生循环系统等;景观植物的选择充分考虑物种的原生性和生物多样性原则,在丰富不同季节景观的同时也可防止植物病虫害的蔓延。新建居民和商业小区中,都充分利用了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例如:小区的屋顶均由太阳能光伏板覆盖;建筑物外墙一般都采用复合纤维夹层保温材料或玻璃幕墙材料,混凝土材料均是预制件,大大降低了施工现场的杂乱与扬尘;建筑物都安装了雨水收集与再生水循环处理装置;针对老旧建筑或设施进行的改造也均是最大限度地延用原来的基础结构及建筑材料。

瑞士绿色山地城镇化的启示

瑞士精美、人性、自然的绿色山地城镇化,引领着世界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潮流,其经验可概括为:理念为基、科教为擎、绿色为魂、法治为杖、共享为本。

理念为基。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开端,一切结果都有一个初始条件。瑞士从小学到大学,开设“人与环境”课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权威科学研究和有序科普传播,环保教育深入人心,环保成为瑞士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公德。

科教为擎。科技是推动绿色山地城镇化的引擎。瑞士权威科研机构对绿色科技的深度研发及有序的科普传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科技发展离不开教育。瑞士善于利用外国智力资源,广纳全球科技人才。瑞士兴师重教蔚然成风,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独树一帜,为瑞士绿色山地城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为魂。瑞士绿色山地城镇化体现了该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实际行动。绿色渗透到瑞士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浸润着瑞士人的行为哲学与精神需求。

法治为杖。杖者,保障也。有了法治的保障,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便会有序展开。瑞士通过加强立法、严格规划管控、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为绿色山地城镇化护航。

共享为本。让公众共享发展成果,让利益受损者得到补偿,才能促进绿色山地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获得安全、可靠的生态食品需求,仅2016年,瑞士农民就获得了30多亿瑞士法郎的直接补贴,并得到近40亿瑞士法郎专门用于农业和粮食的财政支持;联邦政府每年用于环境的支出约占全国GDP的1.7%,各州将约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用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

猜你喜欢

山地瑞士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山地光伏发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研究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瑞士镇迷阵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