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8-08-18刘科群陈丁玲陈志明黎艳芳陈梓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5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

刘科群 陈丁玲 陈志明 黎艳芳 陈梓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 其症状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较大[1,2]。疾病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大多有一定程度的受损情况, 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率也居高不下。康复管理是指运用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的方式, 让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得到例如体育、娱乐、音乐等更加人性化的关怀[3]。故本文就康复管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开展了专项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 62例 , 女 58例 , 年龄 16~58岁 , 平均年龄 (36.85±7.21)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各型的诊断标准, 无麻醉品、毒品吸入史。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维持住院期间的常规药物治疗及接受常规康复指导,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管理, 包括认知重建和认知心理治疗采用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生活技能重塑、体育锻炼、影音娱乐等方式, 进行认知心理治疗[4]。3次/周, 60 min/次, 实施6个月的康复措施内容, 每2个月为1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会药物识别和症状处理;第二阶段进行简单的数字、图画排列训练;第三阶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本次康复管理治疗的医生及护士均接受过为期2周的项目培训, 且项目试验获得了康复管理患者法定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书以及医院学术委员会的项目批准书。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的ITAQ和WCST评分。ITAQ主要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服药态度。该量表由11个项目组成, 用0~2级评分, 评分范围0~22分, 分数越高表示自知力越完善。WCST评分分为分类数、正确总数(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和持续错误数、持续反应数(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TAQ评分比较 入组时, 两组患者ITAQ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 治疗组ITAQ评分(11.54±2.85)、(16.82±2.8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41±2.84)、(13.47±2.8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患者WCST评分比较 治疗组分类数、正确总数、持续错误数、持续反应数评分分别为(4.24±1.77)、(33.26±7.08)、(16.77±11.47)、(20.49±14.68)分 , 均优于对照组的(3.62±1.62)、(30.48±6.22)、(18.38±10.11)、(26.31±14.1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ITAQ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ITAQ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入组时 干预3个月 干预6个月对照组 60 7.72±3.51 9.41±2.84 13.47±2.85治疗组 60 7.69±3.52 11.54±2.85a 16.82±2.86a t 0.047 4.101 6.427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WCST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WCST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WCST分类数 正确总数 持续错误数 持续反应数治疗组 60 4.24±1.77a 33.26±7.08a 16.77±11.47a 20.49±14.68a对照组 60 3.62±1.62 30.48±6.22 18.38±10.11 26.31±14.18 t 2.002 2.285 2.336 2.209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3 结论

目前, 康复管理在我国主要应用于脑损伤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分歧[5,6]。本次的康复管理治疗主要分为2个方面, 认知重建和认知心理治疗。认知重建主要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受损问题, 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 帮助患者重塑思维、记忆、计划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研究采用的评测标准WCST能够认知个体的神经心理情况, 从而得知个体的执行能力情况, ITAQ主要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服药态度, 掌握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认可程度。认知心理治疗主要是铺平患者的受损心理, 通过娱乐、音乐、书法等方式, 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关怀患者的心理健康。心理治疗一方面能够改善单一身体治疗造成的心理缺陷, 还能更快的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能力, 恢复正常生活。

康复管理办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治疗步骤进行, 需要在医师和护士的指导下安全进行, 主要内容如下。①第一个阶段进行简单的药物识别和症状处理能力的训练,让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 包括:怎样导致复发、如何控制病情、如何正确服药、药物服反应及应急措施[7]。②第二个阶段进行数字、符号、图画、物品拼凑、排列的简单训练, 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通过比较相似成语的异同, 提高患者的抽象思维能力[8]。③第三个阶段学会解决问题。分为言语训练、角色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让患者进行简单的问答, 锻炼口舌运动能力、让患者进行角色扮演, 诸如家庭成员等贴近生活的角色、提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让患者予以回答[9]。

传统的精神类药物或多或少会对患者的神经有一定的刺激, 疾病本身带来的认知受损问题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和改善, 极容易对未来患者融入社会形成不良阻碍。康复管理则从心理到身体给予了患者更好的治疗体验, 通过科学系统的治疗步骤, 引导并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10]。

综上所述, 康复管理相比于传统的住院治疗, 更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对于正值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及时控制好患者的精神状况, 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精神分裂症住院
妈妈住院了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