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治疗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8-08-18王淳李建强王红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5期
关键词:贴剂癌性癌痛

王淳 李建强 王红胜

癌性疼痛是指疼痛组织或部位因需调节或修复的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引起的疼痛感觉, 在癌症中晚期患者群体中较为多见。90%以上的癌性疼痛主要来自于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而由癌症治疗所致的间接性癌性疼痛则较为少见。有研究指出[1], 除了癌症引起的躯体生理性疼痛, 心理、社会和精神性等因素均可导致癌性疼痛。临床上常采用三阶梯疗法针对性治疗不同程度的癌痛患者, 轻度癌性疼痛一般采用非阿片类, 中度采用弱阿片类, 重度疼痛则采用强阿片类镇痛给药, 而研究表明服用上述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免疫力下降、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2]。透明贴剂具有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因此本研究作者通过研究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治疗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癌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2]:①患者均符合中重度癌性疼痛诊断;②VAS评分均>3分;③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系统性脉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者;②合并重症感染者;③近1个月有服用阿片镇痛药者;④透明贴剂禁忌证者;⑤具有精神疾病, 无法配合贴剂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2.12±10.30)岁;观察组男15例, 女15例, 年龄25~74岁, 平均年龄(42.14±10.6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芬太尼透明皮贴剂(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7054, 规格:5 mg)治疗, 观察组接受丁丙诺啡透皮贴剂(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注册证号H20120558, 规格:5 mg), 选取患者上臂三角肌、前胸或后胸上部及胸部侧面等无过敏和伤疤的皮肤, 清洁消毒皮肤后待其干燥后, 取1贴贴剂贴于皮肤处, 手掌按压20 s左右, 确保贴剂完全贴合与于皮肤。对照组持续贴用3 d, 7 d内不在相同部位使用贴剂。观察组连续贴用7 d, 28 d内在不同部位皮肤使用贴剂。使用贴剂期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用贴剂以确保达到足量镇痛效果, 如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晕、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 则立即取下贴剂并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 对患者身体疼痛部位情况与术后疼痛缓解情况进行评定,总分10分, 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安全性评价通过患者经治疗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 越低则安全性越高, 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2.49±0.32)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0.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6.78±1.23 3.52±0.23观察组 30 6.45±1.56 2.49±0.32a t 0.91 14.32 P 0.37 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目前癌性疼痛患者多采用药物镇痛疗法, 在用药前由责任医师评定患者疼痛程度而确定药物和用药剂量, 即使用阿司匹林等非阿片类镇痛药治疗轻度癌痛患者、可待因等弱阿片类镇痛药治疗轻或中度癌痛患者、吗啡等强阿片类镇痛药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吗啡及其衍生物因其强大的镇痛作用(对一切疼痛均有效)和镇静作用(改善疼痛患者的情绪并使其欣悦), 已成为全世界使用量最大的镇痛药剂, 一般以制剂形式较为多见, 但对正常呼吸系统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长期大量服用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及对药物产生巨大依赖性和瘾性。

丁丙诺啡为人工合成的一类阿片类部分激动剂, 相较吗啡而言, 其镇痛强度与镇痛活性更为理想, 用药量较小且在人体内吸收效果较好, 可通过血脑和胎盘屏障, 主要经肝代谢, 由胆汁和粪便排出。与吗啡相似, 丁丙诺啡具有呼吸抑制的作用, 而其抑制强度相对较低, 且目前相关临床报道并未见严重呼吸抑制发生。临床和药理学研究表明[4], 丁丙诺啡对人体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具有部分激动作用与拮抗作用, 其成瘾性较低。由于丁丙诺啡在缓解阿片类戒断症状方面效果较好, 且戒断反应小, 不良反应少, 因此临床上常采用丁丙诺啡进行戒毒治疗。芬太尼常作为麻醉辅助用药, 同时作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5], 反复使用芬太尼会出现耐药和依赖性, 且停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焦虑等阶段症状。透皮贴剂即可贴于皮肤, 药物经皮肤吸收作用于全身或局部治疗的片状制剂, 因此药物不需经肝脏代谢, 无肝脏首过效应且生物利用度高。有文献研究报道, 将丁丙诺啡制成透皮贴剂可以延长丁丙诺啡镇痛效果时间并减少使用次数, 给药方式便捷, 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 采用贴剂形式给药, 能较好地控制给药量以达到理想血药浓度, 加之其药效持久的药理学特征, 因此药效长且稳定[6-10]。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2.49±0.32)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0.2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芬太尼透皮贴剂, 即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充分说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的临床安全性更高,疗效稳定。

综上所述,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用于治疗癌性疼痛患者时,VAS评分显著降低,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临床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贴剂癌性癌痛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四川省40所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癌痛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
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管理中应用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
“贴剂”贴走哪些病
水凝胶贴剂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