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卫生间”公众认知与需求探究

2018-08-18焦敏方舒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武侯祠卫生间厕所

焦敏 方舒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作为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城市对外的窗口,也是涉及景区的重要设施。景区建设“第三卫生间”,解决特殊人群的如厕问题已成为当前旅游业界关注的重点。“第三卫生间”在我国也可理解为“家庭卫生间”,最早出现在泰国,有别于现有公厕的男女分区设置,在国外也叫“第三空间”,一般用“男女,中间加个轮椅”作为标识。“第三卫生间”是指专门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即为携带儿童的父母或需要有人看护的老人等群体设置,免去诸如父亲带幼女进男卫生间、儿子无法照顾老母亲如厕等尴尬,也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方便。由此,本文在对“第三卫生间”概念进行概念辨析的基础之上,以成都市AAAAA景区武侯祠为例,调查“第三卫生间”在人文景区的建造、使用状况及公众的认知度与需求度,以期获得“第三卫生间”在人文景区的可实施性对策方案。

自2015年4月1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以来,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要求“5A”级旅游景区以及今后申报“5A”级的旅游景区都必须配备“第三卫生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推出《厕所革命新三年工作计划》,再建设5万座厕所,同时开展《厕所等级划分与评定》和“第三卫生间”建设等专项行动。第三卫生间的建设不仅有效解决特殊人群如厕的需求,也是社会和谐、文明的重大进步。从国家政策出台到2017年9月,A级旅游景区厕所数量从2015年的553座增加至704座,第三卫生间新建36座,改建27座。成都市也在2017年年底前将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第三卫生间全覆盖。但由于市场上公众缺乏对“第三卫生间”的认识,存在“第三卫生间”无人入厕,使用不当等情况。因此,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在对成都市武侯祠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景区管理人员、第三卫生间管理员工、第三卫生间清洁员工及大众游客的认知与需求出发,研究公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知与需求差异情况,为景区建设第三卫生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法,兼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充分利用数据统计整理软件,对访谈内容和问卷进行了相应的整理。

(一)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或称“填表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它是实证研究中研究者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常用方法,以语言为媒介,使用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问卷调查法适合那些标准化的问题,适用于描述性调研和解释性研究。根据本研究的需要,针对成都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共发放调查问卷199份,其中线上回收问卷103份,线下回收问卷96份。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由访谈员根据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面访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它是访谈员与访谈对象双方的社会互动过程,并通过这一互动过程获得资料。本研究为获取与本次调研相关的信息,以“景区管理人员、第三卫生间管理人员、第三卫生间清洁人员及大众游客”作为受访对象,并进行访谈。

二、成都武侯祠景区与“第三卫生间”建设

成都市武侯祠是国家AAAAA级景区,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3年成都南郊公园与武侯祠合并,2008年武侯祠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三国文化遗产保护区、三国文化体验区(即西区,原南郊公园)和锦里民俗区三部分组成。作为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及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年平均接待观众约1 000万人次。

(一)成都武侯祠景区“卫生间”建设情况

“成都武侯祠景区”,现在共修建卫生间9座,其中普通卫生间8座,第三卫生间1座(1座第三卫生间里面共设置3个第三卫生间),分布在武侯祠景区办公区左后方即游客中心左方。其余的8座普通卫生间分别分布在游客中心、锦里过街楼前后、结义楼后面、惠陵和静远堂中间、武侯祠美术馆左处、旌忠门前面、西区大门左处,见图1。

普通卫生间与第三卫生间都有专门的清洁员工进行维护。第三卫生间于2017年修建,且已对游客开放。三个第三卫生间设置在一个地方,第一个第三卫生间是综合性的第三卫生间,里面的空间一分为二,分为休息区和卫生间。卫生间里面配备有成人坐便位、儿童小便位、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婴儿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抓杆、挂衣钩、紧急呼叫器、厕纸、擦手纸和洗手液;休息区配备有沙发、冰箱、饮水机、微波炉。在这个第三卫生间旁边,还有两个第三卫生間,可优先供残疾人以及带小孩或年迈父母的家庭如厕,见图2和表1。由此,第三卫生间的建设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

(二)成都武侯祠景区“卫生间”配置情况

武侯祠景区里面共有“卫生间”9座,1座第三卫生间分布在武侯祠景区办公区左后方即游客中心左方,该卫生间所属位置相对于景区其他普通卫生间,具有特殊要求的人群较为容易寻找,但其所在环境周围由于受到葱郁树木遮挡,公众不易发现,因此,可以增设更加醒目的标识,以方便有需要的人群,同时,助于缓解“厕所无人上”的不良现象。其余的8座普通卫生间分别分布在游客中心、锦里过街楼前后、结义楼后面、惠陵和静远堂中间、武侯祠美术馆左处、旌忠门前面、西区大门左处。武侯祠的第三卫生间是在2017年初进行修建的,针对其使用情况,从受访者63岁的卫生间管理人员B叔叔和清洁人员C阿姨处了解如下。

武侯祠建有一座第三卫生间,于2017年5月份修建。且景区里面只有这一个第三卫生间。使用量不如普通卫生间,当普通卫生间使用人数过多时,值班人员会告知游客旁边的第三卫生间也可以使用,缓解厕所人流。使用游客类型主要是家庭的情况比较多。此外,第三卫生间的建设,给游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一家人一起出游又带有小孩子的情况,就更加人性化。里面的设施很齐全,里面没人的时候,游客还可以进里面休息,里面有饮水机、空调、沙发等。

