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两制交融”的“双创”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

2018-08-15何志明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现代学徒制双创

【摘 要】本文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在艺术类专业开展工作室制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提出制度建设、校内工作室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三导师制”的“双创”师资指导队伍搭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互联网+”专业作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措施,构建“两制交融”的“双创”育人机制。

【关键词】工作室制 现代学徒制 “两制交融” “双创”育人 机制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C-0004-0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提出要进一步深化高校“双创”教育改革,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是推进高校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满足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目前各地各校在“双创”育人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经验,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专业团队在工作室制和现代学徒制实践活动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特别适合于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艺术类等技能型专业,“两制交融”下“双创”育人机制值得研究。

一、“两制交融”、“双创”育人的内涵与作用

(一)“两制交融”、“双创”育人内涵。“两制交融”、“双创”育人是指通过政行校企深度合作,把工作室制和现代学徒制两种育人制度有机结合,以工作室为平台,将专业授课、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导师带学生为主要传授方式,搭建教学与企业人才培养之间的桥梁;以技术项目承接为主要任务,以理论为基础、专业技能为核心,将课程、课堂和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将生产实践和教学紧密结合,带领学生承接并完成生产项目,从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两制交融”的核心是导师带领真实项目融入技能教学,艺术类专业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的塑造更离不开实践技能的应用,因此进行“两制交融”,进而“双创”育人。

(二)“两制交融”、“双创”育人的作用。基于“两制交融”的“双创”育人机制,第一,使教学理念从教师应“怎么教”转为关注学生能“怎么学”。第二,使教育的主要形式由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转为开放式教学的导师指导下的工作室制教学。第三,使教学的主渠道转为项目式教学。第四,使实践教学成为关键环节。第五,在工作室开展的学徒制实践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第六,工作室项目开展使校企融合平台不断深入开展。第七,使创新创意实践在艺术类工作室中持续开展,使创业机会成为可能。

二、“两制交融”、“双创”育人机制的构建思路

“两制交融”、“双创”育人强调在政行校企协同指导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育体系,提炼平台提供的真实项目,由三位导师指导和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在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利用项目式开展实践性教学,教学中贯穿创新创业理念和技能,从而完成项目,提升创新创业技能。构建思路如图1。

三、应用实践

(一)制度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室制和现代学徒制,促进创新创业工作,学校制定了《工作室运行管理办法》。同时,学校被教育部评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在机制构建、组织架设、配套建设等方面都为“两制交融”创造实现条件。日常工作管理中要不断磨合两个制度的共通点,以达“双创”育人的目标。

(二)校内工作室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开放式实践教育平台,艺术类专业中建设运营了齐艺果文化创意工作室、光影传媒工作室、服装与服饰大师工作室、工程咨询服务工作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工作室、系部创客服务中心等校内工作室。结合广西服装研究所及下属车间、南宁宏祺盛汇广告有限公司、广西新聚优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下属的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广西新农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两制交融”下的实践教学活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三导师制”的“双创”师资指导队伍搭建。“三导师制”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衔接。三导师分别是企业导师、专业导师和辅导师,三导师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企业实践教学任务。其中企业导师(部分为名师、“大国非遗工匠”或“非遗”技艺传承人)主要负责市场需求、产品生产和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咨询及信息;专业导师主要负责统筹创意创新实践项目的指导、与企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与开发,指导学生提升创新创业技能;辅导师主要负责市场需求信息,产品和岗位发布,专门负责学生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思想动态调整。

(四)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通过校企共制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建立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基本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综合实践课、第二课堂素质课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引导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唤醒、启发、诱导有潜能的大学生创业,鼓励他们开拓创新。在基本素质课程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学校公选课程中开设PSY创业培训课程,艺术类专业在PSY创业培训课程中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分别在2-4学期开设课时,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在服装、广告、传播等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中,结合系部创客中心计划和工作室运营计划,在平时项目式教学活动中,利用“互联网+云衣定制网平台、广告与营销供应链平台”,把学生设计的作品实时上传专业网站供企业采购,实现学生与创業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开展就业创业系列讲座活动和创业模拟比赛,如举行“艺德匠行——美在身边”手工艺作品展和各服装、广告竞赛,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展现政行校学生艺术品德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五)三级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具体如下:

1.采用项目式教学,对有创新创业可能的市场化实际产品,利用政行校企合作平台,先在工作室进行一级孵化,让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把工作室当成课堂,工作室当成公司,与学生学业紧密结合创新创业。近年来,共完成小羊倌系列宣传品、“美丽南方”现代农业规划项目、“新农人”电商平台建设等21个项目的教学实践。

2.通过创新创业赛事、项目遴选等选拔出优秀的项目,拟推荐入驻学院的创客中心,进行产品二级孵化,让学生的专业成果有机会面向市场。

3.通过二级孵化的产品或项目 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由企业进行三级孵化,面向市场试推广,人员营销推广的主力为专业学生和学校其他专业学生。目前有“邕宁花婆茶”“好芒”等两个产品经过孵化后面向市场推广,目前销售业绩较好。

(六)“互联网+”专业作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打造专业创新创业平台,在专业学习网站中设立创业集市专栏,学生创业作品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交易,同时辅助开展“手工作品展”,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通过专业学习网站链接到合作企业外网“互联网+云衣定制网平台、产品供应链管理平台”,免费上传学生作品,供产品链上的国内外企业选擇,付费使用。

四、成效

通过“两制交融”,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效果明显。

第一,在2017年广西大学生校园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中,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服装2班冯泳沁作品《岩》在本专科院的768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创意奖,获奖比例为6%;2017级服装吴利敏作品《汉摇》荣获网络人气奖前10名,获奖比例1.5%。

第二,在第六届区直院校校园文化艺术节创业设计与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组比赛中,学生李杏、韦民布、班丽娜、蒙丽萍、陈柏臻的创业项目《越教越乐》荣获高职组三等奖,王立先、罗俊福、韦荣友、秦柳艳、陈思思的创业项目《E游学》荣获优秀奖。

第三,在教育部第六届大学生广告广西赛区竞赛中广告设计与制作班张妮平面类作品“Blink冰力克”招贴广告、覃潇玮“中华人祖文化苑”招贴广告各获三等奖;微电影类作品“桃花缘”、广播类作品名称“梦的摇篮”获优秀奖。

第四,2018“南宁礼物”征集大赛中广告设计与制作工作室选送的“邕宁花婆茶”系列产品获得文化家居用品类铜奖, 5套壮族文创产品(手机壳、丝巾、鼠标垫系列)获得文化家居用品类优秀奖。“邕宁花婆茶”是对南宁邕宁花婆文化的传承与开发,5套壮族文创产品诠释了“90后”学生对现代壮族文化的理解,注重将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作品。

第五,服装与广告工作室融合民族文化元素,设计生产多款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工艺品,不仅在2017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上获得了中外领导与专家的赞誉,还成功申报了5项专利获得受理。

总之,基于“两制交融”的“双创”育人机制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理念,在工作室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更加关注学生“怎么学”,增强了学习效果,强化了校企融合,促进了师生创新技能的提升,通过三级项目孵化,使得创业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李婷.浅谈“双创”教育背景下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J].黄河之声,2017(19)

[2]丁化.“三制融合”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基于DEA的高职专业建设绩效评价构建与实践”(2014JGA367)

【作者简介】何志明(1974— ),男,广西扶绥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房地产经济。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现代学徒制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模式研究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