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氯沙坦钾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水平影响的研究

2018-08-18陈立伟韩凌骆景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氯沙坦苯磺酸高尿酸

陈立伟 韩凌 骆景光

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 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 约有1.7亿高尿酸血症患者[1]。高尿酸血症好发于心血管疾病, 其中高血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5%~42%[2];同时高尿酸血症是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痛风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因此, 针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选择合适的降压及降尿酸药物, 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研究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氯沙坦钾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水平,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门诊首诊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280例, 男162例, 女118例, 年龄32~85岁。随机分成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及氯沙坦钾组, 各140例。

1.2 纳入标准 高血压诊断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 未服降压药物情况下, 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4]。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 >420 μmol/L, 女性 >357 μmol/L。并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重症、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新发脑卒中等患者。

1.3 方法 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 5 mg/次, q.d.;氯沙坦钾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50 mg/次, q.d., 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抽取治疗前后空腹血尿酸水平, 血尿酸采用氧化酶法测定。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入组时一般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尿酸水平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男性、心率、血压及尿酸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情况比较[ ±s, n(%)]

表1 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情况比较[ ±s, n(%)]

注:与氯沙坦钾组比较, aP>0.05

项目 苯磺酸氨氯地平组(n=140)氯沙坦钾组(n=140)年龄(岁) 55±10a 54±10男性 80(57.1)a 82(58.6)心率(次/min) 76±8a 73±7收缩压(mm Hg) 158±13a 154±15舒张压(mm Hg) 98±8a 99±7尿酸 (μmol/L) 387±33a 395±38

2.2 两组患者血压及尿酸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尿酸水平均明显下降, 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酸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为(-10.3±0.6)mm Hg、(-9.9±0.6)mm Hg、(-15.6±7.2)μmol/L,氯沙坦钾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酸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为(-11.4±1.1)mm Hg、(-10.1±0.7)mm Hg、(-10.2±5.5)μmol/L,上述指标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及尿酸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及尿酸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比较( ±s)

注:与氯沙坦钾组比较, aP>0.05

项目 苯磺酸氨氯地平组(n=140)氯沙坦钾组(n=140)收缩压(mm Hg) -10.3±0.6a -11.4±1.1舒张压(mm Hg) -9.9±0.6a -10.1±0.7尿酸 (μmol/L) -15.6±7.2a -10.2±5.5

3 讨论

荷兰鹿特丹人群随访研究显示, 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5]。我国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亦是我国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6]。美国第三次国家营养调查(NHANES III)结果显示, 伴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脏事件和脑卒中的危险性显著升高[7]。因此有效控制此类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降低尿酸水平尤为重要。

既往多项国内外研究证实, 氯沙坦钾通过阻断尿酸盐转运因子1(URAT1)抑制尿酸吸收, 从而达到降低尿酸的作用;2016年7月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更新了痛风管理建议推荐:痛风合并高血压患者可考虑应用氯沙坦或钙离子阻断剂;2013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氨氯地平具有降尿酸作用[8-10]。氨氯地平可能通过调整肾小球内囊压力、增加肾血流量、增加近端肾小管液体输出等达到降尿酸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比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尿酸的变化, 进一步证实氯沙坦钾明确降压的同时有良好的降尿酸效果, 同时组间对照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同时也有降低尿酸的作用。这一结果拓宽了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策略, 有利于使此类患者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的事件。

总之,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在降压同时均有降低尿酸的作用。

猜你喜欢

氯沙坦苯磺酸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