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川商大道行商

2018-08-17雷怡安

一带一路报道 2018年1期
关键词:商会温州浙江

雷怡安

川商行大道:

川商的历史悠远而绵长,川商的精神坚韧而不屈,川商的未来可期而辉煌。纵观川商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川商始终紧跟时代赋予的责任与重担,将川商的品牌和精神發扬到四方。本期开始,我刊与四川省川商总会共同推出“川商行大道”栏目,将四川商人走四方的奋斗历程一一呈现。

12月10日,首届浙江川商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川籍商人,遍及四方。从古至今,川商从未因蜀道难而停下不断求索、不断发展的脚步……

上世纪80年代初,身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开始有一批川人如候鸟迁徙般“东南飞”。浙江因历史上的商业地位以及浓厚的浙商氛围,吸引了川人聚集于此,从零散打工到小商品生产再到开公司当老板,川商在浙江一步步拓展。

2008年,浙江省四川商会正式成立,为浙江川商互学互鉴提供了一个深度平台,也是总会的团体副会长单位。历时十年,商会的直属、团体会员已发展为2000多个,主要分布在杭州、温州、嘉兴、绍兴、台州、金华等地区,产业分布也相当广泛,包括纺织业、服装业、房地产业、批零贸易业、金融业、创意设计业等多个领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浙江川商更成了“走出去”川商中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之一,他们不仅代表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逐渐发展为带动川货销售、反哺家乡的生力军、领头羊。

2017年12月,浙江依然洋溢着暖冬的气息。

纵然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历史轮回,西子湖畔、雷峰塔下依然保留着最初时的面容,伴着湛蓝的天际,两场盛会分别在浙江杭州和温州举行,两场盛会对所有打拼在浙江的川商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

12月10日,以浙江省四川商会主办的以“聚义抱团、商行大道”为主题的首届浙江川商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场大会的意义不仅是请来了浙川两省领导、浙川商帮核心人物以及众多知名企业家参会,更代表着浙江川商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所发挥的作用被认可被鼓励被支持。

会前,嘉宾在签到台签到。

大会上揭晓了“首届浙江省十大川商”,十大川商的评选标准源于浙江川商代表着的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以他们新的作为,推动浙江经济实现新发展。

诚如川商总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四川商会会长、“浙江省十大川商”之一的罗相斌在致辞中谈到的那样,浙江省四川商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十年历程,十年来,在浙川两省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商会不忘初心,坚持抱团发展理念,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商会将加强建设,继续同举一面旗帜、同发一个声音、同树一个品牌,把浙江省四川商会打造成全国一流商会。

商人抱团,建立商会,是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浙江商会一直坚持抱团发展,号召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建设,拓展了发展路径。

浙江省四川商会会长罗相斌,是华景集团的掌舵人。今年,华景川集团与捷克某公司在自贡航空产业园共同研发、认证、生产、销售6-8座通用飞机(简称D6项目)基地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成功签约。项目立足自贡,将设立一个通用飞机的研发、生产、服务中心,该项目列入了中捷两国“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战略优先级。

杭州长冠实业作为中国围巾行业的新一代改革者,致力于产销服务全球,产品的销路规划重点布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

“浙江川商群体,能吃苦、讲诚信、心向善,是我们身上最明显的特征。”浙江川商商会会长罗相斌对这一点深有感触。来到浙江的川商,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当时一边面临生存的压力,一边继续怀揣最初的梦想,不怕苦不怕难,最终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吃过苦的人方知道得来的不易。浙江川商们在新时代的召唤下,远在他乡,心系家乡,浙江川商他们前行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不忘初心的使命,在向前追寻的过程中,他们肩挑重任,始终如一。

这几年,商会按照队伍不断壮大、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的要求,把在浙江地区的川商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努力抓好商会的团结教育,一起来创立、建设、呵护和擦亮川商品牌。如何建立和维护川商品牌?罗相斌这样对记者说:

首先要坚持诚信是金。加强团结协作,做到小合作放下计较,彼此尊重;大合作放下利益,彼此照顾;一辈子的合作放下自我,彼此成就。明白合作共赢,才是生存之道。

其次要坚持精神是宝。大力弘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坚定信心,奋发图强,做受人尊敬、不负时代的优秀企业家;大力弘扬“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强化“以质取胜”,争创“一流企业、一流管理、一流产品、一流服务、一流企业文化”。

