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18-08-18谢燕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5期
关键词:达拉脑出血差异

谢燕贤

脑出血是临床脑血管疾病当中常见的一种急性发作疾病[1-3], 该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4]。在临床当中, 常规使用药物方案治疗脑出血疾病, 且有资料显示[4],依达拉奉是临床用以治疗脑血管疾病中使用效果较为理想的药物之一, 故此, 为了改善脑出血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1日~2017年5月1日本院收治的2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动态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100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61∶39;年龄最大76岁, 最小45岁, 平均年龄(64.72±10.57)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62∶38;年龄最大75岁,最小46岁, 平均年龄(64.59±10.6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 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临床方式治疗, 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给予相应的脱水剂治疗, 同时做好血糖、血压等方面的控制, 根据患者症状实施对症处理[5]。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国药准字H20090353)治疗, 常规措施同对照组, 依达拉奉1次/12 h, 配比方式为依达拉奉(30.00 mg)+生理盐水(100.00 ml), 用药的方式为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6]。两组脑出血患者治疗时间14 d[7]。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用药安全性。其中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根据NIHSS评分进行判定, 测评时间为住院当天和治疗后15 d[8-11]:NIHSS评 分 <7分 表 示 轻 型;7~14 分 表 示 中型;>14分表示重型。基本痊愈: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91%~100%, 且患者的病残等级为0级;显著进步: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46%~90%中, 病残等级为1~3级;进步:患者NIHSS评分减少18%~45%, 患者生活能够自理;无效: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17%。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00 22.62±4.62 7.19±2.64ab 29.00 <0.05对照组 100 21.79±4.59 15.05±2.49a 12.91 <0.05 t 1.27 21.66 P>0.05 <0.05

2.3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皮疹、肝功能异常、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比较[n(%)]

3 讨论

依达拉奉是临床上常用以治疗脑出血疾病的药物[12],其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13], 临床研究显示, 在常规治疗脑出血疾病的基础上若联合使用依达拉奉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4], 本文当中为了证实此观点的可靠性, 针对脑出血疾病,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望取得一定的成果为临床提供治疗脑出血疾病的依据, 降低脑出血疾病对人们造成的威胁。

依达拉奉在治疗脑出血疾病患者当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依达拉奉最大的优势为能够减少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脑缺血情况, 降低患者的脂质过氧化症状[15];②依达拉奉能够抑制脑出血患者的前列环素形成(黄嘌呤化酶、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降低患者机体当中白三烯(炎症介质)的形成、减少脑出血患者羟自由基的浓度含量、抑制缺血半暗带的发展、降低患者脑出血迟发型神经元死亡的概率, 从而有效缓解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0%, 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常规临床方式治疗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常规临床方式治疗。②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7.19±2.64)分, 低于对照组的(15.05±2.4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以说明前者治疗方案(增加了依达拉奉后)的控制效果较好。③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当中, 发生皮疹、胸闷发生率均为1.00%(1/100), 没有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情况, 说明患者仅存在轻微的不良反应症状;而对照组发生皮疹和肝功能异常均各1例, 发生率均为1.00%, 没有患者出现胸闷症状, 说明患者虽然产生肝功能不良状况, 但发生率较低且患者后期可良好治愈, 用药安全性显示两组的最终状况均为可观。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上给予脑出血患者使用依达拉奉的方案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状况, 在保证较高用药安全性的基础上达到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达拉脑出血差异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关于中西方绘画差异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找句子差异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