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离子电灼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8-18苏剑锋朱震平冯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5期
关键词:膀胱炎透明质等离子

苏剑锋 朱震平 冯庆

放射性膀胱炎一般是指骨盆位置的恶性肿瘤经过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膀胱疾病, 该疾病具有突发性、持续性、反复性及无痛性等症状特点, 一般表现为难以控制的血尿且肉眼可见, 一般还会伴随尿频、尿急等症状[1]。临床上常通过药物膀胱灌注的方式对放射性膀胱炎进行治疗, 虽然有一定的疗效, 但易出现不良反应, 导致临床效果降低, 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和加重患者的痛苦, 导致患者的医疗费用升高[2]。对此, 本文就对等离子电灼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9月在本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7例放射性膀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8例)和研讨组(9例)。按照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评价放疗后泌尿生殖道并发症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1~5级, 在按照分度标准分为轻(1~2级)、中(3级)及重(4级)度患者[3]。对照组患者中男5例, 女3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57.32±5.90)岁;中度患者6例, 重度患者2例。研讨组患者中男6例, 女3例;年龄46~74岁, 平均年龄(57.11±5.63)岁;中度患者7例,重度患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研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英国佳乐等离子电切镜进行膀胱黏膜电灼手术, 电灼深度要达到彻底清除黏膜下坏死组织,对于局部面积过大或病灶过多的患者可分期进行切除。在术后进行常规尿管留置处理, 然后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术后的第2天给予两组患者40 mg的无菌透明质酸钠溶液进行初次膀胱灌注, 初次灌注结束后继续用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3~5 d, 之后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 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进行观察, 并观察肉眼血尿情况及膀胱镜下病灶损伤情况。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无肉眼可见的血尿, 膀胱镜下观察无显著病灶损伤且持续时间>3个月, 为治愈;若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等级从3级转为1级或4级转为1~2级,为显效;若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等级从3级转为2级或4级转为3级, 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肉眼血尿情况及膀胱镜下病灶损伤情况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或加重, 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两组患者的耻骨上疼痛及膀胱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研讨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上, 治疗盆腔恶性肿瘤中最常用的就是放射治疗,且该治疗也是最有效、重要的治疗方法, 但在该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放射性膀胱炎等并发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4]。目前, 临床上常通过给予患者药物经膀胱灌注进行治疗, 由于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操作简单且对轻度的放射性膀胱炎具有显著疗效, 中度和重度的患者会出现耻骨上疼痛及膀胱痉挛等不良反应, 对患者的临床效果造成干扰, 使得患者病痛加重, 延长治疗时间从而增加医疗费用[5]。

在本次研究中运用了等离子电灼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对放射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 透明质酸钠是一种在人体中固有的葡聚糖醛酸成分, 一般广泛存在与人体的胎盘、关节软骨及皮肤真皮层等位置, 具有滑润、滋养细胞的作用,提供细胞代谢的微循环, 调节血管通透性, 调解蛋白质、水电解质运转和扩散及促进创伤愈合等作用[6]。等离子电灼手术是一种广泛应用在轻度膀胱炎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血块清除、快速止血的优点, 创伤较小气且疗效显著, 但极少运用在中度和重度的膀胱炎患者治疗中[7]。对此本文就等离子电灼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对中度和重度的放射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进行探究观察,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发现, 应用等离子电灼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的研讨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 高于单纯应用透明质酸钠对照组的62.50%(P<0.05);研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0%, 低于对照组的22.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弥补两者的不足, 等离子电灼手术可有效的清除患者的血块,快速止血, 使得耻骨上疼痛及膀胱痉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 从而提高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的治疗效果, 使得膀胱黏膜可维持原状, 或加速充血情况的改善恢复情况, 从而将总体临床效果升高。等离子电灼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的操作简单[8,9], 且过程疼痛感较少, 治疗效果较好, 缩短一定的治疗时间, 使得患者的治疗医疗费用降低, 从而更易让患者接受, 具有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且该治疗方案的相关报道较少, 通过本次研究更明确了等离子电灼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在放射性膀胱炎患者中的疗效, 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 等离子电灼联合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对放射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 减少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医疗费用, 患者极易接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膀胱炎透明质等离子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注射用透明质酸的应用进展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低温等离子切除扁桃体术后出血原因研究
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透明质酸酶在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