再次要坚持荣誉是魂。党的十九大对民营经济发展作出新论述,第一次使用了“民营企业”的称谓,旗帜鲜明地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为民营企业正了名、定了位,表明了中央對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最后要坚持家乡是根。我们自知,作为新时代在外打拼的四川商人,要继往开来,传承创新,积极弘扬“勇于探索、善于经营、精于团结、长于包容、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新川商”精神,把川商的家国情怀和拼搏奉献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更好地立足当地,不忘家乡,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返乡创业,报效桑梓。

12月6日,以“新时代—新平台”为主题,“一带一路”(首届)全球商协会会长大会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论坛系列活动在温州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商协会会长、商界精英及社会知名人士汇聚一堂,畅聊商协会国际化协同发展。

川商总会副会长、温州四川商会会长蒲彩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温州的川商企业有20来家,对温州经济建设带来了非常大的作用。‘一带一路’对民营企业有许多落地的政策和项目,包括这次东欧品牌中心落地温州,我们希望更多的贸易型企业、建筑企业、商品性企业走出去,打造更多更好的品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浙江川商的江湖大,能人多。

虽然现在已经是温州商会会长,但蒲彩林最爱吃的依然是一碗粉干。粉干是23年前他从四川来到温州打工时陪伴他度过人生最艰辛日子的回忆。当年,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后,他总爱一边翻看建筑方面的书籍一边吃一碗热腾腾的粉干。他的这份刻苦劲儿,被公司老板发现,仅仅在工地上打了两个多月工的蒲彩林,就被送去温州建校进行施工员培训。

从基层员工到公司业务骨干,他的成长让所有人有目共睹。2000年左右,不少在温州的四川老乡找到他,希望跟着他一起干事业。千禧年,温州的建筑行业异常火爆,机遇像潮水般涌来,蒲彩林紧紧抓住了这个时机,在2004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当时的他热切地希望个体的发展紧随时代跳动的脉搏。

闯江湖,才知江湖的水有多深。刚刚成立的公司非但没有资金的支持,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信任危机。对第一笔业务,蒲彩林记忆颇深。那是给一家电气厂房进行施工,但对方却因蒲彩林公司是新成立的,对其公司的资质和质量都抱着极大的怀疑,合作异常艰难。为了打消客户的疑虑,蒲彩林大胆地决定让业务先做起来,做好后,客户看了成果再给钱。底气来源于好品质的保证,施工到一半,对方客户就付清了款项,并对公司业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温州的中国鞋都鞋革城项目,很多承建单位都不敢接,但蒲彩林公司接了下来,他几乎吃住全在工地上,500多名工人连续加班加点地赶,用400天的时间完成了需要900天才能完工的项目。项目完成后,作为温商回归项目,以一站式、现代化采购专业鞋革鞋材的大型市场,中国鞋都鞋革城新引进了一百多家真皮、毛皮商户抱团集体开业,为温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温州的20多年,练就了蒲彩林敢打敢拼的性格,最近公司正在筹备海外布局,拟投资8亿元在印度建立全产业链鞋材料的加工厂。

当“一带一路”热潮来袭,走向海外、走向国际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发展新布局。布局海外,靠项目更要靠人,精英人才必不可少,但基层员工更是主力军。2008年,现任天坤国际董事局主席的王云雷辞掉了在四川教书的工作,下海了。他和许多下海的人一样,选择了有着更多机遇的南方。在温州他成立了温州云雷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同年6月云雷人力资源宁波公司成立,2009年又成立了温州天坤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因为敢闯敢干、善于与人打交道以及本身的教师气质,让王云雷在这个行业脱颖而出。成立十多年来,天坤国际一直致力于蓝领人才的培训,如今已经跻身全国最大蓝领外包企业行列,在中西部地区投资职业教育院校20余所,拥有在册学生5万多名,每年为近30万名学子提供优质的管理和前沿教育咨询。

“一带一路”倡议让天坤国际看到了蓝领人才培训的更多可能性和重要性。截至目前,天坤国际已经先后在越南、新加坡、泰国等设立分公司,完成了在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等2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考察并陆续进入开设分公司的筹备阶段,整个全球布点将在一年内完成。

猜你喜欢

商会温州浙江
“浙”十年:品读浙江文化 见证浙江变迁
响水县成立不锈钢产业商会海外调解中心
Mother
Task 2
商会真的不是全部
商会真的不是全部
好玩的温州乐园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商会垂直化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