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新起点开创新时代内蒙古文化产业新局面

2018-08-17高晓焘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治区全区内蒙古

高晓焘

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自治区文化建设经历了起步、发展、壮大和繁荣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的政策措施,不断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极大地提升了内蒙古的文化竞争力。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战略,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开始起步。2011年又提出逐步实现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目标任务,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提速。经过10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自治区文化产业在总量规模、产业结构、效益水平、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十二五”期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2%,高于同期GDP增速12个百分点,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提升、作用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

一、改革创新助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一)文化产业总量规模持续扩大。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为全区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提供了有力支撑。2016年以来,自治区相继出台多个部署文化产业的相关文件,涉及知识产权、戏剧振兴、文旅融合、文艺创作、非遗保护、文物保护等领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31亿元到增至2016年的525.5亿元,年均增速连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GDP比重也从2012年的1.9%上升至2016年的2.82%,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自治区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新世纪以来,自治区把以草原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让全区旅游业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近年来,自治区推出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一系列措施,采取“旅游+文化”模式,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目前,草原文化节、草原那达慕、各地特色冰雪文化旅游活动以及草原古都游、蒙古族历史游、民族风情游、红山文化探秘游、辽文化探秘游等文化主题旅游产品,极大地提升了内蒙古旅游的文化内涵。

(三)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日益紧密。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逐渐得到改造升级,如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电影集团等转变成为文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发展了创意设计、数字化音乐、网络影视与数字娱乐、网络化学习与现代演艺等新兴网络文化服务产业,推动了一批重大技术研发取得突破。2013年至2016年,我区文化及相关产业专利授权总数达752项;新产品开发4个,新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达227499万元,为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了以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内蒙古乌兰恰特、内蒙古展览馆等为代表的一批规模大、功能全的文化设施,各盟市、旗县区也相继建成了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极大地改善了自治区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为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提供了基础保障。经过持续不断的建设,目前全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11.5平方米,旗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苏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覆盖率均达到100%,广播村村通、草原书屋实现全覆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基本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中国首创大型马文化全景式演出《千古马颂》

(五)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得到深化。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行政管理、文艺院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多个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在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新闻媒体改革等方面形成一批重要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在中央文改办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排序中,自治区位列全国各省区市第3位。同时,自治区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专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为全区文化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文化产业规模偏低。与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相比,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文化产业基础还很薄弱,差距较为明显。2016年,我区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4480家,但达到规模以上的文化法人单位(企业)只有231家,占比不足2%。文化产业增加值不仅远低于北上广及沿海发达地区,与中部地区的湖南、安徽等和西部地区的四川等比较也有差距。这表明,内蒙古文化产业运营规模不够,总体呈现出散、弱、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的状况,缺少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从类型分布看,2016年,我区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分别为737个、1845个和11898个,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分别为5.1%、12.7%和82.2%。从企业运营方面,基本上还是以传统文化经营为主,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此外,各盟市、旗县在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上存在项目雷同、重复建设等现象,如规划文化旅游业发展,不少旗县宣传推广的文化、节日概念相似,未能充分挖掘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难以形成互通有无的文化产业链。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区各盟市文化产业发展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欠发达盟市文化产业发展仍然落后。从企业分布看,全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鄂尔多斯4个城市,2016年这4个城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到8167个,占全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56.4%。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企业(单位)156个,从业人员18295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17亿元,实现增加值34.58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67.5%、80.1%、80.7%、81.6%。而比如阿拉善盟,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只有262个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且缺乏开发所需的资金和实力,导致文化产业增加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四)人才建设不能满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我区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只有3家,占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8.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而且,我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小企业研发不活跃,且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单一的人才居多,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文化企业人才需求不能有效对接,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与专业培训中心稀少,缺乏培养或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各类专门性实用性人才机制。

三、新时代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一)加大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培育力度,壮大龙头企业。在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方面,自治区已命名20个骨干文化企业、70个重点小微文化企业和7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引领文化产业发展。下一步要深入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与旅游融合、与资本市场对接,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资本为纽带进行整合并购,实现资源集聚、协同发展,培植具有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能力、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推进、调整和促进全区文化产业结构整体升级。

(二)立足民族文化资源,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挖掘内蒙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内涵,是解决目前文化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重要途径。依托草原文化、昭君文化、蒙元文化、三少民族文化、中蒙俄边贸、乌兰牧骑、那达慕等各类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推出一批类似《千古马颂》 的文化精品名作,培育一批叫得响、拿得出的特色文化品牌。呼包鄂等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快的盟市,要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与辐射作用,阿拉善盟、兴安盟等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薄弱的地区,要采取积极措施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通道,注重与文化扶贫项目精准对接,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促进全区各盟市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依靠大数据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内蒙古大数据产业蓬勃兴起,已形成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这将是推动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契机。要积极推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扩大关联度,形成向演出、传媒、会展、节庆、音像等行业全面扩展之势,提升互联网文化附加值。充分运用大数据在预测、定位、识别等方面的优势,缩短文化产业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逐步形成一边生产一边研发的文化产业新模式。

(四)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文化产业也是我区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力点。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利用我区内联八省、外接俄蒙,文化资源丰厚,“草原丝绸之路”历史悠久、辐射面广泛、影响深远等优势,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加强与俄蒙等毗邻国家的交流合作,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开拓俄蒙两国文化市场,培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五)不断完善文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现阶段,文化产业已和高科技紧密关联,创新性人才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国多个省区市都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占据主动,就要制定更加优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下一步,要充分保障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通过项目选人、企业育人、政策留人等多种方式,吸引和聚集一大批高层次文化人才。同时,要加大区内各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全区范围内统一的高层次文化人才信息库,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新时代文化产业肩负着重要的文化担当与使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多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积累的基础,促进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发展,不断为全区各族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猜你喜欢

自治区全区内蒙古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可爱的内蒙古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