通过对武侯祠卫生间管理人员B叔叔和卫生间清理人员C阿姨的访谈,可获知武侯祠景区的“第三卫生间”修建后,“家庭类”使用比较多,其他的占比率低,但景区人员看到此类情况会进行相应的解释说明引导。虽然武侯祠的“第三卫生间”使用度低于普通卫生间,但也有游客使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助于缓解“厕所拥挤”情况。武侯祠新建的“第三卫生间”设施配备较为齐全,较为便捷。此外,从被访者得出,少部分公众对“第三卫生间”有一定的认识,问卷显示80%以上不了解什么是“第三卫生间”,公众认知度较低,甚至从未听说过。调查结果和访谈显示出公众对“第三卫生间”的需求度占比70%,需求度高。訪谈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所得出的结论与本文设想不谋而合。

三、公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知与需求度分析

在调查问卷设置上,问卷开始部分未进行“第三卫生间”的概念辨析,首先就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对普通卫生间的使用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自第12题时,进行了“第三卫生间”的概念辨析,并继续进行问卷调查。在所回收的199分调查问卷中,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

在199名被调查者中,193人使用过景区的卫生间,6人没有使用过。说明公众对景区内的卫生间还是具备一定的认识。这与本文要需要调查的游客对“第三卫生间”的认识形成了很好的对比性。由表2可知,13.57%的人有了解或使用过第三卫生间,86.43%人表示没有了解或使用过第三卫生间。由此可知“第三卫生间”的公众认知度比较低。

数据显示(见表3),63%的人认为家庭成员有此方面的需求时会使用第三卫生间,40%的人认为在普通卫生间数量不够或者使用人数太多供给不足时会使用第三卫生间,14%的人则认为可能会因为满足好奇心而使用第三卫生间,从侧面可知,“第三卫生间”的设置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当普通卫生间人多时的压力,使得第三卫生间更具有效益和多功能性。由此可知,当认识到有“第三卫生间”的存在时,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使用第三卫生间。对于第三卫生间所针对的适用人群,数据显示大部分公众表示没有很强烈的界限。基于此,本研究猜想,可能由于“第三卫生间”的概念普及型不高,导致很多人不了解“第三卫生间”的适用人群,由此造成了大部分人认为“第三卫生间”可以视情况而言来选用。再则,由调查数据可知,建设“第三卫生间”是很有必要的,公众的需求度比较高。这也证明了我国所开展的“厕所革命”,人性化“第三卫生间”建设得到了大众的支持与认可。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合访谈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第三卫生间的大众认可度较高

“第三卫生间”有较强的针对性人群。“成都市武侯祠”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认为“第三卫生间”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第三卫生间”的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同时也满足了大众的需求。

2.大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知度较低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27人本身对“第三卫生间”有一定的认识,而占到86%的人不了解什么是“第三卫生间”甚至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在“第三卫生间适应人群或是使用者”的问题上,21%的被调查者认为第三卫生间只限于特殊人群使用,13%的人认为其他人群也可以使用,6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适应的人群应该视情况而定。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大众对“第三卫生间”的功能,使用的人群等信息没有太多的了解和认识。因此,景区管理部门可针对这一现状,加大对武侯祠景区“第三卫生间”的宣传力度,让“第三卫生间”真正为所针对人群使用和收益,更加体现景区“人性化”。

3.大众对第三卫生间的需求度比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第三卫生间”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缓解当普通卫生间人多时的压力,使得第三卫生间更具有效益和多功能性。但景区也应加大“第三卫生间”的宣传,帮助有需要的游客了解第三卫生间。

(二)建议

“第三卫生间”在我国建设较为晚,为避免无人入厕,使用不当等情况,本文结合调研实际数据结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让人文类景区“第三卫生间”的建设真正惠及公众,体现人文关怀。

1.注重景区景点对其在导引系统上的注明与讲解,加强宣传力度

由于“第三卫生间”的公众认知度较低,首先,可在景区大厅售票处“特殊人群售票”窗口进行“第三卫生间”的相应宣传与告知。其次,也要注重的导览系统上的革新与引导,树立清晰的“第三卫生间”标志指引。此外,还可在景区导览图上进行醒目的标注等。

2.“第三卫生间”概念普及化,人员安排需到位

为更好地服务于特殊人群,景区可在卫生间修建前方设置相应的解说标牌,并安置相应人员进行概念普及。不仅可以帮助“特殊人群”更好地进厕,同时也助于解决特护人群“不敢入厕”的尴尬问题和来自他人的歧视。

3.监管维护及时性,积极引导实效性

公众对“第三卫生间”需求度较高,要让建好的“第三卫生间”可以切实为民所用,逐步消除“第三卫生间”为残疾人专用的错误认识,积极引导有需要的人如厕。

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仅针对了人文类景区“第三卫生间”进行了研究,在范围上不具有广泛性。因此,为更好地探究“第三卫生间”的公众认知与需求度,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为“第三卫生间”在我国旅游景区的建设提出更具可实施性的方案对策,帮助“特殊人群”更好地解决如厕问题。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武侯祠卫生间厕所
厕所囧事
卫生间抢劫案
PLC和触摸屏在卫生间控制系统的应用
武侯祠
警惕厕所性猝死
在卫生间里“玩一会儿”
谒成都武侯祠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武侯祠三国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开发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